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四海?
來源 / 節點財經
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海博思創吃到了時代的紅利。
2011年,敏銳捕捉到新能源行業紅利的張劍輝,在北京創立了海博思創,海博思創位于儲能行業中游,專注于儲能系統集成、電池管理系統研發以及儲能電站的開發與運營。其創始人張劍輝的來頭可不小,本科及碩士都畢業于清華大學,博士就讀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擁有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專業博士學位。
頭頂清華系光環,海博思創在成立后獲得一眾清華系資本加持,如銀杏天使、清控華科、銀杏自清、西藏龍芯、啟迪孵化器等均為其身后股東。2025年1月27日,海博思創正式登陸上交所科創板,目前市值達到132億。
近期,海博思創發布了上市以來第一份財報,2024年營業收入82.7億元,同比增長18.44%,凈利潤6.48億元,同比增長12.06%。剛上市的海博思創出手大方,宣布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1元(含稅),占年度歸母凈利潤的三成左右。作為比較,儲能集成老大陽光電源去年歸母凈利潤110億元,擬10派10.8元,合計派發22.1億元,占其利潤總額比重約兩成。
水大魚大,海博思創的境況卻也有喜有憂。
01 營收連年增長,海博思創焦慮尚存?
儲能行業具備較強的季節性特征,因此本文重點從2024年全年財報來分析,僅從財務數據來看,海博思創表現不俗。
2024年,海博思創營收達到82.7億元,同比增長18.44%,歸母凈利潤6.48億元,同比增長12.06%。2020年到2024年,五年時間,營收與歸母凈利潤分別翻了22倍、180倍。
拆分海博思創業務結構可以看到,儲能系統集成業務是其核心增長引擎,2021年至2024年,其營收分別為6.53億元、24.56億元、69.27億元,81.93億元,占比從78.52%上升到99.1%。
根據標普全球數據,海博思創在2023年全球電池儲能系統集成商新增儲能裝機排名中位居前三,其中功率規模排名第二,能量規模排名第三。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統計,截至2024年年底,國內已投運電站裝機量排名中,海博思創位居第一。
雖然位于儲能集成領域的頭部梯隊,海博思創一直被詬病大客戶依賴的問題,不過2024年這個現象有所好轉。
根據財報,2021年-2024年海博思創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占比,從78.16%下降到40.17%。海博思創儲能系統主要應用于電源側、電網側、少量應用于用戶側等。根據電力行業特點,國內電力行業早已被國企牢牢把控,形成 “五大四小” 的格局,在《節點財經》看來,海博思創能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下,持續提升市場規模,降低對大客戶的依賴,表現并不差。
此外,值得關注的還有資產負債率,儲能可比公司平均的資產負債率不到60%。根據招股說明書,2022年到2024年,海博思創資產負債率在70%以上,2025年第一季度下降到64.61%??梢?,海博思創在向更健康的財務結構發展。
但是這并不代表海博思創可以高枕無憂。
2024年,其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達到了8.90億元,相比較2023年的1.10億元,翻了8倍,但是應付票據卻增加近10億,有可能拖欠供應商款項增多。
與此同時,合同負債僅為5.45億,同比減少30.75%,這代表公司未來經營活動現金流入或許有挑戰。2025年第一季度應收賬款占總資產的比例為33.90%,相比較2020年則為19.54%。應收賬款的增加一方面是其溢價能力進一步減弱的體現,另一方面也削弱了公司的償債能力。綜合以上數據,2025年,海博思創或許現金流上較為緊張。
02 加碼出海業務,未來喜憂參半?
根據CNESA數據,預計2030年新型儲能累計規模將達到240.5GW,未來五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2.2%,市場將繼續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面對不俗的市場空間,越來越多玩家入局,行業競爭愈發激烈,勢必給海博思創帶來一定的挑戰。
企查查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儲能新增注冊企業數量達4.02萬家,2022年-2024年上半年兩年半時間,儲能產業新增注冊企業數量合計達15.58萬家,截至2024年6月末,儲能企業注冊總數量已飆升至19.10萬家。
競爭對手增多的同時,有技術有資金實力的巨頭也在涌入。
比如,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在儲能電芯領域形成雙雄地位,兩者憑借核心技術和供應鏈優勢,向下游系統集成領域滲透。目前,寧德時代與比亞迪已形成從上游鋰礦資源開發、中游儲能電芯制造到下游儲能系統集成的完整布局。
InfoLink Consulting分析,據現有項目儲備情況,預計2025年兩家企業在交流側將有較大突破。這樣的市場競爭格局下,對海博思創來說并不是好消息。
與此同時,2025年1月,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發布的136號文明確取消新能源項目強制配儲要求,標志著儲能行業正式邁入市場化競爭的新階段。政策紅利喪失,更是倒逼儲能企業從“拼規?!鞭D向“拼技術”“拼效益”。
市場殘酷可想而知,高工產業研究院表示, 2024年中國新型儲能市場整體將供大于求,儲能系統集成環節較電芯環節競爭更為殘酷,50%以上的儲能系統企業(含大儲系統、工商儲系統、戶儲系統等企業)將被淘汰出局。未來前十名的儲能系統集成商將瓜分八成以上市場份額。
賽道擁擠,海博思創難免陷入以價換量的囧境。
據媒體公開報道,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海博思創的儲能系統銷售單價分別為1.11元/Wh和0.81元/Wh,下降27.0%,公司毛利率也從2020年的24.80%下降到2024年的18.45%。
看著越發激烈的儲能市場,海博思創將目光投向了海外。
張劍輝曾公開指出,國內儲能市場規模只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對于所有的中國企業或者說立足于長期發展的企業來說,不僅要兼顧國內市場,還要看到還有三分之二廣闊的市場在海外。
據公開消息,海博思創與Luminous Energy、Clean Energy Services (CES)、AZZO、PowerSync等建立了合作關系,合作內容包括儲能系統集成、項目開發、投資運營、工程運維服務等方面,全球業務達成突破性進展。
根據2024年財報,境外收入達到了5.39億,海外業務毛利率達到42.14%,遠高于國內業務的16.85%,不過海博思創海外業務才剛開始布局,對業績拉動目前還十分有限。
中國企業和海外競爭對手相比,無論是電池還是集成等各環節企業,在技術和供應鏈的成熟程度方面至少領先2~3年以上,且競爭差距在逐漸的拉大??梢灶A計,未來海外業務將會是海博思創的主要發力點與盈利點。
張劍輝曾公開表示,未來10年是海博思創國際化發展的開始,希望未來3到5年的時間,海外業務的規模能夠跟國內業務齊平。毫無疑問,國際化進程勢必關乎海博思創的可持續發展,不過,在《節點財經》看來,戰略布局得失與否還需要時間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