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尖網》文/筆尖觀察
2025年1月21日,海源復材(SZ002529)發布了2024年度業績預告,預計全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將虧損1.3億元至1.69億元。同時,該公司還計提了約6300萬元的資產減值損失及信用減值損失。1月22日、23日,海源復材股價連續兩個交易日“一字”跌停。
《筆尖網》關注到,對于業績變動的原因,海源復材在公告中披露,1、報告期內,受行業內價格競爭激烈、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的影響,公司銷售規模同比縮減,營業收入下滑明顯,疊加部分產品銷售價格承壓,導致公司毛利率較上年同期下降。2、報告期內,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及公司會計政策等相關規定,出于謹慎性原則,公司對截至報告期日合并報表范圍內公司的各類資產計提了減值準備的會計處理,初步測算計提了資產減值損失及信用減值損失金額約?6,300?萬元。3、報告期內公司轉讓全資公司滁州賽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股權取得約?3,322萬元非經常性收益,對公司當期損益產生積極影響。
海源復材作為一家高新技術企業,集復合材料、智能機械裝備及光伏組件研發、生產與銷售為一體。然而,近年來公司的多元化發展并未帶來預期的收益,反而導致業績持續承壓。
相關領域人士指出,上市公司面對業績虧損壓力應重新審視其業務布局,優化業務結構,聚焦于高附加值的產品和服務。同時,對于低附加值或虧損嚴重的業務板塊,可以考慮進行剝離或重組,以減輕公司的負擔。
成本控制是企業提升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上市公司還可加強對原材料采購、生產制造、物流配送等各個環節的成本控制,通過精細化管理降低運營成本。此外,上市公司還可優化供應鏈管理,與供應商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確保原材料供應的穩定性和價格的合理性。同時,通過引入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
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上市公司可加大研發投入,引進和培養高端技術人才,推動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通過不斷推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和技術,提升核心競爭力。同時,上市公司還可積極拓展市場,尋求新的增長點,適時布局主業相關業務。
產業鏈協同效應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之一。上市公司可加強與上下游企業的合作,共同構建產業鏈生態系統。通過與上游供應商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可以確保原材料供應的穩定性和價格的合理性;與下游客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場需求和客戶反饋,及時調整產品結構和營銷策略。此外,還可以通過合資、并購等方式整合產業鏈資源,提升綜合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