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利“重倉”中國主場。
采寫/陳紀英
信口拈來《黃帝內經》里“治未病”“防未病”的理論,侃侃而談于“天人相應”的中國哲學智慧,饒有興致比對重慶火鍋和成都火鍋的差異,念念不忘曾經長住幾年的上海………
安利全球首席執行官潘睦鄰,堪稱一位“中國通”。
從廣州到北京,潘睦鄰在中國待了一周多,拜見廣東政府官員,受邀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宣布6億增資擴產計劃,在食堂里陪伴工友一邊就餐一邊談笑,等等。
這趟安排得密不透風的訪華之旅,被潘睦鄰笑稱“一場非常美妙的經歷”——中國經濟反彈的力度讓他驚喜,中國人民的堅強韌性讓他觸動,中國對外政策的開放包容讓他振奮。
潘睦鄰對中國的滿腔熱忱,既是興趣所致,也是職責所在——中國市場已經持續20年穩居安利第一大市場,2022年,更是創下了雙位數高增長,“中國是令人振奮的投資熱土,也是全球經濟擺脫低迷的強勁引擎!”
過去30年,安利既受益于中國增長紅利,也反哺于中國社會大眾;下一個30年的中國新故事,安利如何開講?
6億“做多”中國
盛放的木棉花如同紅色火焰,細葉榕頂著郁郁蔥蔥的傘蓋,紫色粉色的三角梅點綴其中,高大的椰樹與低矮的胡椒錯落相宜,盆景、水簾、瀑布、池塘與假山一起營造出江南水鄉的情致。
安利位于廣州開發區的花園式工廠
這里既不是公園,也非私家園林,而是位于廣州的安利(中國)生產基地,這是安利進入中國的第一站。
從1992年動工,到1995年投產,過去三十年,經歷九次增資之后,廣州基地的總面積已經外擴至14.1萬平方米,足足相當于20個國際標準足球場——也是因為擴建面積太大,甚至容納了一條公共鐵路穿行其中。
這里見證了安利與中國30年的“深情厚誼”,現在,安利在中國已經“放眼到2050年”。
而第十度增投,增資6億人民幣,就是安利繼續“重倉”中國市場的最新落子。根據計劃,安利中國將在五年內完成廣州基地的升級改造,涉及生產、研發等方方面面。
生產層面,包括提升關鍵產品線產能,優化全球產能布局等,改造的原則,就是對齊需求。
比如說,疫中和疫后,益生菌的需求量飆漲,廣州基地7*24小時滿負荷生產,也難以滿足供應,接下來,益生菌的相關產能就會得到擴容。
作為安利全球最大的海外生產基地,廣州基地的產值占到安利全球的45%,產品線覆蓋營養保健食品、美容化妝品、個人護理用品、家居護理用品及家居科技產品等500多款產品,不止滿足中國市場,也供應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不止產能優化,研發層面的進化也同步而行,同期宣布成立的“安利研發中心及大健康共享平臺”,并非向內的封閉研究機構,而是開放共享,協同產學研政多方,吸納外部的大專院校研究機構等,一起做大,加快應用轉化,致力打造國家級的、示范型的研發應用平臺。
安利廣州生產基地增資擴產、提質增效項目啟動
對于中國市場的持續加注,并非安利的一時興起,而是長期戰略。最近幾年,安利植物研發中心、全球數字創新中心、亞洲科技創新中心、家居科技產線、益生菌產線也相繼落戶中國。
而在中國經濟遭遇疫情等黑天鵝事件時,持續加注,尤顯安利堅定,在2003年非典期間,安利同樣果斷出手,在中國追加了1.2億美元的投資。
作為全球大健康產業龍頭,安利對中國市場的高看與重倉,是對“健康中國”頂層大計的的躬身參與。
從宏觀政策來看,根據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國要建立從胎兒到生命終點的全程健康服務和健康保障,而安利“全面健康推動者”的戰略定位,精準呼應了前述規劃,成為助攻健康中國的關鍵產業力量。
從市場空間來看,大健康正在成為全民顯性剛需,中國健康服務業總規模2030年有望超過16萬億。另據專業機構預測,中國保健品市場規模未來5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6.3%。水大魚大,躬身入局的安利作為行業頭部,可以收獲市場紅利。
而從用戶訴求來看,健康需求走向全程化、全域化、精細化、個性化,但另一方面,中國健康理念的普及性不足,健康服務的可及性不高。
2022年,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完成、安利(中國)參與的《國民健康生活方式洞察及干預研究報告》顯示,94.5%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健康良好,但生活方式的健康總體得分僅為49.1分。
