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灣商業觀察》施子夫
4月23日,北交所上市審核委員會將召開審議會議,審議湖南廣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信科技)的首發上會事項。
回顧廣信科技的資本化之路,最早公司于2016年12月與國金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擬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在2017年8月的預披露招股書中,廣信科技的保薦機構變更為招商證券。2017年9月,創業板發審委召開2017年第72次發審委審議會議,廣信科技的首發上會申請未獲通過,公司因而終止創業板上市。
此番廣信科技“二進宮”,上市板塊也由前次的深交所更換至北交所,保薦機構為東興證券。大考將至,廣信科技再次上會能否順利?
1
業績增幅高于可比公司遭問詢
天眼查顯示,廣信科技成立于2004年8月,主要從事高性能絕緣纖維材料及其成型制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絕緣纖維材料及其成型制品,用于不同電壓等級輸變電設備的主縱絕緣。
從2022年-2024年(以下簡稱,報告期內),絕緣纖維材料實現收入分別為2.31億元、3.00億元和3.78億元,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76.13%、71.76%和65.57%;各期絕緣纖維成型制品實現收入分別為7242.79萬元、1.18億元和1.98億元,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23.87%、28.24%和34.43%。
廣信科技的直銷模式客戶主要為電氣行業生產制造企業,經銷模式客戶主要為經銷商和貿易商。公司銷售模式以直銷為主,報告期內直銷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65.23%、70.03%和75.97%。
整體業績表現上,報告期內,廣信科技實現營收分別為3.04億元、4.2億元和5.78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472.36萬元、4940.44萬元和1.16億元,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039.99萬元、4520.55萬元和1.17億元。
2023年、2024年,廣信科技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為38.05%和37.49%,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增長率分別為334.67%、157.99%。
基于公司目前的訂單情況、經營狀況以及市場環境,廣信科技預計2025年1-3月實現營收1.6億元-1.8億元,同比增長41.12%-58.76%;凈利潤分別為3500萬元-4500萬元,同比增長82.94%-135.2%;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300萬元-4300萬元,同比增長79.72%-134.19%。
業績增速不錯,但因與可比公司存在差異性,廣信科技的業績增長問題引起了監管層的多重關注。在第二輪審核問詢函中,北交所要求廣信科技說明2024年業績進一步大幅增長的原因及合理性,且與部分可比公司產量變動、業績波動趨勢不一致的原因及合理性,進一步說明業績大幅增長是否符合行業特征。
據了解,同行業可比公司東材科技2024年1-9月收入增幅14.85%,歸母凈利潤下降22.77%,恒緣新材2024年1-6月收入增幅0.58%,歸母凈利潤下降38%,2023年可比公司東材科技、神馬電力的絕緣材料相關產品產量下降。
廣信科技回復稱:2024年業績增加的主要原因包括1,公司產品的銷售數量有所增長并適當提高了銷售價格,進而銷售金額大幅增長;2,2024年度直銷客戶收入占比提高,而直銷客戶銷售單價略高于經銷客戶,因此整體拉高了平均銷售單價。此外,2024年度,毛利率較高的絕緣纖維成型制品銷售占比從2023年的28.24%提升至2024年的34.43%,為公司業績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
對于業績增幅與可比公司不一致的原因及合理性,廣信科技表示,主要原因系公司報告期內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和客戶結構,使得絕緣成型件產品銷售占比和直銷客戶銷售占比雙雙提升,此外,公司的新增客戶為公司帶來的采購增量也推動了公司營收規模的增長。
2
數億未蓋章單據收入,研發費用率遠弱同行
關于廣信科技的收入確認合規性、票據核算規范性也是外界質疑聲音較多的地方。
據了解,廣信科技所處的同行業可比公司均以客戶簽收單或提貨單作為收入確認時點。
2022年-2024年,廣信科技只簽字未蓋章單據收入金額為1.85億元、2.66億元和4.26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為60.96%、63.59%、73.94%。廣信科技表示,由于公司下游客戶主要為大型變壓器生產企業,印章管控較為嚴格,客戶內部使用印章的授權需要較高權限,審批流程較長,且公司交付的產品數量眾多、交貨頻率較高,無法單獨滿足公司的需要,因此簽收單難以加蓋客戶蓋章。
同時,廣信科技還表示,雖然公司上述賬務處理不會對財務報表的準確性和真實性造成任何影響,但為進一步完善賬務處理和內部管理,公司新增了如下控制措施:針對上述發票日期在簽收日期之前的情形,公司在2024年四季度開始,嚴格要求市場部在客戶簽收之后再通知財務部開具銷售發票,并進一步于2025年開始在財務系統進行了簽收日期的登記,未登記簽收日期的訂單不再提前開具發票,所有訂單發票開具的前提是已完成簽收。
在營收規模擴大的同時,廣信科技的應收賬款及存貨水平也出現相應變化。
