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新茶飲行業呈現出了高速發展態勢,不僅催生了奈雪的茶、茶百道兩家上市公司,還有更多的新茶飲企業謀求上市,給外界一種欣欣向榮的景象。
然而,新茶飲行業這幾年的發展可以用“野蠻成長”來形容,雖然市場規模迅速擴張,但食品安全問題也是屢屢發生。
“新茶飲企業基本都是以加盟模式為主,終端門店的管控能力較弱,而且都是現制奶茶,由于缺乏職業的訓練以及規范的操作流程,導致奶茶的食品安全問題很多。”快消行業分析師表示,從目前來看,新茶飲企業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難以避免,應該會成為新茶飲企業發展過程之中的一個重要“伴侶”。
近期,蜜雪冰城員工伸進水池洗腳引發外界關注。蜜雪冰城隨后表示,經核實,視頻中的店員為門店老板父親,因工作中腳部燙傷,用冷水應急處理,出現該行為。目前已對涉事門店責令閉店,并對該門店進行消毒,對全體店員進行規范培訓、整改。
無獨有偶!
今年315期間,古茗等多家品牌被曝出員工篡改食材有效期、違規添加食品添加劑等問題,書亦燒仙草被曝出員工用嘴嘗食材來判斷有效期。
另外,7月3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公布了今年1月1日至6月30日北京市市場監管系統食品安全大檢查結果。結果顯示,茉酸奶有20家門店存在食品安全問題,蜜雪冰城有9家門店存在食品安全問題,華萊士、田老師紅燒肉、小谷姐姐、茶百道、鮮芋仙、楊國福麻辣燙、張亮麻辣燙、醉面等發現存在食品安全問題的門店數量分列3到10位。包括使用過期40余天的原料;更換效期標簽或根本不使用效期標簽;偷工減料,不嚴格按照配料表足量放料;不要求工作人員健康證等。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新式茶飲品牌食品安全問題頻出的原因主要還是在尋求規模拓展的連鎖經營高速發展中放松了食品安全管理和運營督導所致。
像茶百道、霸王茶姬這樣的新式茶飲品牌要實現“舌尖安全”,除了在食品生產、現場制作與售賣環節嚴格執行標準化的食品安全流程之外,還需要在門店標準化運營中加強食品安全督導,始終把事關消費者切身利益的食品安全當作企業發展的生命線和高壓線,另外還要加強食品安全行政監督以及加大消費者自我維權的壓力,如此綜合治理才能真正作到新茶飲的“舌尖安全”。
然而,康定平卻認為,在快速發展過程之中,新茶飲企業更為注重市場拓展、門店數量以及業績增長,在門店標準化運營等方面不愿意投入過多的財力物力人力,既不現實,也不劃算。“所以說,幾年內,新茶飲企業依然會是食品安全問題的重災區。”
以茶百道為例,2008年,第一家茶百道在成都誕生。自成立以來,茶百道專注探索天然食材與中式茶飲的搭配,持續研發多元化茶飲產品,致力于提升消費者體驗。茶百道品牌定位的背后,是品牌戰略的呈現和產品研發的方向。茶百道持續遍訪茶山,探尋新鮮原葉,關注茶葉從生長、采摘、制作到入杯的每一道工序,建立全球供應鏈體系,用優質好茶,選時令鮮果,嚴控每一杯出杯質量。
按2023年零售額計,茶百道在中國現制茶飲店市場中的份額達到6.8%,排名第三。2023年茶百道門店一共賣出10.16億杯奶茶,總零售額達到約169億元。截至2024年4月5日,茶百道門店數已經達到8016家,遍布全國31個省市,實現所有省份及各線級城市的全覆蓋。
茶百道屬于典型的依靠加盟方式擴張的新茶飲企業。茶百道披露的財務數據顯示,加盟門店是茶百道的主要營收來源,包括向加盟店銷售貨品及設備、特許權使用費及加盟費收入,以及門店設計服務、外賣平臺在線運營等其他收入。
然而,成功敲開資本市場的大門之后,茶百道并未擺脫“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魔咒,這不僅重挫了品牌形象,也影響了資本信心,導致股價持續下滑。
截至7月12日,茶百道的總市值不足150億港元,而如果按照發行價計算的話,茶百道當時的估值逼近260億港元。對比之下,就知道茶百道眼下的資本處境如何了。
“不得不承認的是,茶百道通過加盟的模式基本實現了全國化布局,特別是在渠道下沉上取得了顯著效果,但由于在產品以及價格等多個維度上,依然沒有建立起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導致資本市場對其信心不足。”康定平指出,新茶飲行業已經告別跑馬圈地時代,未來發展主要依靠深耕細作,這就要求新茶飲企業必須建立起獨特的且難以復制的壁壘,才能更好地應對市場競爭,否則的話,茶百道在H股上無法獲得更好的資本溢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