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作為一年一度備受矚目的?“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旨在提升消費者權益保護意識,推動營造公平、公正、安全的消費環境。今年的315,各類侵犯消費者權益的案件不斷涌現,頻繁登上熱搜榜單,引發爭議。
其中包括梁山希希紙制品有限公司回收衛生巾、紙尿褲殘次品并翻新銷售,涉及全棉時代、百亞股份旗下自由點等品牌;浪莎股份代工廠健芝初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所產?“浪莎”?一次性內褲未滅菌,以滌綸冒充棉質且偽造檢測報告;國內最大家電維修平臺啄木鳥家庭維修,被曝存在維修亂收費、小病大修現象;湛江尚方舟食品、湛江中青海洋水產、湛江良基冷凍食品、連云港鮮知肴食品、連云港漁趣多食品、湛江寶輝水產等公司,在蝦仁加工過程中違規超量添加保水劑、包冰增重。這些企業行為嚴重侵犯消費者權益,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其中食品安全問題頻出“楊銘宇黃燜雞”飽受熱議。
國務院食安辦掛牌督辦,楊銘宇黃燜雞再“塌房”
3?月?12?日,新京報通過暗訪調查,曝光多家楊銘宇黃燜雞米飯加盟店存在的一系列食品安全問題。相關門店存在使用已發酸的過期食材、回收顧客食用后的剩菜并進行二次加工銷售、對隔夜變黑的牛肉添加色素以冒充新鮮食材等惡劣行為,同時,部分門店招聘時不需要員工提供健康證,甚至存在無證員工直接上崗操作的現象,嚴重威脅消費者的飲食安全與健康權益。
該事件曝光后,楊銘宇黃燜雞品牌所屬公司迅速做出回應,第一時間在微博發布致歉聲明,公布停業整頓,全國門店排查,強化培訓考核及透明化監督機制等整改措施建設。
3?月?13?日,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對山東,河南食安辦發出掛牌督辦通知書。鄭州,商丘等地市場監督管理局也紛紛采取行動,對涉事門店閉店,查封,開展大排查。
目前在消費者眼中,黃燜雞米飯已從昔日炙手可熱的“爆品”,跌落為充斥著各種“科技與狠活”的低質食物。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這次事件給企業帶來很多的啟示和教訓,品牌方不能夠只以利潤為導向,要去監管、督查,讓加盟店做得更好,才能把消費者的食品安全落到實處。”
“舌尖安全”現危機,守護行動刻不容緩
據悉,楊銘宇黃燜雞自創立以來,憑借獨特口味在市場中迅速崛起,發展勢頭迅猛,已在全國?23?個省、5?個自治區和?4?個直轄市累計開設超過?6000?家加盟店。
然而,這并非楊銘宇黃燜雞首次因食品安全問題被曝光。此前,一公司從鄭州楊銘宇黃燜雞米飯訂?51?份餐,超?20?名員工食用后出現頭暈、嘔吐、腹瀉等癥狀,診斷證明書顯示?“食物中毒”。成都一消費者點該店外賣,發現餐食中有燉爛老鼠。以及黑貓投訴平臺上?132?條投訴里,不少消費者反饋吃出毛發、鐵絲等異物。此事件在網上引發熱議,網友對食品安全表示擔憂并關注后續處理。
近年來,食品安全領域問題頻發,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與擔憂。滬上阿姨曾被曝光店員用過期西柚粒制作楊枝甘露,面對質疑,店員撕毀舊標簽,重新打印新標簽以延長過期食材?“保質期”。多家企業在加工蝦仁時添加保水劑磷酸鹽,成品外包裝卻未標注,成分表僅列蝦仁和水。長期過量攝入磷酸鹽存在健康風險,可能引發消化系統問題、鈣磷比失衡、缺鈣及心血管疾病。蜜雪冰城一門店違反總部規定,用隔夜檸檬和橙子切片制作飲品,店員甚至表示自己都不敢再喝。同時,該門店衛生狀況堪憂,蒼蠅、飛蟲出現在店內及奶茶杯蓋中。安徽還出現某些企業以普通大米加香精偽裝成泰國茉莉香米的騙局,這種低成本?“偽香米”?流入市場,售價卻數倍于成本,長期食用可能對人體神經系統造成損傷。
消費者權益保護專家張悅表示,食品安全問題直接嚴重損害消費者的身體健康與合法權益。消費者購買食品,期望獲得安全、健康的產品,但當食品安全事故發生時,消費者不僅可能遭受身體上的病痛,如食物中毒導致的嘔吐、腹瀉等癥狀,還在經濟上蒙受損失,并且對整個食品消費市場產生信任危機,影響消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