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康熙身邊的“機靈小太監”到直播間的“土雞帶貨王”,演員趙亮背后公司成都三德子好甄選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德子公司”)2024年銷售額突破7000萬元,堪稱生鮮賽道的“黑馬”。
來源 | 中訪網
作者 | 一杭工作室
從康熙身邊的“機靈小太監”到直播間的“土雞帶貨王”,演員趙亮背后公司成都三德子好甄選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德子公司”)2024年銷售額突破7000萬元,堪稱生鮮賽道的“黑馬”。
然而,這場“土雞帝國”的崛起卻暗藏玄機。近期,三德子直播間宣傳的“德子土雞”被網友發現外包裝商標實為“德子土”,并在產品包裝上與“雞”字并列使用,形成“德子土雞”的宣傳效果。這一操作,與此前千禾味業“千禾0”醬油的商標爭議如出一轍,揭開了食品行業“商標擦邊”的冰山一角。
1
商標擦邊的典型套路
據公開信息,三德子公司早在2023年7月便將 “德子土” 收入囊中(國際分類29類,覆蓋肉、腌制肉、家禽制品等),目前該商標已處于“注冊商標”的穩固狀態。
時隔一年,2024年11月,三德子公司又密集提交“德子土雞”“德子土豬”“德子土鴨”等衍生商標申請,雖目前商標狀態仍處于“等待實質審查”階段,卻不難看出其對“土系”商標的戰略野心。
對于網友關于“德子土雞”的虛假宣傳質疑,三德子公司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之所以將‘德子土’‘德子土雞’等商標都注冊,是為了防止他人搶先惡意注冊,因為陸續有其他公司模仿三德子商標注冊,我們使用的品牌是‘三德子’。”
這番解釋看似合理,卻難掩包裝設計中“德子土”與“雞”字并列呈現的刻意引導之嫌。在引發商標爭議后,三德子電商平臺迅速上演“話術變臉”,宣傳話術中再沒有出現“德子土雞”的字樣,取而代之的是“少年公雞”“壯年母雞”“精選生態雞”等表述。
這種“打擦邊球未遂即撤回”的操作,暴露出企業對法律邊界的精準把控。
業內人士表示,“土雞”屬于民間或者市場的習慣稱呼,目前國內尚無統一的強制性標準。“德子土雞”即使被理解為“德子”牌“土雞”,或者“德子”飼養的“土雞”,或者“德子”認可的“土雞”,均不構成對消費者的混淆或帶有欺騙性。
不過,今年3月13日,成都三德子好甄選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曾因違反《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發布虛假廣告,被錦江市場監督管理局予以沒收違法所得1.0045萬元、罰款9萬元的行政處罰。
2
利益驅動下的商業博弈
這種宣傳套路并非孤例。在調味品賽道,千禾味業也曾陷入“零添加”的商標風波。
一直以來,當消費者在千禾醬油瓶身上看到醒目的 “千禾0” 醬油,幾乎本能地將“0”與“零添加”劃等號,直到有網友質疑,千禾味業的“千禾0”只是一個商標,并不意味著“零添加”。
隨后,千禾味業發布關于媒體報道的澄清公告稱,“千禾0”商標用于區分公司零添加產品和非零添加產品。凡是使用“千禾0”商標的產品都是零添加產品,“千禾0”系列產品僅使用食品原料,絕不添加食品添加劑。
這場精心設計的文字游戲背后,是企業將符號轉化為品質承諾的精妙設計:把“千禾0”注冊為商標,使其既具備法律保護的身份,又能借視覺聯想給消費者暗示性認知。
3
標準重構的破局之路
千禾“0”符號爭議事件后不久,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正式對外發布50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9項標準修改單,其中《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7718-2025)猶如一枚行業“校準儀”,直指行業內長期存在的誤導性宣傳亂象。
為了避免誤導消費者,新規劍指“零添加”“不添加”等模糊話術,強化了定量標示要求,明確要求:預包裝食品不允許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語對食品配料進行特別強調。
新規背后,是監管層對食品行業本質的撥亂反正—— 食物的價值,不應由商標設計的“文字游戲”決定,食品行業真正需要的,不是更高明的擦邊技巧,而是對食物的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