要完善健康服務的供給側改革,不僅需要好產品,也需要精細化個性化的好服務,這也恰恰是安利長袖善舞之處。
與不少外企健康巨頭,把歐美本土的研究成果,移植到中國不同,當下,安利正在基于個性化營養基礎研究,通過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探索適合中國居民生活習慣的精準營養健康技術路線圖,從過去千人一面的產品或產品組合,向千人千面的營養解決方案進化,帶動營養健康產業的供給側改革,走向個性化、專業化、服務化。
政策鼓勵、市場廣闊、需求井噴的多重利好加持,也澆灌了安利長期重倉中國市場的信心,潘睦鄰對中國市場期望很高,“當我們展望未來的時候,我們的眼中不僅看到2030年、2040年,實際上我們已經在放眼2050年了”。
持續奔赴中國主場
廣州行程結束之后,潘睦鄰馬不停蹄,奔赴北京之約,參與2023中國發展高層論壇。
安利全球首席執行官潘睦鄰
除了受邀參加國家衛健委“促進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健康中國建設”閉門圓桌會外,潘睦鄰還在“建設有韌性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經濟峰會分論壇上,發表了主題演講。
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的演講和采訪中,繼續為中國經濟鼓與呼,是潘睦鄰的不變主題,“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這對外資企業來說是令人振奮的好消息”,“中國營商環境更趨市場化、國際化和法治化”。
全球矚目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是中國對外開放、與世界對話的一扇窗口——而連續14年受邀參會的安利,則是展示中國經濟開放包容的一面旗幟。
安利廣州基地動工是在1992年,彼時,中國剛剛明確了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和主體地位;最新增資6億的2023年,中國經濟進入了內循環為主的新周期,“此次增資將全面升級基礎設施、引進先進生產技術,優化全球供應鏈布局,這與中國政府’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戰略部署高度一致”,潘睦鄰闡釋。
在這些關鍵節點,安利一次次合拍踩點,為中國經濟和中國市場投下信任票。
不止安利,本次中發高論壇,吸引了超過百位全球知名企業領導參與。而外資企業也在持續加注中國——2022年,全球對外投資下降40%,中國吸引外資逆勢增長4.5%;今年1—2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684.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1%。
在產業共振層面,安利則持續助力中國中醫藥產業的標準化、現代化、國際化。
其實,在營養健康領域深耕89年的安利紐崔萊,其創始人卡爾·宏邦的創業靈感,就源自中國。
1915年,卡爾·宏邦在中國發現,江浙農民會采摘苜蓿嫩芽為食,而主食蔬菜的勞動階層通常更為健康,不易患病。
這讓他相信植物具有某種“神奇的力量”,紐崔萊就此誕生,堅持有機種植植物原料、優質純凈的安心成分、科學高效的營養配方,構建“從種子到成品”的產業閉環,與中國中草藥產業具有“同源性”。
在產品研發上,安利紐崔萊以傳統漢方為基礎、道地中草藥為基底,陸續研發上市了銀杏蓯蓉片、甘草姜黃維生素C、靈芝孢子粉、漢本萃飲品系列等產品。
在創新體系合作上,安利中國研發中心曾受邀參與多個由科技部主導的、中醫藥現代化的國家重點項目。接下來,安利還將繼續與權威機構戰略合作,攜手創新農業科技、新品種培育、植物原料研究等。
而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創新化、全球化,也是中國政府的頂層設計,安利中國成為了其中的正向變量和關鍵助攻。
安利對中國市場的“長期奔赴”,還體現在團隊對中國市場的高度重視,對中國文化的高度認同,以及本土人才為主的組織戰略上。
盡管外資巨頭普遍重視中國市場,但中國的戰略定位,通常比不上本土市場以及歐美市場。安利則大有不同——如今64歲的安利,布局中國已近30年,而中國也長期位居安利全球第一大市場。
