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315曝光水果行業百果園后,今年315,新茶飲賽道的滬上阿姨也出現了食品安全問題。
3月14日,湖北經視3·15特別報道《網紅奶茶店背后的秘密》,揭露了滬上阿姨品牌位于武漢漢口城市廣場的門店員工使用過期食材制作奶茶,并對效期標簽進行篡改的行為。
食安問題頻發
滬上阿姨是滬上阿姨(上海)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品牌,于2013年11月8日成立,公司主打產品是血糯米奶茶、芋泥波波奶茶、楊枝甘露等,創始人是單衛鈞、周蓉蓉夫婦。
在所曝光的視頻資料中,該滬上阿姨門店在制作廣受歡迎的飲品楊枝甘露時所使用的西柚粒已經超過了其規定的保質期限。
據該標簽顯示,該西柚粒的保質期截止時間為2024年12月18日11時47分,但在12月18日13時05分,店員仍在用這些已經過保質期的西柚粒制作飲品。
當上述記者對店員進行提醒后,店員僅是笑笑,不僅沒有立即停止使用過期食材,還輕描淡寫地將過期標簽撕下,并重新打印了一張新的保質期標簽貼回盒子上,使原本已過期的西柚粒“煥然一新”。
對此,武漢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稽查處吳處長則表示,將會對這些東西進行取證,取證了以后進行研判,如果篡改了保質期,是足以涉嫌違反食品安全保護法,會對其進行立案查處。
而此事一經曝出,瞬間引起眾多網友對此的熱議。有網友稱,希望所有的地方都要查,上次喝了楊枝甘露出現了鬧肚子癥狀。
令人感慨的是,滬上阿姨似乎把此事的責任都推給了員工,“那個門店是新開的,當時沒有店長,所以兩位員工比較隨心所欲。”3月14日,該門店店員表示涉事的兩名員工已經離職。而該品牌督導也趕到現場,表示核實后,將從嚴處理。
對此,有網友銳評:“加盟店出事,品牌要背鍋,滬上阿姨得加強監管了,不然口碑爛了,再想挽回就難了,連鎖店最怕這種丑聞。”?
實際上,滬上阿姨的食安問題并不是僅此一例。據黑貓投訴平臺顯示,滬上阿姨的累計投訴量為2820條,其中異物、偷工減料、不新鮮、有蟲子等投訴不在少數。
3月5日,就有消費者投訴稱:“本人在2025年3月5日在滬上阿姨深圳天安云谷店小程序下單了一杯 超嗲草莓大福,喝出了異物(奶茶里的草莓有紙巾),損害了我的身體健康,喉嚨異物感很強,也不知道紙巾擦過什么。”
對此,中國企業資本聯盟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表示:“食品安全問題直接沖擊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可能導致消費者流失,尤其在社交媒體快速傳播的當下,負面影響會被進一步放大。”
營業收入增速大幅放緩
2024年2月14日,滬上阿姨首次向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遞交了上市申請文件,擬于香港股市進行首次公開募股。
但在遞表半年后,滬上阿姨招股書卻顯示為失效狀態,在經歷了多次補充材料和等待審核后,其于2024年12月27日再次遞交了招股說明書,繼續推進赴港上市進程。
2025年1月10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于滬上阿姨境外發行上市及境內未上市股份“全流通”的備案通知書,象征著滬上阿姨向港交所的上市進程邁出了關鍵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滬上阿姨的上市之路正在持續推進,但實際上滬上阿姨的境地并不是很“美妙”。
2024年,滬上阿姨的開店速度開始下降,關店速度也在大幅增長。截至2024年6月30日,滬上阿姨新開設加盟店為1184家,同比下降20.6%;關閉了531家門店,同比增長178%。
不僅如此,據滬上阿姨的招股書和公開信息顯示,2024年上半年,滬上阿姨的單店每日平均GMV(交易總額)為3764元,而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分別為4189元、4109元和4270元。
而門店數量的變化以及單店每日平均GMV的下滑,無疑會對滬上阿姨的營業收入造成一定影響。
2024年上半年,滬上阿姨的營業收入為16.58億元左右,同比大致增長6%,對比2022年、2023年34%左右和52.3%左右的營業收入增速已大幅放緩。
此外,同期滬上阿姨的銷售費用與研發開支也出現了大幅增長。招股書顯示,滬上阿姨的銷售及營銷開支同比增長19.3%,研發開支更是同比增長了147.6%。而成本的上升無疑也會進一步壓縮滬上阿姨的利潤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在營業收入大幅放緩的情況下,滬上阿姨還分別于2023年12月14日、2024年5月13日,宣派股息6000萬、1.59億元。
由于滬上阿姨的股權分布較為集中,聯合創始人單衛鈞與周蓉蓉夫婦通過其控制的上海璞海、上海森芮及上海禹超等出資平臺,共同持有該公司約80.7%的已發行股本。所以僅單衛鈞與周蓉蓉夫婦就合計獲得了約1.77億元的派息。
在2024年上半年的業績表現并不理想的情況下,滬上阿姨仍然進行高額派息,這可能會引發了市場對其資金狀況的擔憂,加上此次被曝出的食安問題,甚至可能會給其品牌形象帶來了更大的沖擊。
柏文喜對此指出:“2024年上半年滬上阿姨的業績已經出現增速放緩的情況,此次被315曝光的事件可能會進一步加劇消費者對其產品的擔憂,從而導致銷售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