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滯內卷的存量時代,服裝業如何求增長?
采寫/陳紀英
于中國服飾行業而言,這是最卷的時代。
貴為全球服飾行業一哥,最新財季里,耐克全球營收同比大漲14%,但依然對中國市場回天乏力——營收同比下滑了8%。
被卷的不止耐克。
“弱復蘇是主基調”,國盛證劵復盤了一眾鞋服公司的2023年Q1業績后,得出了上述結論。
今年5月,服裝針紡類零售總額同比2021年,甚至下降了4.8%左右。
這也是最好的時代,抓住結構性機會,就能捕獲確定性增長。
作為中國高端女裝第一股的朗姿,在新零售轉型上成績卓然——截至目前,新零售銷售額同比去年,增長了1606%,一位沈陽的客人,一筆訂單金額就高達5萬元。
朗姿不是個例。今年4月,Kappa小程序商城銷售額同比增長了110%。
如何在內卷時代,找到突圍之道,成為服飾行業的共同挑戰。
新零售成為必答題
6月20日,數百名服飾行業人士濟濟一堂,共聚有贊參與主辦的增長2023 · 新零售峰會(北京站),求解增長之道。
“今天很多零售企業在想,能不能回到消費高速增長的時代,這是很難的?!庇匈澛摵蟿撌既?、有贊新零售業務負責人崔玉松在開場演講中,便給行業定了調。
有贊聯合創始人、有贊新零售業務負責人崔玉松
他所言非虛。
從零售行業大勢來看,服飾行業進入了存量里求增長的新常態。
國盛證券對紡織行業上市公司的調研顯示,2023年Q1,品牌服飾板塊上市重點公司的營收大盤,僅僅同比上漲了0.9%。
相比營收滯漲,今年Q1,前述公司利潤表現倒是可圈可點,同比上漲了20.0%。降本增效成為行業共識。
與此同時,線上公域平臺越發內卷——阿里要回歸“淘寶”,扶持價格低廉的中小商家;京東回歸低價,價格權重在搜索流量分配占比高達50%以上。
而在大盤弱復蘇、公域內卷、降本增效的共識之下,新零售成了最優解。借助新零售的數智化加持,服裝行業的DTC(Direct to Consumer)趨勢漸成風潮。
DTC模式的本質是以“人”為本,一是更好的連接消費者,通過數字化破局,高效直連終端消費者,把其沉淀為高效互動、高頻復購的數字資產;二是更好的經營消費者,構建線上線下、公私聯動的一體化經營體系,提升LTV(客戶終生價值)增量。
借助DTC模式,品牌可以直面終端市場,把增長的話語權和遙控器緊握在自己手中。
耐克全球業績的大漲,就受益于此。曾經,批發業務貢獻了所有耐克銷售的84%,而去年這一數字降至61%,DTC銷售則提升至39%。
朗姿也是如此,堅持“自營為主,經銷為輔”,主品牌300多家門店中,自營門店多達192家,占比過半。
疫情期間,不少品牌的DTC主通道放在了線上私域。而在疫情之后,線下體驗門店成為服飾等零售行業復蘇的關鍵,也成為DTC模式落地的主陣地。
就在去年,為了落地DTC模式,在中國市場,耐克已經新開了500多家直營門店。
不獨耐克,游走在新零售一線前沿的有贊,早在幾年前,就在服飾行業大力倡導DTC模式,最近三四年間,有贊開始強化線上線下聯動,把DTC的外延下探到門店場景里。
幾年實踐之后,有贊發現,線上線下聯動運營的ROI是純線上運營的2到8倍,這個結果證明了服飾行業直連消費者、一體化經營、全域化布局的必要性。
而朗姿、Kappa能夠成為服裝行業的“優等生”,本質也是因為其踏浪而行,先發先至,以消費者為本,求解了新零售這道必答題。
戰略最優解:高層坐鎮+專業外援
盡管新零售的紅利昭然若揭,但仍然有很多服飾企業,在落地層面遭遇了多重挑戰,包括體系構建薄弱、起盤策略缺失、經營無頭緒、終端難落地等。
服飾行業的新零售,到底該如何破局、縱深?
