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灣商業觀察》施子夫
近期,無錫卓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卓海科技)遞表北交所,保薦機構為海通證券。在北交所IPO前,卓海科技還曾謀求過深交所創業板上市,不過在上會遭否后告終。
4月17日,公司收到北交所審核問詢函,共涉及四大方面合計13個問題,涉及業績下滑風險、募資合理性、毛利率等。
1
2024年增收不增利,毛利率大幅下滑
天眼查顯示,卓海科技成立于2009年6月,公司專注于半導體前道量檢測設備領域,形成了修復設備、自研設備、核心組件及零部件、芯片產線運維及技術服務的多層次產品平臺。
據了解,前道量檢測設備以光、電子束等介質作為主要工具,針對光刻機、刻蝕機、薄膜沉積設備等工藝設備的加工成果,進行關鍵指標的量測或潛在缺陷的檢測,其使用場景覆蓋芯片前道生產的幾乎全部工序。
目前,卓海科技的主營業務涵蓋修復設備、自研設備、核心組件及零部件、芯片產線運維及技術服務。其中,主營業務收入來源于前道量檢測修復設備、前道量檢測自研設備、零部件銷售收入及技術服務收入。
按照收入構成劃分,從2022年-2024年(以下簡稱,報告期內),卓海科技的修復設備實現收入分別為2.99億元、3.5億元和4.28億元,占當期收入的95.23%、93.89%和92.24%%,系當期卓海科技的主要收入來源。
盡管主營業務收入穩步提升,但受半導體周期導致利潤空間下降所致,2024年卓海科技的凈利潤同比有所下滑。
報告期內,卓海科技實現營收分別為3.14億元、3.81億元和4.65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19億元、1.32億元和1.04億元,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2億元、1.28億元和1.01億元。
審核問詢函提出,按照設備種類、晶圓尺寸、制程節點說明報告期各期自研及修復前道量檢測設備的銷售情況,包括銷售數量、平均單價、毛利率、收入金額及占比、下游應用領域等,分析說明2024年收入增長利潤下滑的原因等。
此外,同樣體現盈利能力的毛利率指標,報告期內,卓海科技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60.58%、60.84%及46.57%,三年時間下滑了14.01個百分點,下滑較大。
對于毛利率下滑的原因,卓海科技表示,主要受半導體產業景氣度影響,同行業可比公司均出現毛利率下滑跡象;短期市場供求關系影響,公司部分型號的修復設備利潤空間收窄,拉低了整體毛利率水平;自2023年起,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18號》,公司將原本計入銷售費用的售后運維費用歸集為主營業務成本,因此導致2023年、2024年度毛利率下降約1.5%。
另一邊,2022年、2023年,卓海科技所處同行業可比公司毛利率均值分別為45.83%、46.11%。
對于與可比公司毛利率差異性的問題,卓海科技表示,主要因主營業務結構、競爭賽道不同等因素所致。受行業供需影響,前道量檢測設備行業呈現了增收不增利的情況,公司毛利率的整體波動情況與可比公司相一致。
審核問詢函指出,(1)結合客戶變動情況、定價策略、半導體產業周期性特征、景氣度變化原因及趨勢、下游客戶需求變化、半導體周期對半導體設備行業景氣度的影響、同行業可比公司業績等情況,分析說明發行人2024年綜合毛利率下滑幅度較大的原因及合理性。(2)說明發行人部分產品型號利潤空間收窄的具體情況及其原因、占公司整體產品的比例、擬持續的時間、與同行業趨勢的一致性、公司相關產品庫存及后續影響的持續性,公司毛利率是否存在進一步下滑風險。
2
應收賬款及存貨大幅攀升
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卓海科技的采購備貨也出現了增長,因而公司的存貨規模有所增加。
報告期各期末,卓海科技的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4.32億元、7.57億元和7.41億元,占各期末流動資產的比重分別為57.44%、69.87%及74.87%。
另一邊,同一時期,卓海科技的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5855.52萬元、5266.32萬元及8189.93萬元,占流動資產的比重分別為7.79%、4.86%及8.28%。
從賬齡結構來看,報告期各期末,卓海科技賬齡在1年以內的應收賬款余額占比分別為89.79%、81.23%和80.43%。截至2025年1月31日,公司報告期各期末的應收賬款期后回款率為94.87%、80.12%和2.16%。2024年末的回款比例相對較少,主要系時間間隔較短所致。
