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WE上的一小步,中國品牌的一大步。
?
來源 | 伯虎財經(bohuFN)?
作者 | 路費?
屏幕越來越大,幾乎是所有和顯示有關行業的共同趨勢。
無論是這些年來的手機、新能源車的中控屏等等,都無一例外屏幕越做越大。
當然,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大屏化產品,就是電視。
最近正在上海開展的AWE2025,也就是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它和德國IFA、美國CES并列為全球三大頂級家電與消費電子展。而在這次展會上,百吋大屏電視成為了全場焦點。
但要論最吸睛的,還得是海信。現場,這家近年來贊助多項頂級體育賽事出圈的企業,一口氣展示了20余款百吋新品,其中一臺是全球首臺116吋RGB-Mini LED電視,也是該技術全球最大的量產電視。(注:“百吋”通常是指顯示設備的屏幕對角線長度為100英寸。)
大屏化是彩電行業不變的主題。據奧維云網披露,2024年100吋以上電視銷量同比大幅增長283.3%。
把電視屏幕做大,不是個只需要力大磚飛的體力活,恰恰相反,想讓消費者接受百吋大屏,至少要有足夠精細的畫質、足夠流暢的觀影體驗和不那么離譜的價格。
作為一個相對成熟的行業,技術迭代往往是催生新需求的關鍵。這次有所不同的是,過去擔任主角的往往是日本和韓國的品牌,而現在換成中國企業站到了最前面。
中國品牌的百吋產品閃耀AWE,其實也是中國顯示產業發展歷程的管中一窺:從一窮二白到領軍行業,你唱罷、我登場,輪到中國品牌秀肌肉了。
01 客廳WALL時代到來
不論市場怎么變化,大屏始終是彩電行業的確定性趨勢。但此前消費者對于大屏的需求始終受到以下幾個因素的限制:
首先是住房面積的大小。許多家庭會根據沙發到電視墻的距離選擇電視的尺寸,一是為了安裝、搬運方便;二是為了尋找合適的觀看距離,提高觀看舒適度。
其次是顯示技術。行業早期的顯示技術決定了,并不是屏幕越大,看著就越清晰。相反用戶還可能因為觀看距離太近,畫質惡化,影響了觀看體驗。
當下,情況正在轉變。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家庭平均每戶居住面積達到了111.18平方米,大開間設計逐步成為房屋設計的主流。這讓擺放一個大屏電視成為了許多人的選擇。
與此同時,現在的國人,特別是年輕人對于觀影的需求正在越來越高。不論是實況的競技比賽、流媒體的電影還是像《黑神話:悟空》那樣的3A游戲大作,消費者追求的不是簡單的“看見”,而是極致的影音體驗。
顯示技術的迭代恰好趕上了這波需求爆發。眼下,RGB-Mini LED技術、激光電視技術等技術升級,皆讓畫質提升到一個新的階段,讓消費者在家就能享受接近“影院的沉浸感”。
這既使得電視大屏重新成為重要的信息與娛樂傳播平臺——數據顯示,15-44歲年輕觀眾在2024年的收視時長相較前幾年有所回升,也讓消費者從買電視的核心標準從“沙發到墻有多遠”轉變為“墻有多大,電視有多大”。
更添一把火的是,國補政策的出臺也推動了消費者對大屏電視的消費需求。
根據奧維云網,2024年彩電市場迎來了新一次的主銷尺寸的迭代,75英寸及以上的大屏產品均實現了增長。Omdia則預計,2025年85英寸及以上的電視和公共顯示器出貨量將增長34%,100英寸及以上的LCD電視顯示屏出貨量將在2025年首次突破100萬臺。
值得一提的是,百吋大屏風起之后,國產品牌海信以銷售量占有率41.05%、銷售額占有率46.62%的成績站到了行業首位。
為什么?
02 海信憑什么?
