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灣商業觀察》王璐
在去年12月末向科創板遞交招股書后,強一半導體(蘇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強一股份)最近將迎來監管層現場檢查
近期,中國證券業協會公告了2025年第一批首發企業現場檢查抽查名單,江西力源海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強一股份都被隨機抽中。
現場檢查能否過關,無疑是市場關注的核心焦點,尤其在近年來抽查撤單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下。根據Wind數據顯示,2023年被抽中現場檢查的17家企業中,有12家撤回IPO申請;2024年被抽中的4家企業中,有2家撤回。
從基本面來看,雖然強一股份業績表現不錯,但過于依賴單一客戶、毛利率與同行差異較大、部分原材料采購明顯低于以往以及涉嫌韓國商業秘密竊取等也引發外界密切關注。
01
業績不錯,毛利率走勢與同行形成反差
招股書及天眼查顯示,強一股份成立于2015年8月28日,公司聚焦晶圓測試核心硬件探針卡的研發、設計、生產與銷售。公司具備探針卡及其核心部件的專業設計能力,是境內極少數擁有自主MEMS探針制造技術并能夠批量生產、銷售MEMS探針卡的廠商,打破了境外廠商在MEMS探針卡領域的壟斷。根據Yole的數據,2023年公司位居全球半導體探針卡行業第九位,是近年來首次躋身全球半導體探針卡行業前十大廠商的境內企業。
2021年-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10億元、2.54億元、3.54億元、1.98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335.84萬元、1562.24萬元、1865.77萬元和4084.75萬元。
營收和凈利潤表現不錯的同時,公司期內毛利率也大幅提升,分別為35.92%、40.78%、46.39%和54.03%。換言之,三年半的時間公司毛利率提升了18.11個百分點。細看各業務,公司毛利率也都持續增長。
值得關注的是,強一股份毛利率走勢與同行業可比公司形成了反向指標,同行毛利率這一時期呈下滑態勢,平均值分別為51.96%、50.78%、45.31%和44.78%,三年半下降了7.18個百分點。
報告期內,公司收入主要來自于2DMEMS探針卡、垂直探針卡、懸臂探針卡和薄膜探針卡,主要應用于非存儲領域。根據TechInsights公布的2023年全球半導體探針卡企業銷售收入排名,FormFactor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探針卡企業,其產品種類較為齊全;Technoprobe是全球第二大半導體探針卡企業,其收入主要來自于非存儲類MEMS探針卡;中華精測是全球知名探針卡企業,其非存儲類MEMS探針卡銷售規模相對較大。
同一時間,行業排名第一的FormFactor毛利率從41.94%下滑至40.86%;排名第二的Technoprobe毛利率從59.92%下滑至41.8%。
2023年,這兩大強敵的市占率分別為23.52%、18.62%,強一股份市占率則為2.25%,排名第九。
緣何行業排名前兩名的FormFactor和Technoprobe毛利率下降?而2023年才剛邁入市場份額第九的強一股份毛利率大幅提
強一股份的解釋,2021年度、2022年度,公司毛利率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主要是由于公司懸臂探針卡、垂直探針卡銷售收入占比較高,而懸臂探針卡、垂直探針卡公司主要依靠外購探針,其技術附加值相對較低。2023年度、2024年1-6月,公司毛利率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主要是由于公司收入快速增長且MEMS探針卡收入占比提高,公司MEMS探針卡主要依靠自制探針,其技術附加值相對較高;同時,同行業可比公司2023年度營業收入均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對其毛利率產生了不利影響。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強一股份市場份額遠低于前兩大競爭對手,而毛利率卻近三年半與同行明顯反差,這到底是短期現象,還是中長期代表了公司競爭力的提升?或者說是否意味著公司可能為了上市而調節部分核心指標,這都值得投資者密切關注。與此同時,從監管層審核問詢來看,也往往會關注一些關鍵指標的異常情況。
02
關聯交易超四成,七成營收依賴單一
招股書還披露,報告期內,公司累計來自于B公司及已知為其芯片提供測試服務的探針卡銷售數量占整體探針卡銷售數量的比例約為16%,由于B公司芯片設計能力較強,其所采購的中高端探針卡較多,探針卡平均探針數量更多,使得產品技術附加值、單價及毛利率均相對較高。
報告期內,公司向前五大客戶銷售的金額占營收的比例分別為49.11%、62.28%、75.91%、72.58%,集中度較高,第一大客戶B公司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0.81%、37.58%、37.92%、42.09%。
但同時,由于公司客戶中部分封裝測試廠商或晶圓代工廠商為B公司提供晶圓測試服務時存在向公司采購探針卡及相關產品的情況,若合并考慮前述情況,公司來自于B公司及已知為其芯片提供測試服務的收入分別為2759.84萬元、1.28億元、2.39億元和1.40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5.14%、50.29%、67.47%和70.79%,公司對B公司存在重大依
報告期內,公司向前五大供應商采購金額占采購總額的比例分別為38.97%、49.14%、40.19%、60.27%,在2024年1-6月已高達六成。其中采購金額占營業成本的比例為0.75%、18.32%、8.91%、8.93%的南通圓周率公司,天眼查顯示,南通圓周率和強一股份的實際控制人均為周明。
外界還注意到,公司關聯交易金額較大也與B公司有關。報告期內,強一股份關聯銷售占營收的比例分別為24.93%、38.88%、40.09%、44.12%,呈上升趨勢。
公司表示,關聯銷售占營業收入的比例較高,主要是由于公司于2020年、2021年分別推出的2DMEMS探針卡、薄膜探針卡獲得B公司的認可,隨著B公司業務快速發展,其對公司采購金額快速增長,公司基于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將B公司認定為關聯方;同時,公司外部機構投資者提名的董事、監事在半導體企業兼職較多,其中部分企業為公司客戶。
也就是說,作為強一股份最大客戶的B公司,同時也是重大關聯方。如果未來B客戶因市場競爭或業務需求有變等因素導致合作關系的變化,公司或面臨不小業績壓力。
宋清輝強調,關聯交易的前提是公允性合理,必須要符合市場規則,無論是關聯交易超過四成,還是占營收比重七成,都顯示強一股份對B公司依賴程度較高。而在依賴度較高的情況下,B公司還可以帶動公司的毛利率提升,這是否符合商業邏輯,即B公司采購不到其他性價比更合理的產品,只愿意與強一股份,這也是監管層后續可能追問的焦點問題。
03
貴金屬試劑采購大降,核心產品工藝是否發生變化?