報告期各期末,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6112.37萬元、5899.24萬元和5778.81萬元,占同期末流動資產的比重分別為20.39%、18.34%和14.02%;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7765.71萬元、9290.66萬元和8637.21萬元,占同期末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為16.05%、18.79%和14.54%。
有關于體現核心競爭力指標的研發費用方面,報告期內,廣信科技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206.81萬元、1518.76萬元和1547.97萬元,占當期收入的3.97%、3.62%和2.68%。期內同行可比公司研發費用率均值分別為5.3%、5.28%和5.3%,明顯低于可比公司均值水平。
另外,同期公司的管理費用分別為2020.91萬元、2902.29萬元和3221.24萬元,占當期收入的6.64%、6.91%和5.58%,也要明顯高于當期公司的研發費用。
電子創新網CEO、半導體資深KOL張國斌向《港灣商業觀察》表示,每個行業研發費用率是不同的,比如消費電子領域大概就是5%左右,而芯片高科技領域則高達15%甚至20%,此外,企業規模也會導致研發投入不同,大型公司的研發費用率一般是5%,而中等或者初創公司就要高很多,如果研發費用率比較低,導致的后果就是影響企業未來新品的迭代,難以鞏固已有的優勢和市場,還會導致企業毛利下降,進一步削弱創新力度。
3
實控人父女大額負債,存員工死亡事故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廣信科技總股本為6846.29萬股股份,其中魏冬云持有公司3125.58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45.65%,占公司總股本的45.65%,魏雅琴持有公司1037.00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15.15%。魏冬云和魏雅琴為父女關系,二人合計持有公司總股本的60.80%,系公司的控股股東和共同實際控制人。
招股書顯示,2025年4月,新材料基金、紅土瑞錦、深創投與魏冬云、魏雅琴簽署了《關于湖南廣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估值調整協議》,對投資方于2020年12月向廣信科技增資對應的公司估值進行了調整,進而形成了實際控制人魏冬云和魏雅琴對投資方的債務。實際控制人總債務為2400萬元,截至報告期末,還剩余2000萬元,將分別于2025年末前和2026年末前各支付1000萬元。
據了解,上述2400萬元的估值調整差額由魏冬云和魏雅琴分三期向投資方支付:第一期400萬元款項,支付時間為不晚于2024年12月31日;第二期1000萬元款項,支付時間為不晚于2025年12月31日;第三期1000萬元款項,支付時間為不晚于2026年12月31日。魏冬云和魏雅琴已于2024年末支付了第一期款項400萬元。
廣信科技表示,魏冬云、魏雅琴作為債務人,未來可通過其自有房產收益、其他資產轉讓、上市后分紅、股權質押等方式籌措資金,有能力償付上述債務,不會因上述債務導致公司控制權變動而影響發行人經營穩定性的情形。
內控方面,根據廣信科技提供的資料顯示,自設立以來,廣信科技及其子公司共發生4起存在較大傷亡情況的安全事故。
2013年2月,廣信科技一職工值班時突發疾病死亡。2013年3月,廣信科技與該職工家屬達成調解,約定向其家屬一次性支付工亡相關費用共計79.61萬元。
2015年5月,廣信科技一職工在未關閉機器時,違規使用抹布擦拭機器,致使其被卷入機器,發生意外當場死亡。2015年5月,廣信科技與該職工家屬達成調解,約定一次性支付工亡相關費用97萬元。
2019年2月,廣信科技一職工在未斷電情況下進行換網操作,另一職工誤以為機器內無人便啟動機器,致使該職工被機器壓傷,后經搶救無效死亡。2019年2月,廣信科技與該職工家屬達成調解,約定一次性支付工亡相關費用105萬元。
2021年3月,子公司新邵德信因將高處檢瓦作業項目交給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和相應資質的邵陽市北塔區明春勞務隊實施,后者在施工時發生了一起高處墜落事故,致1人死亡。新邵縣應急管理局認為新邵德信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給予新邵德信2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另外于2021年,廣信科技營業外支出中賠償支出184.18萬元,主要是針對高處檢瓦作業項目事故的賠償支出。
2022年3月28日,因新邵德信未在有較大危險因素的生產經營場所(廢水儲存池)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三十五條的規定,新邵縣應急管理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九十九條第(一)項的規定,決定給予新邵德信1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此次IPO,廣信科技計劃募資2億元,其中擬募投1.3億元用于電氣絕緣新材料擴建項目,4000萬元用于研發中心建設項目,3000萬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而截至2024年末,廣信科技的貨幣資金錄得10.08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為9898.09萬元。過去三年時間,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3941.19萬元、2876.55萬元和9911.01萬元;資產負債率(合并)分別為28.11%、19.64%和13.59%。(港灣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