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黃韻欣
“誠實是最好的策略”,查理·芒格在2004年威斯科年會上引用本杰明·富蘭克林的金句,并表示,“更多的時候,我們通過固守道德而賺到更多的錢。”
這同樣適用于每一家希冀長期發展、做好實業的公司。
近日,證監會的一紙決定書,將鴻博股份送上風口浪尖。人們發現,這家成立24年的老牌上市企業,其2022年報中不可思議地出現三項財務錯誤,而這些錯誤不同程度上虛增了公司利潤總額或主營業務收入。
年報顯示,2022年鴻博股份的營業收入及利潤總額分別同比下降5.01%和301.07%。《投資者網》計算發現,去掉虛增數據之后,實際上,公司營業收入及利潤總額分別同比下降6.72%和305.58%。
財報頻現“移花接木”
具體來看,決定書呈列的第一個問題是,鴻博股份2022年報將應列在“長期股權投資”科目的投資項目錯誤列報在“交易性金融資產”科目。
背景事件是鴻博股份對河南濮郡基金的出資。
2021年11月,鴻博股份披露擬出資1.5億元參與設立河南濮郡基金,持股29.88%;此外,該基金合伙協議約定設立投委會,為合伙企業唯一投資決策機構,投委會由5名委員組成,由鴻博股份推薦1名。
一般而言,長期股權投資和交易性金融資產的主要區別在于投資方的投資目的和持有時間。如果投資方打算長期持有被投資方并獲得經營控制權或共同控制權,或者對被投資方的經營決策具有重大影響,應選擇計入長期股權投資;如果投資方只是為了短期獲利而進行投資,應選擇計入交易性金融資產。
而根據持股比例及合伙協議約定,在該投資關系中,鴻博股份對上述基金具有重大影響。
2022年鴻博股份對上述基金出資8600萬元,公司將這8600萬元的出資錯誤計入了交易性金融資產,導致虛增交易性金融資產8600萬元,虛減長期股權投資8487.01萬元。而這一行為,也最終導致利潤總額虛增了101.69萬元。
《投資者網》發現,鴻博股份2022年的合并資產負債表中,年末長期股權投資的金額為0。而公司在年報中對于河南濮郡基金的提及較少。
決定書呈列的第二個問題,同樣是會計科目的錯列,鴻博股份子公司將將應計入“營業外收入”科目的違約金收入計入“主營業務收入”科目。
背景事件是鴻博股份子公司昊天科技收到客戶的違約款項。
2021年9月至12月,昊天科技與客戶簽訂了一批圖書印刷合同,后因客戶原因,部分印刷合同未能實施,按照原合同約定客戶需支付違約金。2022年5月,雙方簽訂補充協議約定違約金金額110.88萬元。
營業收入是與企業的正常經營活動直接相關的,它的發生具有經常性和可預見性等特點;營業外收入與企業的正常經營活動沒有直接的關系,它的發生具有非經常性和難以預見的特點。有些投資者更重視公司可持續收入部分,也就是營業收入。
昊天科技錯誤將應計入“營業外收入”科目的違約金收入計入“主營業務收入”科目,導致公司虛增主營業務收入98.13萬元。《投資者網》發現,鴻博股份2022年營業外收入中僅呈列2350.66元的違約賠償收入。
決定書呈列的第三個問題是錯誤適用總額法確認印刷業務收入。
2022年,鴻博股份子公司昊天科技與客戶簽訂了一批圖書印刷合同,其中部分印刷合同由客戶指定紙張供應商,指定紙張采購價格,昊天科技代收代付紙張采購款,采購紙張專門用于該客戶的圖書印制。昊天科技未取得上述采購紙張的控制權,為紙張交易的代理人。
昊天科技錯誤按照總額法確認上述圖書印刷業務收入1064.15萬元,未扣減紙張采購金額882.97萬元,導致公司虛增主營業務收入及主營業務成本882.97萬元。
一家上市公司的財務真實性至關重要,這也是投資者做出明智投資決策的基礎。從會計科目的錯列到會計方法的使用錯誤,鴻博股份似乎頻現“低級”的財務問題。而在“移花接木”的背后,是財務人員的業務能力問題、管理人員的監督問題、公司的內控問題還是有意為之,這就無從得知。
去掉虛增之后
2022年報顯示,鴻博股份營業收入5.46億元,同比下降5.01%;合并利潤表中的利潤總額為-4527.09萬元,同比下降301.07%。
從決定書得知,鴻博股份通過會計科目錯列虛增主營業務收入98.13萬元,又因會計方法使用錯誤虛增主營業務收入882.97萬元。總體而言,公司共虛增營業收入981.1萬元。
除去虛增的營業收入,公司2022年營業收入為5.36億元,同比下降6.72%。比公司年報呈列的5.01%要多出1.71個百分比。
同樣從決定書得知,鴻博股份通過會計科目錯列虛增利潤總額101.69萬元。
除去虛增的利潤總額,公司2022年的利潤總額為-4628.78萬元,較2021年公司利潤總額2251.53萬元,同比下降305.58%。比公司年報呈列的301.07%要多出4.51個百分點。
而從鴻博股份后來公布的2023年中報和三季報來看,公司的業績在今年有復蘇的跡象。2023年半年報顯示,鴻博股份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5.77%,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21.81%;2023年三季報顯示,鴻博股份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3.28%,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30.43%。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鴻博股份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仍未扭虧為盈,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229.12萬元。
目前AI業務收入占比較低?
鴻博股份成立于1999年,主要從事商業票據印刷。2023年上半年,公司來源于印刷業的營業收入占比為91.52%,來自于其他行業的營收占比僅為8.48%。
值得注意的是,鴻博股份雖然屬于造紙印刷行業,但近期外界對其關注點一直集中在AI算力業務。市場上不少投資者將鴻博股份稱為算力“妖股”。
2022年5月公司股價最低點為4.51元/股,2023年初公司股價一路飆升,直至2023年8月股價漲至最高點45.29元/股,是最低點的十倍。
受財務錯誤事件的影響,近日公司股價有一定下滑,11月21日公司發布相關公告,11月22日,公司股價日內下跌6.3%。截至11月23日收盤,公司股價為33.22元/股。
2022年8月,鴻博股份與中關村中恒文化科技創新服務聯盟、英偉達公司(NVIDIA)、鴻博股份全資子公司英博數科簽訂四方合作協議,在北京市共同合作成立北京AI創新賦能中心,開展相關人工智能科技領域項目建設及運營服務業務,英博數科是北京AI創新賦能中心的運營主體。鴻博股份所涉及創新賦能中心合作項目主要業務為算力出租、云資源采購一站式服務、人工智能教育培訓等。
不難看出,對于AI算力,鴻博股份秉持著躬身入局的態度。在近日的投資者關系活動中,公司表示,AI算力租賃業務上,英博數科自今年5月開始產生收入,截至2023年9月30日已實現算力出租收入1127.13萬元。
2023年前三季度鴻博股份營業收入為4.6億元,算力出租收入約占營業收入的2.44%。
鴻博股份表示,英博數科的市場定位已由原“專業AI多模態大模型訓練服務平臺”轉型升級至“通用型人工智能(AGI)全棧服務商”。
而對于國產算力替代的問題,鴻博股份回答稱,公司參與了包括海內外多個品牌的算力測試試驗,合作方百川智能也推出了鴻蒙版本的開源模型,英博數科實時關注并同步國產硬件的訓練數據。(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