與此同時,在原材料采購方面,報告期內,強一股份主要原材料包括空間轉接基板、PCB、探針頭及MEMS探針制造材料、機械結構部件、探針、線材及元器件等。其中,空間轉接基板主要用于MEMS探針卡,其采購金額與MEMS探針卡收入變動趨勢基本一致;PCB采購金額存在一定變動,主要系2022年度公司采購大量芯片測試板、功能板對外銷售,后續逐步減少了相關業務;探針頭及MEMS探針制造材料、線材及元器件采購金額存在一定波動,主要是由于2022年度公司適當增加了備貨規模;機械結構部件采購金額與營業收入變動趨勢基本一致;探針采購金額存在一定波動,主要是由于公司外購探針用于懸臂探針卡、垂直探針卡生產制造,2023年度公司懸臂探針卡、垂直探針卡收入有所下降。
不過,通過其采購產品細項來看,懸臂探針、垂直Cobra探針、貴金屬試劑1、貴金屬試劑2、貴金屬試劑3都在2024年上半年大幅下降。
在招股書中,公司介紹,2D MEMS探針卡的探針主要原材料制造技術為鈀合金電化學沉積,硬金電化學沉積是探針針尾的表面處理。而鈀合金電化學沉積主要原材料就有貴金屬試劑。
詳細來看,報告期內,貴金屬試劑1(組、萬元/組)采購數量分別為107、308、145、26,平均單價分別為2.63、2.76、1.55和0.99;貴金屬試劑2(升、萬元/升)采購數量分別為54、59、115、2,平均單價分別為2.67、2.60、1.45和3.67。
貴金屬試劑3(瓶、萬元/瓶)在2022年和2023年采購數量分別為83、29,平均單價分別為5.03、5.17。
換句話說,作為公司核心產品原材料較為重要的貴金屬試劑在2024年創下了最低值,而這也并沒有影響2D MEMS探針卡的銷量情況,期內該產品銷售數量分別為234張、393張、541張和346張。同時,該產品產量及產銷率也保持穩定。
那么,2024年貴金屬試劑量的大幅減少,是否意味著2D MEMS探針的制造工藝發生了技術層面的重大變更,或公司采取了外部采購等其他方式,招股書沒有對此詳細解釋,這或許也將成為未來監管層關注的重點。
據悉,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4.84%、87.98%、90.23%和97.60%,而探針卡銷售又占主營業務超過九成,2024年上半年占比為94.39%,在探針卡銷售中,2D MEMS探針卡則占比超過七成。
04
韓國強一被搜查,半年后選擇注銷
至于重大事項方面,據招股書披露,2024年2月,韓國特許廳特別司法警察以“違反防止不正當競爭及保護商業秘密法”為由,對韓國強一辦公室內的資料、服務器、電腦等進行了搜查扣押(案件編號:2023-1141),本案的嫌疑事實如下:韓國強一前員工金某某和趙某某(原在Soulbrain SLD株式會社工作,離職后入職韓國強一)涉嫌在SoulbrainSLD株式會社(以下簡稱“Soulbrain”)工作期間泄露Soulbrain商業秘密,而韓國強一與金某某、趙某某在Soulbrain從事的業務直接相關,因此韓國特許廳認為金某某和趙某某存在讓韓國強一使用Soulbrain商業秘密的嫌疑,涉嫌違反《防止不正當競爭及保護商業秘密法》,正在對金某某、趙某某、韓國強一進行調查。
根據發行人律師出具的《法律意見書》,其根據韓國法務法人時雨出具的《法律意見書》,發行人及其下屬子公司(含韓國強一)、韓國強一原董事周明不會被認定為違反《防止不正當競爭及保護商業秘密法》,不會導致發行人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因涉嫌犯罪被韓國司法機關立案偵查。
此外,報告期內,韓國強一存在6名勞動者以韓國強一非法解雇為由提起救濟申請的情形,但是該等勞動者已與韓國強一就雙方終止勞動關系及支付離職補償金事項達成合意并簽署和解書,雙方不存在其他糾紛或訴訟情形。上述案件已了結,對發行人的生產經營不構成重大不利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8月韓國強一已于2024年8月注銷,注銷前主要從事探針卡研發和韓國等境外地區的業務拓展活動;發行人因戰略規劃調整,注銷該子公司。(港灣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