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影響還在迅速發酵,繼全球股市及期市巨震、《家居上市公司遭遇“黑色星期一”》后,美東時間4月7日,美方威脅將于4月9日起進一步對華加征50%關稅,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具體影響有哪些?美國市場還能成為家居跨境電商的主要陣地嗎?有哪些應對方法?本期家居新范式來探。
木材制品進入“豁免名單”,但卻迎來更嚴苛的“清關要求”
與以往針對中國不同,此次“對等關稅”政策帶有無差別屬性,美國此前的同盟國也中招,另外關稅之高史無前例。
如圖所示,37個貿易國將在此前關稅基礎上被加征關稅,其中對柬埔寨、老撾、越南、緬甸等東南亞國家征收比例最高,均超過40%。
針對中國、中國臺灣的加征關稅分別達到34%、32%。白宮新聞秘書卡羅琳?萊維特證實,在此前20%關稅的基礎上,美國將對華出口商品加征34%的最新“對等關稅”,合計對華關稅稅率將達到54%。
這接近美國給出的中國對美征收的67%關稅。但美國的計稅方式被業內人士認為簡單粗暴,沒有保留談判空間。
對此,我國也迅速做出應對,比如對原產于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征34%關稅;并將10家美國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
那么,具體來看,家具品類是否在對等關稅清單中?影響又如何?
首先,木材制品、鋼鋁制品等某些關鍵品類被列為豁免商品,本次暫不加征新增關稅。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以木材制品為主的家具企業能高枕無憂。
美國明確對該品類提出“清關要求”,即木材制品等豁免商品仍需經美國海關確認原產地及加工路徑,防止繞關套利。
并且,在“應對規避與例外處理”和“后續調整機制”中,美政令分別明確提出,一是對中國香港、澳門地區的商品將與中國大陸商品一視同仁;
二是如貿易伙伴作出改善(例如降低關稅、取消壁壘),美國可下調關稅;如發現報復行為或制造業進一步下滑,則可能繼續加征或擴大征收范圍。
通過清關要求以及“一視同仁”要求,無疑是對此前我國企業為避免高關稅,將制造鏈搬遷到東南亞等國家,或經港澳等貿易公司對外出口等路徑的直接封鎖、圍堵。因此,可以看到,本次對等關稅中,中國制造業產能轉移的東南亞主要陣地是本次美國加征對等關稅最高比例的市場。
其次,在加征關稅之外,還有一項此前利好我國出口的政策被取消,即取消800美元“小額豁免”。從政策細則來看,自美東時間5月2日起,從中國大陸、香港等地通過國際物流渠道寄送到美國的價值低于800美元的包裹,將按照其價值的30%或每件25美元繳納關稅,6月1日后更是增至每件50美元。
繞道東南亞、取消“小額豁免”等系列組合拳,對很多海外設廠的家具跨境電商企業來說,無疑是毀滅性打擊。
對跨境電商企業來說,他們的商業模式,原本就是依靠中國供應鏈甚至東南亞建廠的制造優勢,利用渠道、各國貿易信息差等進行的貿易活動,廠商們的成本管控、營銷運營等就是主要的競爭壁壘。
而本次對等關稅后,不僅增加了兩國經貿的風險,更是將跨境電商的經營成本大大推高。具體的數據影響將難以估量,畢竟跨國建廠、自建倉庫等都是真金白銀的實打實投入。
跨境電商進退維谷,“去美化”勢在必行嗎?
然而,家居新范式注意到,近年來,跨境電商已經成為我國一項備受矚目的生意。從資本投入來看,2022年至2024年,每年融資總額均超過數億元,2022年最高超過60億,2023年天使輪和Pre輪融資占比超60%,尤其AI客服、供應鏈數字化等初創企業備受青睞。
可以看到,在我國已經上市的智能家居品類上市公司中,比如海爾智家、匠心家居、致歐科技等,以及傳統垂直企業的顧家家居、歐派家居等等,在數字化運營上的投入都非常大,這再一次推高家居企業的經營成本。
?圖源:匠心家居
并且一些新興跨境電商公司還在不斷涌出。今年3月31日,家具跨境電商公司上海卡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簡稱“卡谷電商”)宣布已完成6.5億日元的A輪融資,再加上此前種子輪的3億日元,合計總額達到9.5億日元。
而這家跨境電商公司僅僅成立一年不到,再次折射出資本對跨境電商的偏愛。但是,這門生意還能不能繼續過往的輝煌?答案或許很難斷定。
如前所述,跨境電商的本質是將中國、東南亞等商品利用物流、運營等方式輸送到其他發達國家市場售賣,是一場“信息差、制造差”的貿易戰。具體來看,要做好這門生意,需要做好出海的“不可能三角”——成本、時效與體驗的平衡術。
成本上,家具跨境電商始終面臨一個核心矛盾:大件商品的物流成本占比高達30%-50%;時效和服務體驗上,消費者對配送時效與安裝體驗的要求卻日益苛刻,物美價廉的高性價比商品在中等家庭中的占比越來越高。
這一矛盾將在美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54%關稅、取消小額包裹免稅政策的背景下被進一步放大。面對關稅壁壘與市場需求的“雙重絞殺”,跨境電商企業已經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他們被迫在成本、時效與體驗的“不可能三角”中尋找突破口。
因此,目前對跨境電商們的一個選擇是,“去美化”,即重點培育第二、第三市場替代美國市場。
其實,如果將卡谷電商與前輩致歐科技對比,兩家公司有不少共同之處:創始人均為留學生,二者在業務上也有重合,家具品類是他們的主營產品。但差異在于,卡谷電商瞄準的是大件家具的中高端日本市場;致歐科技產品則主要涵蓋中小件家具,以及部分智能家具。
卡谷電商并沒有上帝視角,但是創始人因其自身經歷原因將主打市場定位日本或許會成為未來很多跨境電商的突破口之一。因為在美國高額關稅的大棒之下,跨境電商們很難在成本、時效、體驗上有所突破,去美化勢在必行。
結語
在對等關稅等系列政策重疊影響下,家具跨境電商的“更黑暗時刻”或許來了。盡管目前木材制品等暫時豁免,但更嚴厲的追根溯源清查無形中將給廠商們帶來更大經營壓力。當美國市場無法再具備競爭優勢,家居新范式認為,日本、中東等其他國家市場或許會成為家具跨境電商降維打擊的主要市場。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