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7月4日電,歐盟委員會在對中國電動汽車(BEV)進行為期九個月的反補貼調查后,決定對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進口征收臨時反補貼稅。臨時關稅適用于部分中國生產商,分別為:比亞迪17.4%,吉利19.9%,上汽37.6%。其他合作但未被抽樣的中國生產商將被征收20.8%的加權平均關稅,未合作的公司稅率為37.6%。這一臨時關稅將于2024年7月5日生效,最長持續四個月,期間歐盟成員國將投票決定是否將其轉為為期五年的正式關稅。歐盟和中國政府仍在通過技術層面的討論,尋求符合世貿組織規則的解決方案。與2024年6月12日預先披露的稅率相比,根據相關方對計算準確性提出的意見,臨時關稅略有下調。
AI財評
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臨時反補貼稅,反映了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趨勢。此舉不僅是對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直接打擊,也可能引發中歐貿易關系的緊張。從財經角度看,這一政策將增加中國電動汽車在歐洲市場的成本,削弱其價格競爭力,可能導致銷量下滑。然而,這也可能促使中國車企加速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以提升產品附加值。長期來看,中歐雙方通過技術層面的討論尋求解決方案,有助于維護多邊貿易體系的穩定,促進全球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投資者應關注政策變動對相關企業的影響,以及中歐貿易關系的未來走向。
注:本文轉載自財聯社,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