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1日,中國證券業協會(下稱“中證協”)公布了《2024年證券公司投行業務質量評價結果》。新華財經和面包財經研究員梳理相關資料發現,2024年共有96家券商參與評價,其中A類有11家券商、B類有66家券商、C類有19家券商。
較上年相比,海通證券、招商證券、國泰君安等17家券商的評級上升,南京證券、信達證券、中國銀河等17家券商的評級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財信證券、長城證券、華泰聯合證券、中信證券4家券商評價結果連續兩年為A類,川財證券、東北證券、紅塔證券等9家券商連續兩年被評為C類。
11家券商考評結果評為A
根據《證券公司投行業務質量評價辦法》,評價范圍內的證券公司投行質量評價結果分為A類、B類、C類三個等級。原則上得分排序前15%~20%且不存在重大負面事項的列為A類,排序后15%~20%的列為C類,其余列為B類。具體劃分比例根據當年投行業務質量評價情況確定。執業質量評價、內部控制評價單項評價得分排序后20%的,不得列為A類。
公告顯示,此次評價對象包括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開展股票保薦、債券承銷、并購重組財務顧問和全國股轉公司(北交所)相關投行業務的96家證券公司,較2023年證券公司投行業務質量評價結果相比減少2家,僅開展持續督導業務的證券公司未納入評價范圍。
圖1:2024年證券公司投行業務質量評價結果
公告顯示,2024年度的考評結果中,96家券商中有11家評價結果為A類,較上年相比減少1家,占比約為11.46%,包括財信證券、長城證券、東方證券、國泰君安、海通證券、華泰聯合證券、申萬宏源、招商證券、中泰證券、中信證券、中郵證券。
66家券商的評價為B,較上年相比減少1家,占比約為68.75%,包括光大證券、廣發證券、中金公司等。
19家券商的評價為C,與上年持平,占比約為19.79%,包括川財證券、東北證券、東莞證券、東興證券、國都證券等。
中證協也表示,類別的劃分主要反映參評證券公司股票保薦、債券承銷、并購重組財務顧問和股轉公司(北交所)等四類投行業務執業質量、內控制度建設與執行及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等情況的相對水平,不涉及對證券公司資信狀況和業務資格的評價。
海通證券、招商證券、國泰君安等17家評級升級
2024年度的考評結果中,有17家證券公司的投行業務執業質量評價被中證協升級。其中10家券商由C類升至B類,7家券商由B類升至A類。
圖2:證券公司2024年投行業務執業質量評價上升情況
具體來看,海通證券、中泰證券、國泰君安、招商證券、東方證券、申萬宏源和中郵證券的投行業務的質量評價由B類升至A類。
西南證券、開源證券、山西證券、西部證券、中原證券、國盛證券、中天國富、甬興證券、金圓統一證券的2024年的投行業務的質量評價由C類升至B類。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證券、華泰聯合、長城證券和財信證券在2023年及2024年連續兩年均取得A類評級。
東北證券、華西證券等9家券商連續兩年被評為C
2024年證券公司投行業務質量評價中,有17家證券公司的評價被中證協降級。
其中,南京證券、信達證券等7家券商的評價結果由A類降至B類。中國銀河、瑞銀證券、東興證券等9家券商的評價由B類降至C類。值得注意的是,浙商證券由A類連降兩級至C類。
圖3:證券公司2024年投行業務執業質量評價降級情況
除此之外,川財證券、東北證券、國都證券、國融證券、紅塔證券、華創證券、華金證券、華西證券、民生證券9家券商的投行業務質量評價連續兩年為C類。
【讀財報】是由新華財經與面包財經共同打造的一檔以上市公司財報解讀為主要內容的欄目。新華財經是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內容全面覆蓋全球股市、匯市和債市等金融市場,提供權威、專業、全面的金融信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