較高的存貨規模也給卓海科技的現金流帶來一定壓力。報告期各期末,卓海科技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43億元、-1.53億元和1.69億元。公司方面表示,2022年度和2023年度,公司經營性凈現金流為負數,主要系公司綜合評估行業發展機遇,采取的主動戰略決策,各期投入較大資金用于購買退役設備,并且退役設備的采購付款和完成修復后的銷售收款存在一定時間差異所導致。
3
更換保薦機構,募集資金大增
外界注意到,在闖關北交所之前,卓海科技還曾謀求過深交所創業板上市。
2022年6月14日,卓海科技的創業板IPO獲受理,保薦機構為光大證券。2022年7月、9月及12月,深交所分別下發兩輪審核問詢函及審核中心意見落實函,就卓海科技的歷史沿革、創業板定位、持續經營風險、主營業務及行業等問題進行了關注。
2023年1月20日,在深交所上市委2023年第6次審議會議中,卓海科技因首發不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或信息披露要求,上會遭到了上市委的否定。
監管層要求卓海科技進一步說明發行人是否具備技術先進性及創新性,是否符合創業板定位;國內前道量檢測設備自研技術正在快速發展,目標是能夠替代進口設備。說明經營環境是否存在對發行人持續經營有重大不利影響的事項。請保薦人發表明確意見。
2023年8月,卓海科技與海通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并且向江蘇證監局報送上市輔導備案申請材料。不過第二次沖擊上市的卓海科技選擇將上市板塊由深交所改道北交所。2024年8月5日,卓海科技股票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并公開轉讓,主辦券商為海通證券,轉讓方式為集合競價交易方式。
財經評論員張雪峰提示稱,IPO公司更換保薦機構是重大決策,可能延誤IPO進程并增加成本。通常而言,企業更換保薦機構可能因上市目標市場發生變更、合規與風險等因素有關。
此外,在創業板IPO時,公司計劃募集資金5.47億元,其中1.04億元用于半導體前道量檢測設備擴產項目,1.84億元用于研發中心建設項目,2.6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此次IPO,卓海科技計劃募資7億元,其中擬募投2億元用于半導體前道量檢測設備產業化項目,2.01億元用于研發中心建設項目,2.99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換言之,從創業板到北交所,公司募集項目沒有變,而募集資金則提升了超過1.5億元。
4
研發費用率遠弱同行,存在內控不規范
在研發費用率方面,報告期內,卓海科技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508.33萬元、2842.14萬元和3369.13萬元,占當期收入的4.81%、7.46%及7.25%。而在2022年、2023年,同行可比公司研發費用率均值分別為21.61%、18.94%,遠遠高于當期卓海科技的研發費用率水平。
卓海科技解釋稱,公司研發費用率低于中科飛測的原因主要系公司以退役設備為基礎開展精準、系統化修復,研發方向側重于修復技術的提升,研發項目所需投入規模相對較小;而同行業公司例如中科飛測以自研設備為基礎開展具體模塊、整機的開發、設計,研發活動主要用于支持整機開發,研發領域及鏈條更多、更長,所需投入規模較大,從而使得研發費用率相對較高。公司與中科飛測業務模式不完全相同,具備合理性。
內控方面,結合此前遞表創業板的招股書及審核問詢函回復顯示,卓海科技存在實控人替公司代墊費用、股東拆借發行人資金等財務內控不規范事項。
具體而言,因個人資金周轉需求,2019年、2020年,股東高健曾向公司拆借資金80.00萬元,并于1年內歸還。
2019年,因內控尚不規范,存在公司實控人相宇陽替公司墊付部分員工部分獎金情況以及存在1次因緊急需求原材料時,由其實際墊付款項的情況。此外,出于稅收籌劃考慮,公司存在1次員工代實際控制人相宇陽、董事郭熙中領取部分獎金的情況。
此外,在前次謀求創業板IPO的過程中,監管層還關注到,卓海科技2022年9月15日提交的招股說明書多處數據與前次披露的招股說明書存在差異,例如發行人2020年度、2021年度向貿易商客戶的銷售金額及銷售占比。
對此,卓海科技回復稱,兩次招股說明書的主要差異及產生原因系客戶性質歸類調整導致的數據差異、文字錯誤與補充披露、描述性語言差異等。(港灣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