在戰略高度上,新零售關乎品牌漲跌與生死,需要各個部門協同,還涉及利益再分配等,因此,必然需要一把手或者高層親自坐鎮。
對此,有贊新零售客戶成功總監Rita總結,“真正的一把手工程需要做到:一個共同目標、一個團隊和一個流程”,分別對應戰略定位、組織構建、規則落地。
親歷新零售變革的朗姿新零售負責人也有過切身感受。
早期,朗姿的新零售業務,由市場部孵化,團隊也歸屬其領導。而隨著渠道和場景的增多,新零售部門被拆分出來,有了獨立的運營團隊、單列的預算支持、全新的考核機制等,體制理順之后,業績增長迅猛。
從2020年到2022年,其新零售業績一路狂飆,今年在接入有贊新零售解決方案之后,更是同比增長了1606%。
與此同時,服飾行業在布局新零售時,也未必全要“自給自足”,專業外援必不可少,既可以減少資源的重復投入浪費,也能利用現成方案,快速“上車”,避免落于人后。
以朗姿為例,從2020年至今,其新零售方案經歷三次轉折,合作外部服務商和自研的路線都嘗試過,最終還是選擇將旗下品牌全部接入有贊新零售,“和有贊合作,是高層確定的長期戰略”, 朗姿新零售負責人透露。
專業外援的重要性,Kappa全渠道總監慕濤也有同感。
一是公司上車成本低,團隊上手快?!坝匈澋漠a品做得非常完善,從商城到CRM到SCRM再到MA ,其他很多公司都是強于一項,而有贊面面俱強”,免除了公司多方采購單一產品,后續進行打通的麻煩。
二是有贊新零售方案里,提供了不少增值服務,如基于支付牌照提供的無理由退換貨,退貨上門取件等,顧客體驗更好。
而在新零售的戰略節奏把握上,服飾行業也要避免大起大落的“休克療法”,風險低、代價小、更靈活的小步快跑,才是優選項。
這也是有贊的解題思路。
第一步把脈問診,讓產品快速交付上線,同時通過刻意鍛煉,優化團隊能力模型。
第二步則是檢驗療效,私域MVP(最小可行性產品)業務模型跑通,如私域觸達、企微觸達、導購賦能等鏈路的驗證。
第三步則是復制推廣,撬動業績倍速增長。
以Kappa為例,在主品牌跑通之后,其模式又向Phenix品牌以及校服業務復制。
朗姿也是如此,最早僅有一個童裝品牌先行接入有贊。模式驗證跑通后,到了今年,旗下七大品牌才全部All in 有贊新零售。
“現在我們信心很足,今年老板定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KPI”, 朗姿新零售負責人告訴《財經故事薈》,但同比數十倍的增長數據,讓他很有信心達成KPI。
而且,最早朗姿的這套新零售只在自營門店落地,第三方經銷商門店擔心其數據資產被總部撬走,排斥心理很強。但了解到有贊新零售可以在自營和經銷商之間隔離數據后,經銷商安下心來,主動找到總部,期待一起玩轉新零售。
新零售的進化沒有終點,品牌也要與時俱進,抓住技術升級的紅利,比如自動化營銷。
隨著導購沉淀的顧客資產越來越多,無頭無緒的高頻互動,既讓導購分身乏術,也可能讓顧客不勝其擾。如何精準找到高潛客戶?
有贊新零售的CRM等自動化營銷工具可以提供幫助,通過追蹤顧客的行為數據,發現高轉化機會就一鍵提醒導購跟單,“顧客線上有瀏覽、點擊、收藏、加購等行為,但還沒有付款,提醒導購及時推送個優惠券,是不是就能帶來轉化?”
