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百果園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百果園”),于2月3日發布了2024年盈利預警公告,公告顯示,該公司預期2024財政年度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3.5億- 4億元,而2023財政年度盈利約3.62億元。此外,該公司預期于2024財政年度收入較2023財政年度的113.91億元下降不超過15%。
百果園解釋稱,預期虧損及收入下滑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國內消費疲軟,公司 2024 年下半年優化產品組合、降低毛利率以滿足消費者對高性價比產品的需求;二是加盟商從高租金收入比門店搬遷至低租金收入比門店,專注優勢門店,加盟門店數量從 2023 年底的 6081 家減至 2024 年底的 5116 家;三是執行 “高品質水果專家與領導者” 新戰略,門店翻新、營銷活動等導致開支增加。
對此,百果園將采取措施改善經營表現,其一以持續滿足消費者對高性價比產品的需求為基礎,對經營效率進行優化;其二為擴大銷售規模,滿足市場需求,本公司擴展水果禮產品線,開發節日限定禮品及小包裝禮品等,打造水果禮品牌;其三進一步降低加盟成本,激發加盟商持續拓展其加盟店。
業績承壓負重前行,平均每日關閉約5家
資料顯示,百果園于2001年在深圳成立,作為是中國規模最大的水果連鎖零售企業 。其發展歷程豐富,從創立之初,百果園便不斷探索轉型、拓展業務、成功上市并進行品牌升級,曾獲多項榮譽,在水果連鎖領域地位領先,被譽為“中國水果連鎖零售第一股”。因為價格高昂,被戲稱為“天價水果”。
近年來,百果園的業績波動較為明顯。2022 年,公司實現收入113.12 億元,較上一年同期增長 9.9%;2023年實現收入113.91億元,僅微增0.7%;2024年上半年,實現收入 55.94 億元,同比下滑 11.1%。
值得注意的是,在盈利預警公告中,百果園的加盟門店數量出現顯著下滑。從 2023 年 12 月 31 日的 6,081 家減少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的 5,116 家,減少了965家,2024下半年,百果園加盟店關閉速度加快,從6月底的6011家減少至年底5116家,半年內關閉了895家,平均每日關閉約5家。這是百果園近幾年加盟門店數量首次縮減。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百果園主打高端水果的定位與當下宏觀經濟狀況形成較大反差。在經濟環境影響下,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和偏好發生改變,對價格更為敏感,高端定位的水果產品面臨市場需求的挑戰。此外,百果園整體運營水平欠佳,加盟連鎖店在執行總部策略時存在不到位的情況。這使得公司的戰略推行遇到阻礙,無法有效將總部規劃轉化為實際市場競爭力,進而影響了整體業績表現。
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品牌形象遭受沖擊
近年來,百果園作為水果連鎖零售行業的知名企業,門店遍布全國,但食品安全問題卻頻頻引發社會關注。
2024年“315”期間,百果園武漢銀海雅苑門店被曝光諸多嚴重食品安全問題,如員工無健康證上崗、用腐爛水果制果盤高價售賣、售賣隔夜水果、以次充好、賣過期水果且總部檢查流于形式,對查出問題的處理不夠堅決。
對此,百果園武漢微信公眾號發布聲明,對武漢銀海雅苑店相關問題高度重視,對涉事加盟店停業整頓、全面徹查,整改期間員工工資由總公司承擔,涉事責任人及相關管理層將被處理問責,同時組織全國門店自查自糾并將在官網公布報告,各門店也積極配合主管部門檢查,暫未發現同類問題。
不僅是此次“315”被曝光的問題,百果園在過往也多次出現此類問題,像其子公司產品農藥殘留量超標被處罰,相關投訴平臺也有大量關于其水果質量的投訴。這些問題源于內部管理不足,外部水果零售競爭激烈,部分門店為降成本放松對食品安全把控。
對,此百果園也進行了整改,在整改措施上,擴充農殘檢測項目,嚴格檢測果品;發布《鮮切水果用原料果》企業標準;引入BLOF種植技術;采用先進冷鏈物流;旗下子公司通過CMA資質認定復查,建立專業檢測中心;推出“三無退貨”政策等。
實際上,食品安全問題對百果園負面影響較大,消費者信任度下降,市場地位受威脅,還面臨法律風險和成本增加。
在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的朱教授看來,食品安全對于食品零售企業至關重要,不僅關系到消費者的健康,還直接影響企業的聲譽和市場競爭力。他建議百果園重新梳理和優化供應鏈管理體系,加強對供應商的審核與監管;完善門店運營管理制度,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確保食品安全標準嚴格執行;建立健全員工培訓體系,定期開展食品安全知識和操作規范培訓,提高員工的專業素養和責任意識 ,以此挽回消費者的信任,重塑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