不僅最大,也是最快最強。潘睦鄰把安利中國定位于“當之無愧的全球先鋒,未來安利中國的智慧和經驗將會帶到全球更多市場”——比如在數字化的探索上,安利中國產品的線上交易占比已經高達98%,既解放了營銷人員,也提升了終端體驗,成為安利全球數字化的標桿。
如今,安利的中國高管團隊幾乎都是中國面孔,現任安利(中國)總裁余放女士是首位大陸籍的中國區總裁,而且,余放還躋身安利全球管理層;
安利(中國)總裁余放
身為“中國通”,在潘睦鄰的界定中,中國傳統醫學倡導的“治未病”哲學,與安利倡導的“全面健康”理念一脈相承。
總之,為中國經濟發展鼓與呼,為中醫藥產業振興助攻,為中國文化振臂點贊,于安利而言,中國市場不是遠道而來的客場,而是躬身入局的主場,這樣的姿態和站位,才能支撐安利長期重倉中國,并在中國市場如魚得水。
成于中國,反哺中國
管理學大師德魯克曾經說過,企業面前有兩種社會責任,一是做好公司,一是做好事。
盡管2022年在中國市場取得了雙位數高增長,但安利并不唯增長唯業績,事實上,余放等中國高管團隊的公開露面,大多是在公益慈善領域。
把中國當作主場的安利,在中國的角色更像是“社會型企業”——業績增長與社會責任,一肩兩挑,不止獨善其身,也在達濟行業,普惠大眾。
企業向善的底線,是業務向善——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的一致性。
直銷模式之下,安利中國構建了一張遍布全國的人聯網,而節點上的每一位安利營銷人員,都是健康理念的“種草機”。
安利與中國營養學會聯手,先后培養了3.9萬名營銷人員成為專業認證的“營養健康顧問”,他們打造了線上線下融合的健康生活社群,與終端客戶互相鼓勵督促,把知識變成行動,把行動變成習慣,共創大眾健康生活方式;
過去十來年,安利還聯合外部機構,比如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中國健康教育中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機構,普及健康知識,提升公眾健康素養。
于大眾而言,健康,就是最大的利益公約數。從這個標尺來看,安利主營的大健康業務,本身就在持續向善。
受益的不止外部的大眾,還有伙伴和員工——在安利,沒有血汗工廠,花園式的工廠環境,讓一線工人工作之余也能盡享生活美好。
而對于外部伙伴——安利的營銷人員(被安利稱為創客)來說,安利倡導的“自由、家庭、獎勵、希望”等理念,則讓他們可以自主拿捏節奏,實現低門檻高發展的創業就業,達成生活和事業的平衡。
隨著安利中國的增資擴產,這支隊伍還將吸納更多人才參與其中——而眼下,穩就業、保就業是中國的民生大計,不少企業縮編裁員,安利提供的增量就業機會,以及全方位的成長培訓體系,尤為難能可貴。
安利提供了豐富的靈活就業崗位
在推動職場性別平等上,安利(中國)也是先鋒軍。
據余放透露,安利管理層團隊中女性占比46%,安利平臺上的女性創業者超過2/3——在安利平臺上,曾經回歸家庭的全職寶媽找到事業第二春,一度陷入職場危機的中年女性開啟了新事業,也吸引了不少“安二代”創業者。
提升大眾健康,保就業和穩就業,是安利基于自身業務模式,由內而外的自發向善;而主動投身公益事業,則是安利主動為之的自覺向善。
安利公益基金會是唯一一家由跨國企業設立、直屬于民政部的的非公募基金會——在慈善公益領域,安利同樣堅持敢為人先的專業理念。
鄉村扶貧振興,促進教育公平、提升大眾健康等,是安利公益基金會重點關注的領域,先后開展的“春苗營養計劃”、“為5加油”、“健康童樂園”等項目,已經累計惠及超過300百萬鄉村兒童。
據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所長馬軍教授介紹,落后農村地區的嬰幼兒社會情緒發育遲緩的檢出率高達46.1%,40%以上的嬰幼兒存在認知和語言發育滯后等問題。另據權威期刊《柳葉刀》測算,中國約有1743萬兒童面臨生長遲緩風險。
3月16日,致力彌合鄉村兒童早起發展差距的公益項目“健康童樂園”,在廣東韶關翁源縣宣告第10000戶落成。安利公益基金會宣布會在未來5年投入1億元,讓該項目覆蓋5萬個鄉村家庭,服務10萬名鄉村兒童。
受益于“健康童樂園”的鄉村兒童
此外,安利還計劃在中國投建自有有機農場,探索智慧有機農業,推動農業科技創新等,這些有益探索,有助于提升中國農業經濟產業價值低下、科技含量不足的短板,為鄉村振興打樣探路。
在中國為中國,把中國作為發展主場,持續重倉分享發展紅利,持續向善反哺中國社會。下一個10年、30年,安利在中國還會續寫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