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八真?
來源 / 節點財經
就在前副董事長、行長虞利明“疑似失聯”的輿情發酵之際,杭州銀行公布了強勁的一季報,并在接下來的幾天正式發布了2024年年報。
“答卷”一如既往地優秀。2025年一季度,杭州銀行實現營收99.78億元,同比增長2.22%;實現歸母凈利潤60.21億元,同比增長17.30%。
而在2024年,杭州銀行總資產突破2萬億元,達到21125.9億元,較上年末攀升14.72%;營收383.81億元,同比增長9.61%;歸母凈利潤實現169.83億元,同比增長18.07%。
橫向比較,無論是創收的耐力,還是創利的速度,杭州銀行都在上市行中一騎絕塵。
但正如一則傳聞,撕開了杭州銀行看似平穩的表面,透過數字表象看肌理,其“隱秘角落”里暗流涌動。
01 凈息差之痛
過去一年,受宏觀經濟深度調整,國內信貸需求偏弱,LPR重新定價等負面因素沖擊,商業銀行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其直觀的表現之一便是凈息差持續收窄,“掣肘”盈利能力。
具體到杭州銀行身上,2024年,凈息差為1.41%,較2023年下降1%。
根據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的數據,2024年,商業銀行凈息差為1.52%,同比減少0.16個百分點。對比之下,杭州銀行的凈息差落后于行業平均水平,但降幅卻“跑贏”大盤。
若把PK范圍縮小,同屬浙江省,同為城商行,寧波銀行2024年的凈息差為1.86%,碾壓之勢一目了然。
展望2025年,杭州銀行表示,在資產端利率進一步下行背景下,凈息差預計仍處于下降通道。
拉長時間軸,從2020年到2024年,杭州銀行的凈息差分別為1.98%、1.83%、1.69%、1.5%、1.41%,步步退坡。
作為利息凈收入的定價根基,凈息差之痛也深刻影響著杭州銀行的“壓艙石”——利息凈收入。
2024年,杭州銀行利息凈收入244.57 億元,同比增長 4.37%,遠不及營收整體增速;非利息凈收入139.24 億元,同比增長 20.21%。
換句話說,非利息凈收入才是撐起杭州銀行2024年門面的“功臣”。其中,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又是主力。
2024年,杭州銀行投資收益為73.24 億元,較2023年增加 16.75 億元,增幅29.66%;公允價值變動損益24.44億元,較2023年增加10.46億元,增幅74.82%。
圖源:杭州銀行財報
有必要提及的是,投資收益的獲取往往依賴股市、債市的行情,具有波動性,不確定性、脆弱性等特征,且遠離企業客戶,容易形成“資金空轉”,與監管強調的“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主線背離。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是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期間,因價格變動暫時形成的賬面浮盈或浮虧,也即大家常說的“紙面富貴”。
直白地講,如果剔除這部分賺頭后,杭州銀行的業績還能否抗打,需要打個問號。
02 透視資產質量
前副董事長、行長虞利明“疑似失聯”的輿情,讓外界更加審慎地看待杭州銀行的資產質量。
2024年,杭州銀行不良貸款余額71.14億元,較2023年增加10.05億元,增幅16.45%;不良貸款率為0.76%,和上年末持平。
放寬視線,自2021年起,杭州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便保持在1%以下,屬于賽道內穩健且優秀的選手。
但細分地看,來自房地產業的不良貸款在激增。
截至2024年末,杭州銀行房地產業不良貸款余額25.06億元,占比高達35.23%,是產生不良貸款的最大源泉;房地產業不良貸款率6.65%,較2023年提升0.29個百分點,是不良貸款率最高的陣地。
圖源:杭州銀行財報
此外,杭州銀行2024年個人不良貸款率0.77%,較2023年的0.59%提升0.18個百分點。
撥備覆蓋率方面,杭州銀行依然維持高位?。截至2024年末,該指標為541.45%,位列上市行第一梯隊,彰顯其厚實的資金“安全墊”和充沛的風險緩沖底氣。
但值得注意的是,杭州銀行本期撥備覆蓋率541.45%,較2023年大幅下挫19.97個百分點。
最近幾年,通過調節撥備覆蓋率,用以對業績形成有效支撐,成為銀行業的慣常做法,但也意味著要壓縮未來的利潤空間。
站位這一角度,結合杭州銀行2024年撥備覆蓋率縮水近20個點的現實,其真實盈利能力有待辯證地分析。
同時,《節點財經》觀察到,在不良貸款規模壯大的情況下,杭州銀行卻壓降信用減值損失的提取。
于報告期內,該行計提信用減值損失74.46億元億元,較2023年少列6.23億元,降幅7.72%。
由于凈利潤=凈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業務及管理費-信用減值損失-所得稅,換言之,信用減值損失的減少,實際是對凈利潤的助攻。
圖源:杭州銀行財報
03 該慷慨一些了
除了凈息差之痛,資產質量的“槽點”,作為上市行,杭州銀行有必要升華一下回報股東的覺悟。
最近幾年,擁抱銀行股的人嘗到了“甜頭”。
據Wind金融終端統計,2024年銀行指數全年狂飆43.53%,冠絕資本市場。進入2025年,銀行股的走勢雖然不及AI概念股強勢,但仍然跑到了滬深300指數前面。
銀行股之所以受到投資者的推崇,分紅穩定且大方是主因。
據《節點財經》了解,2023年度,國有六大行的現金分紅比率均超過30%,真金白銀共派現2454.02億元,2024年度擬現金分紅總額為2158.11億元。
華福證券的研報指出,近3年上市銀行的現金分紅比率平均為26%,部分銀行甚至將“現金分紅比率保持30%以上”寫進了公司章程。
證監會亦明確,上市公司最近三年未進行現金分紅、累計現金分紅金額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凈利潤的30%,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本公司股份。
某種程度上,30%已成為衡量上市公司分紅達標與否的標尺。
反觀杭州銀行這邊,自2016在上交所掛牌以來,除2019年公司現金分紅比例達到31.44%以外,其余年度分紅比例均未超過30%。
該行2022年度分配預案披露,每10股派息4元(含稅),派現金額合計為23.72億元,派現額占凈利潤比例為20.31%。
2023年度,杭州銀行分紅總額雖然較2022年有所提高,占合并報表中歸屬于公司普通股股東凈利潤的22.52%,但仍未觸及30%的及格線,也在一眾同業中掉尾。
2024年度,杭州銀行預計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6.50元(中期3.7元+末期2.8元),全年現金分紅總額39.87億元,占當期歸母凈利潤的24.47%,還是沒達到30%。
這么吝嗇,是不是杭州銀行這些年“瘦”了?并不是。
財報顯示,2020年-2024年,杭州銀行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1.36億元、92.61億元、116.8億元、143.8億元、169.83,身軀逐年壯大,五年合計豪賺近600億元,妥妥的“印鈔機”。
這正是令投資者不滿的地方,也提醒杭州銀行:是時候慷慨一些了。
*題圖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