據崔玉松透露,“收到銷售線索導購及時跟進后,平均成交概率高達18%”。
導購是新零售破局點
在服飾行業的新零售變革里,沖鋒在一線的導購們,是品牌的門面,是服務的載體,是連接客戶的橋梁,也是新零售的橋頭堡。
再高大的新零售方案,如果導購不能、不愿、不會落地,也只會淪落為PPT上的空中樓閣。
在有贊的新零售方案里,總部運籌帷幄,導購一線執行,兩者并舉,“在總部和導購雙視角下,改善以消費者體驗為核心的門店業績提升的業務流程”,這被Rita總結為“123戰略”,“1”主要指向總部的一把手工程,23都以導購為主角。
“2”是落地路徑——一是導購對顧客一對一的邀約鏈路,將用戶留存在私域;二是總部與導購信息鏈路的打通,如總部發起的主題活動、新品上市、推廣活動等,通過導購讓這些信息可以高效觸達留存在私域的用戶;唯有兩個指標超過60%才算及格。
“3”是檢驗標尺—第一個指標是會員沉淀率,有多少比例的會員沉淀到企業微信里;第二個是導購任務執行率,這兩個指標可以驗證一線員工有沒有認可總部的策略;第三個指標是線上復購率和到店復購率,復購率的背后對應的指標是,忠誠客戶數有沒有增長。
在服飾行業的新零售征程里,123戰略簡約清晰,卻行之有效。
“要讓導購真正成為新零售的橋頭堡、破局點,就要解決導購‘能不能、愿不愿、會不會’三個核心問題?!盧ita總結道:
第一步,先解決導購“能不能”的問題。
曾有某頭部運動品牌找到Rita尋求幫助,該品牌在全國的一百多家直營門店嘗試新零售,但會員沉淀率只有區區10%。
“大家可能覺得加微這事兒很簡單,其實不是”,Rita笑言。她和同事在門店深度走訪后發現,其一,該品牌顧客加微的高意愿期是在試穿離開時,以及付款完畢后;其次,優秀導購會在加微之后,繼續提供服務,比如兩三天后關切客戶鞋子是否跟腳舒適,提供保養建議等等。
經過充分調研后,Rita團隊為該品牌構建了全鏈路全場景的導購行動指南,并基于導購整體的工作飽和度/能力,盡量簡化新零售工作流程,打消其顧慮。同時有贊客戶成功經理還提供人協助培訓,讓導購能夠快速上手,
一套組合拳助力下來,這家高端運動品牌的會員沉淀率提升到了80%,導購任務執行率也超過95%。
慕濤也有同感,“初期給導購布置的任務不能太難,會打擊他們的積極性”。Kappa鼓勵門店導購直播的話術是,“不要追求幾千幾萬的觀看量,那是網紅主播的KPI,一場直播有二三十個觀看就很好,因為工作日店鋪開門營業進店量也不過這個量,能夠直播中售賣一單,對于單店月月銷的提升就有很大的幫助?!?/p>
其二,“愿不愿”的題眼則是激勵機制是否理順。在導購的激勵上,讓客戶歸屬明確到導購個人,線上線下業績計入總目標達成等。
對于客單價高達數千元的朗姿而言,激活老客復購是其增長的主要路徑,近3個月的16萬活躍會員中,超過10%都會在一年內多次復購。而激活復購的重任,就落到了導購身上。
如今朗姿頭部導購加微的客戶數,高達二三百人。假如900名導購都能拉平成績,起碼能服務近20萬高價值客戶,完全可以再造一個新朗姿。
激勵機制理順之后,轉型成績優秀的頭部朗姿門店,“企微、視頻號、社群等渠道,能貢獻整個店鋪銷售額的40%”,朗姿新零售負責人告訴《財經故事薈》。
而且,客單價也很可觀,“朗姿新零售的一大挑戰,就是在線上賣正價品,不能低于吊牌價的九折。但是,只要導購足夠專業積極服務好,這個挑戰也能克服”, 朗姿新零售負責人看起來底氣很足。
其三,“會不會”考驗的則是總部能否給終端足夠的資源和支持,盡量幫助終端導購降本增效。
基于有贊導購助手等工具,品牌可以實現任務的自動化觸發,導購只需一鍵點擊即可完成;而有贊導購助手提供的導購大賽等功能,還可以以賽代練,讓導購的執行標準可以快速被復制;以及銷售線索等服務,可以根據顧客行為數據,鎖定高轉化潛力顧客,提醒導購跟單等。
朗姿就是受益者,“在總部的素材賦能上,我們已經比較體系化了”。成效也立竿見影。
同一系列的主推新品,去年上市兩周的動銷率是70%左右。今年在有贊導購助手的幫助下,朗姿引導導購把素材一鍵發布朋友圈、視頻號、社群、一對一邀約后,主推新品的動銷率在一周內達到了90%,這個成績讓朗姿新零售負責人很是驚喜。
作為大眾剛需品類的服飾,當下利好和內卷交疊而至,新零售不再是可選題,而是必答題。無論是朗姿、Kappa,還是耐克,新零售的修煉都剛至中途。
正如耐克創始人奈特所說,“無論你喜歡與否,這是一場比賽。懦夫從未啟程,弱者死于途中,只剩下我們繼續前行,一步都不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