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年來餐飲賽道的愈加火熱,眾多品牌也紛紛應運而生,在此背景下,餐飲行業的食安問題層出不窮。
據去年3月20日,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消費者網、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消費者保護法研究中心聯合發布《2023年餐飲行業消費維權輿情報告》顯示,食品安全問題以80.99%的占比位居輿情首位。
時隔4年,截至去年6月門店總數就高達800家左右的,四川小龍坎餐飲集團有限公司(下述簡稱“小龍坎”)于今年再度被315曝出食安問題。
兩度“光臨”315
3月14日,小龍坎湖北漢川門店被曝店員將顧客沒吃完的海帶芽、牛奶鴨血等端進后廚,回收消費者吃過的剩菜再銷售;被用來制作高湯的調味粉,大多都已過期,但工作人員卻對此視而不見。
不僅如此,該門店內的清潔工具與餐具共用一組無標記的鐵桶清洗,無論是洗拖布、抹布、茶壺,甚至是倒食物殘渣以及存放餐具,用的均是放在衛生間門前的五六個無標記鐵桶。
對此,涉事店長表示肯定要嚴肅處理,做出整改,其稱:“平時我不在,都是老員工在店里,很失望。”
3月15日,湖北省漢川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稱,3月14日他們已對涉事的小龍坎火鍋漢川店進行了調查。調查中發現,店內存在過期食品原料以及環境衛生問題。市場監督管理局已扣押了店內監控設備,并正對相關問題進行深入調查。
據湖南日報等媒體報道,有工作人員透露,目前小龍坎火鍋漢川店已被勒令停業,他們正在對該企業立案調查。
值得注意的是,小龍坎并不是315的“新客”了,早在2021年315,小龍坎就曾被曝出被曝后廚應聘不看健康證、小龍坎火鍋用掃帚搗制冰機等多項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在蜜雪冰城和華萊士被曝出食安問題時,曾有消費者以“平民便宜”為其辯解,而此次小龍坎被曝光后,有消費者則是在評論區吐槽道“小龍坎也不便宜啊”。
根據NCBD數據,客單價<80元的為平價火鍋,代表品牌有呷哺呷哺、傣妹火鍋、蝦吃蝦涮等;而小龍坎則是80元<客單價<120元的為中端火鍋。
由此可見,相比于便宜實惠的商品,消費者對價格更高的商品、店鋪出現食安問題更難以接受,畢竟消費者花費更高的價格就是想要質量、衛生水準更高的服務。
而小龍坎頻出的食安問題,也會讓不少消費者對其,甚至整個餐飲行業的信任都有所下滑,畢竟連價格不便宜的店鋪都頻出安全問題,消費者又該去哪里找“安全靠譜”的門店?
對此,中國企業資本聯盟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指出:“品牌聲譽是企業長期積累的無形資產,而食安問題曝光都會引發媒體的大量報道和公眾的廣泛討論,使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甚至可能被貼上“不安全”“不衛生”的標簽,難以在短期內恢復。”
頻發的食安問題也引來了加盟商的危機感?
企查查顯示,小龍坎成立于2020年3月16日,是中國全球性餐飲公司,旗下擁有小龍坎火鍋、小龍翻大江火鍋酒樓兩大餐飲品牌。
遍布歐美、東南亞以及所有中國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全球400多座城市經營著900余家餐廳,擁有上萬名員工,并圍繞餐飲相關進行全產業鏈布局。
除了兩次遭到315曝光,小龍坎還曾多次在市場監督管理局抽檢中被發現不合格。據不完全統計,僅2020年—2022年的兩年內小龍坎就出現了不下4次的抽檢不合格的信息。
2020年10月26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委托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發布檢驗結果顯示,和田市味在小龍坎老火鍋店復用餐碗,陰離子合成洗滌劑(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計)項目檢驗不合格。
在2021年315曝光后的同年7月,汕頭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21年第六期食品監督抽檢信息,在2021年6月1日到2021年7月7日食品抽檢的1202批次中,澄海區小龍坎老火鍋店油條(自制)被檢出鋁的殘留量不合格。
此外,在建始縣市場監督管理局于2022年10月10日至10月17日組織的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小龍坎因使用的“煎炸用油”中的極性組分不符合GB 2716-2018《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植物油》的要求,被處罰款5000.00元,不合格的原因為使用過程中貯存不當。
2022年4月,武漢市隆瑞餐飲管理公司佰港城店小龍坎火鍋的小王子熏味脆皮腸,被武漢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檢出“菌落總數”項目不合格。
值得注意的是,小龍坎還曾出現加盟店被刑事判決。2020年7月15日,中國裁判文書網發布了謝國銀、陳曉蘭等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一審刑事判決書,案號(2020)新3127刑初142號。
判決書顯示,小龍坎在新疆喀什地區麥蓋提縣的門店,將客人吃剩的鍋底油進行回收提煉共計26公斤左右,其中15公斤已供消費者食用。三名被告人均被判以刑罰。
而頻發的食安問題不僅讓消費者對其的信息減弱,甚至還一定程度上讓加盟商甚至有加盟商傾向有了危機感。
第三方平臺窄門餐眼顯示,截至3月10日,小龍坎在全國擁有門店522家,較去年6月的高達800家的門店總數大幅縮減。
柏文喜對此表示:“對于有意加盟小龍坎的投資者來說,食品安全問題的頻發會讓他們對品牌的未來發展前景產生懷疑;已經加盟的門店也可能會對品牌失去信心,他們擔心自己門店的經營會受到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