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證監會《關于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試行)》指出,聚焦投資者長期回報,健全基金投資管理與銷售考核及評價機制。強化管理人、高管及基金經理與投資者的利益綁定機制,做好投資者服務和陪伴。
面包財經研究發現,一些基金公司旗下的部分產品長期業績表現較差,投資者權益深度受損。我們將對其中的部分典型產品進行研究,本篇聚焦中信建投基金。
截至3月18日數據顯示,中信建投低碳成長A成立三年多凈值腰斬,巨虧50.72%,同類排名墊底。
更令人震驚的是,中信建投基金旗下還有多只產品成立以來跌幅超20%,而基金公司卻“旱澇保收”,躺賺管理費。中信建投基金管理層是否重視提升投資者回報?與投資者的利益是否一致?
中信建投低碳成長A:3年多巨虧50%
中信建投低碳成長A成立于2021年12月,基金經理為周紫光,投資目標為:“在嚴格控制投資組合風險和保持資產流動性的前提下,力爭為基金份額持有人獲取超越業績比較基準的投資回報。”
基金業績比較基準為:滬深300指數收益率*70%+中證綜合債指數收益率*20%+恒生指數收益率(使用估值匯率折算)*10%。
數據顯示,2022年,憑借重倉新能源,中信建投低碳成長A以10.89%的收益率排名同類基金前十。
然而此后,隨著新能源板塊的持續回調,這只昔日受人追捧的明星基金也陷入業績欠佳的泥潭。2023年,基金巨虧44.78%。近一年以來,基金回撤達到21.49%,跑輸業績比較基準超過30個百分點,同類排名4200/4203,幾乎墊底。
截至3月18日,基金成立以來凈值回撤達到50.72%,跑數業績比較基準超過40個百分點。基金經理在四季報中稱:“我們看好自2024年四季度到2025年的新能源板塊整體性行情,但在2024年第四季度的市場環境下新能源表現并不理想。”
中信建投基金:多只產品成立以來跌幅超過20%
根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5年3月18日(下同),中信建投基金在管的7只產品(初始基金口徑)成立以來凈值累計下跌超過20%。
其中,同樣是周紫光旗下的中信建投科技主題6個月持有A成立以來凈值下跌45.04%,跑輸業績比較基準超過50個百分點。投資者虧損慘重,而基金公司卻躺賺管理費。
公開資料顯示,中信建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2013年9月9日在北京完成工商注冊登記,注冊資本4.5億元,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全資控股,持股比例100%。中信建投基金作為資產管理公司,秉承“忠于信,健于投”。
基金公司旗下多只產品成立至今仍跌超20%,管理人、高管及基金經理等責任人是否重視投資者長期回報?與投資者的利益是否一致?是否真正做到“忠于信,健于投”?
(文章序列號:1902255845085941760/GJ)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投資建議。
知識產權聲明:面包財經作品知識產權為上海妙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