彩電行業的品牌戰,本質上是“芯片與屏幕”的技術戰。
海信很早就看破了這一點。2005年,研制出我國第一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視頻處理芯片;2019年,成立青島信芯微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門從事電視SoC芯片和AI芯片的研發;2022年,推出了中國自主研發的首款8K AI畫質芯片。
不止是芯片,在顯示技術上海信也一直探索布局。比如前瞻性布局激光電視的研發,獨立研發了ULED顯示技術,還對Micro/Mini LED技術進行了布局。經過多年開疆拓土、持續進化,如今的海信已經積累了深厚的技術優勢,最新的三色顯示技術已經落地RGB-Mini LED電視、全系三色激光電視、三色激光投影產品,實現三色顯示初具規模。既占著技術制高點,也占著市場制高點。
不難發現,“技術立企”正是海信在百吋市場乃至整個電視行業取得領先的原因。
就拿這次AWE海信主舞臺區展出的全球最大、首先實現量產的RGB-Mini LED電視——海信電視116UX為例。RGB LED電視之前不是沒有,2004年日系品牌就曾推出過RGB LED電視樣機,但是因為發光效率低、壽命短、高溫色偏、色純不足等關鍵問題,一直沒有實現量產。
一方面是因為從單色到三色的背光控制難度不是翻了三倍,而是指數級的提高;另一方面,日系品牌沒辦法解決LED發光芯片的效率與壽命難題。
海信的解題思路是芯片,簡單說就是用一個更強大的大腦去指揮各種硬件協同。116UX上有兩個芯片升級,一個是AI畫質芯片H7,通過算法實現了同時控制光和色的行業難題;另一個是RGB-Mini LED背光芯片,它就像智能分控水閥——需要藍色時只開藍色通道,用多少光就發多少光,直接減少2/3的無效能耗。
這就讓116UX實現了超高色彩表現、超廣視角、超高亮度、超低能耗,色彩整體更加逼真通透,亮度也更高。既是目前顯示界的色彩和畫質天花板了,還是業內的節能扛把子。
同時為了提供更好的影音視聽體驗,116UX同時選用了全新黑曜屏Pro和帝瓦雷巴黎歌劇院音響。前者獨家定制低反技術讓它的反射率低至1.9%,提供了178°超廣觀看角度,無論從哪個角度去觀看都一樣清晰純凈;后者是和豪華音響品牌——「帝瓦雷」聯合定制的電視音響,全面應用帝瓦雷的硬件設計理念、專利算法,由帝瓦雷法國工程師逐一調校,最大程度的還原了原聲細節。
為了滿足不同需求側重的消費者,海信一口氣拿出了數十款百吋巨幕產品。
有的消費者是為了享受3A大作,海信電視100E8Q Pro就在保留帝瓦雷影院音響的同時,額外配備了330Hz 系統級高刷,實現背光和畫面0延遲。
有的消費者喜歡極致觀影體驗。海信展出的2025年激光電視旗艦新品探索X1一面采用了電影院同源的“DLP數字影院放映技術”,把顯示的色域擴大到了電影工業級別;一面搭載了行業唯一的光譜選擇屏,把亮度提升至1000nit,畫質大升級,同時更護眼。
甚至,海信還率先把Micro LED拓展到家庭場景中。這次AWE上展出的全球首款自發光136吋和163吋Micro LED電視,以“尺寸自由化”、“形態場景化”重新定義顯示邊界,支持自由拼接,最大可支持定制到271吋。
從產品功能到場景體驗,海信對用戶需求的理解都十分深刻。
03 中國屏崛起
從彩電行業的發展歷程來看,顯示技術迭代是顛覆彩電行業格局的關鍵,這個周期往往長達幾十年。現在來看,中國品牌對日韓品牌的技術超車,正是一場攻堅克難的持久戰。
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后,CRT電視主導全球市場,日本索尼公司拿出了關鍵技術——柵條彩色顯像管”,主導了市場;2000年以后,LCD 電視取代 CRT 電視成為主流電視方案,三星突破了顯像管、中大尺寸 LCD 電視,CRT 電視被淘汰。整個過程,皆是日韓品牌來左右市場。
但近年來,行業卻迎來新的技術迭代周期。由于Mini LED顯示技術的突破,以海信為代表的中國品牌在大屏化時代大放異彩,不僅做到技術更成熟,降本做的更好,并且國內生產鏈在突破大尺寸Mini LED顯示面板的生產難關后,可以輕松做到100吋以上,掃清了進入高端市場的最大障礙。而這,恰恰讓多年來投入大量成本去研發OLED技術的日韓企業,有些騎虎難下。
在電視領域,從不存在劃江而治,而是一直遵循贏者通吃的規律。目前,海信代表中國品牌從實現光色同控重大跨越的RGB-Mini LED技術量產,到三色顯示產品矩陣初具規模,讓更多技術成熟的Micro LED、激光電視新品走入千家萬戶。在電視行業迎來新的100年之際,這份成績,正是給包括海信在內的國產品牌們數十年來的技術攻堅,一份最好的禮物。
更何況,市場已經傳來了信號。
根據調研機構Omdia的數據顯示,2024年第四季度,中國“雙雄”海信、TCL的全球電視出貨量之和,首次超過了韓國兩巨頭三星、LG電子的全球電視出貨量之和。同時在日本市場,中國品牌拿到了日本平板電視的一半份額。
從跟隨到領先,中國屏正在迎來自己的上升周期。海信等中國品牌,也將迎來自己的光輝時刻。
文章封面首圖及配圖,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若版權者認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聯系我們,本平臺將立即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