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灣商業觀察》王璐
招股書介紹,眾捷汽車深耕汽車熱管理系統零部件生產制造領域,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已經積累起豐富、專業的熱管理系統零部件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驗,具有較強的汽車精密零部件整體配套方案設計、協同開發、工裝設計和生產能力,在行業內擁有較強的競爭優勢。
公司產品型號齊全,目前已擁有3000余種型號零部件產品,年出貨量達1億余件。除中國總部外,公司在北美、歐洲設立了制造基地和銷售公司,業務覆蓋全球主要汽車市場,為包括馬勒、摩丁、翰昂、馬瑞利、康迪泰克等知名的大型跨國一級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提供全球化專業服務,產品主要運用于中高端整車品牌,包括奔馳、寶馬、奧迪、保時捷、大眾、法拉利、瑪莎拉蒂、菲亞特、雷諾、福特、通用、克萊斯勒、沃爾沃、捷豹、路虎、豐田、本田、日產、現代、吉利等全球主流汽車品牌。除上述傳統汽車品牌外,公司產品下游亦已覆蓋特斯拉、比亞迪、Canoo(美國)、Rivian(美國)、Lucid(美國)、智己、BrightDrop(通用旗下電動汽車品牌)等一系列知名或新興電動汽車品牌。
公司已經與全球新能源汽車龍頭特斯拉、比亞迪、長城汽車、上汽集團等建立了直接的業務合作關系。2022年-2024年(報告期內),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品形成的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呈逐年提升趨勢,分別為29.16%、33.57%和37.41%。
財務數據層面,報告期內眾捷汽車實現營收分別為7.13億元、8.22億元和9.78億元,最近三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7.11%,呈現較好的成長性,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831.04萬元、8255.22萬元、9538.66萬元。
公司預計,2025年1-3月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12.76%至26.86%,歸母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增長39.25%至68.57%。業績繼續保持大幅上漲態勢。
與此同時,公司毛利率也穩固提升,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25.80%、24.18%和26.26%,毛利率分別為23.95%、22.35%和24.58%。
而且,眾捷汽車對于研發方面的投入也不斷增加,這也為公司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提供了重要支撐。
據悉,公司研發費用主要由研發人員工資、研發部門領料、研發設備折舊構成。報告期內,公司研發費用金額分別為3090.54萬元、,627.90萬元和3777.57萬元,最近三年研發投入復合增長率為10.56%,呈持續增長的趨勢。公司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4.33%、4.41%和3.86%,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金額為1.05億元,占最近三年累計營業收入比例為4.18%,研發投入各項支出占比總體穩定。
投資亮點突出,募資大力拓展主業
華金證券研報認為,眾捷汽車投資亮點突出。
一方面,公司是全球領先的汽車熱管理系統精密加工零部件供應商,下游客戶多為大型跨國一級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翰昂、馬勒位列全球汽車熱管理系統四大龍頭企業,馬瑞利系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前20強,摩丁為全球領先的熱管理技術和解決方案供應商;其中,公司產品占翰昂全球同類采購比例的20%-30%,占馬勒全球同類采購比例的10%-12%,占摩丁亞洲同類采購比例的70%,占馬瑞利同類采購的30%以上。依托產品及客戶優勢,公司產品成功覆蓋奔馳、寶馬、奧迪、保時捷、法拉利、瑪莎拉蒂、捷豹、路虎等國際主流中高端汽車品牌;且部分產品在全球汽車市場占據較高份額,如儲液罐、法蘭、底板、閥體類產品2024年全球市場占有率分別達6.59%、3.65%-7.31%、5.79%、1.47%。
另一方面,公司持續強化新能源汽車市場布局;報告期間,熱泵系統閥體及其部件等多款產品已實現量產,同時有上百款產品待進入量產階段。據招股書披露,2022年至2024年公司開發的新能源汽車產品數量分別為502款、265款、267款;截至2024年末,熱泵系統閥體等538款產品已成功開發完成并實現量產、帶動公司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品形成的收入占比提升至37.41%。目前,公司產品已覆蓋特斯拉、Canoo、Rivian、Lucid、BrightDrop等海外電動汽車品牌,且閥體類零部件產品通過翰昂成功應用于大眾MEB平臺和現代純電動汽車的熱泵系統中;國內方面,公司已獲得比亞迪、長城汽車、上汽集團的相關項目定點函且部分產品已進入量產階段,其中對比亞迪的在手項目定點函預計年量達到8048萬元。此外,開發的新能源汽車產品中,仍有496款產品尚未進入量產階段、或有力支撐公司未來業績成長。
眾捷汽車此次計劃募集資金4.22億元,其中2.85億元用于數字化智能工廠建設及擴產項目,5660.66萬元用于新建研發中心項目,8000萬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眾捷汽車表示,本次募投項目“數字化智能工廠建設及擴產項目”達產后,公司可實現年新增4144萬件(套)汽車零部件生產能力;除了國內工廠擴產外,公司計劃未來3年內通過墨西哥、西班牙等工廠產能擴充,使得公司全球工廠產能擴充2-3倍,更好的滿足全球市場需求,并使公司核心競爭力得到大幅提升,鞏固公司在行業中的優勢地位,促進公司未來的持續快速發展。未來公司將加大國內市場開發力度,聚焦國內汽車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的熱交換應用領域。(港灣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