日前,商務部發布了公告2024年第34號,關于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相關乳制品進行反補貼立案調查的公告。
公告顯示,商務部于2024年7月29日收到中國奶業協會和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以下稱申請人)代表國內乳制品產業正式提交的反補貼調查申請,申請人請求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相關乳制品進行反補貼調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補貼條例》第十六條規定,2024年8月7日,商務部就有關反補貼調查事項向歐盟政府發出磋商邀請,并于8月14日與歐盟政府進行了磋商。
商務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補貼條例》有關規定,對申請人的資格、申請調查產品的有關情況、中國同類產品的有關情況、申請調查產品對國內產業的影響、申請調查國家(地區)的有關情況等進行了審查。
根據申請人提供的證據和商務部的初步審查,申請人相關乳制品的合計產量在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第1季度均占同期中國同類產品總產量的主要部分,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反補貼條例》第十一條和第十三條有關國內產業提出反補貼調查申請的規定。
申請書主張,申請調查產品接受了歐盟及其成員國政府的補貼,歐盟相關乳制品產業(企業)可能受益的補貼項目共計20項。經初步審查,商務部認為申請書中包含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補貼條例》第十四條、第十五條規定的反補貼調查立案所要求的內容及有關證據。
根據上述審查結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補貼條例》第十六條的規定,商務部決定自2024年8月21日起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相關乳制品進行反補貼立案調查。
自本公告發布之日起,商務部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相關乳制品進行反補貼立案調查,本次調查確定的補貼調查期為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產業損害調查期為2020年1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調查范圍為原產于歐盟的進口相關乳制品。
就據了解,被申請調查歐盟十大乳品生產商,就明確包括丹麥阿拉福茲(Arla Foods)與法國索地雅(Sodiaal)集團。二者是被調查的歐盟10大乳業集團成員組成。
據報道,丹麥阿拉福茲旗下“寶貝與我”有機嬰幼兒奶粉在中國市場份額占據重要位置,成為第二大進口有機奶粉品牌;而索地雅旗下愛達力奶粉也在中國市場上有銷售。
信息顯示,愛達力是索地雅的自有奶粉品牌,由索地雅旗下營養品生產專家諾帝柏歐(NUTRIBIO)公司生產運營,100%法國原罐原裝生產。
索地雅雖然在華擁有眾多奶粉工廠,但奶粉業務發展并不如意,旗下公司還因生產問題奶粉被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認監委”)“暫停”注冊資格。
2016年5月12日,黑龍江藥監局在抽檢中發現,有7批次有機洋奶粉不合格,泓樂(Holle)、特福芬(Topfer)、安吉蘭德(Angi's Land)位列黑榜。其中,安吉蘭德有機嬰兒配方奶粉被檢出維生素A指標未達標,生產該商品的企業正是諾帝柏歐。
隨后,上述三個品牌的工廠全部被中國認監委暫停注冊資格。
此外,索地雅還曾出現產品污染事故。
據法媒2018年12月23日報道,索地雅集團宣布,召回18312批次的“J’aime le lait d’ici”品牌盒裝半脫脂牛奶,原因是含有清潔產品殘留物,所涉及的產品衛生編號為FR44-025-001,保質期到2019年3月8日,共有18312件產品遭遇污染。
據了解,“J’aime le lait d’ici”品牌隸屬于Orlait乳制品公司,Sodiaal的子公司Candia是其控股股東。
除此以外,阿拉福茲在華曾陷入香蘭素風波,還兩次出現抽檢不合格情況。
其中,在2023年4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食品抽檢不合格情況通告,共有13批次產品不合格,其中,“Arla寶貝與我”藍曦1段配方奶粉被指出其香蘭素檢測值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調查涉及多家外資乳企,這將影響旗下奶粉在華的渠道信心,或利好國產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