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丁琬瓔
近期,通策醫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策醫療”,600763.SH)發布公告稱,擬收購參股公司6%股權,交易完成后,公司持股比升至24%。
深耕牙科賽道的醫療公司向眼科進發背后,與主營增速放緩不無關系。
自2022年出現近10年以來首次年度營收凈利雙降之后,今年前三季度通策醫療實現營收21.85億元,同比增2.12%;實現歸母凈利潤5.12億元,同比減少0.67%。營收微增的同時,歸母凈利潤下滑。
參考四年前估值收購
11月8日,通策醫療發布公告稱,公司獲悉浙江通策眼科醫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眼科管理公司”)小股東童志鴻擬轉讓其持有的6%股權,公司擬收購這份股權。
眼科管理公司成立于2017年5月24日,注冊資本約5.56億元,法定代表人為呂建明。
通過天眼查發現,眼科管理公司是由呂建明控制的浙江通策控股集團發起設立,2017年8月,自然人童志鴻入股。2019年9月,通策醫療投資公司入股,浙江通策控股集團退出,杭州愛鉑控股有限公司進入。2019年12月,通策醫療入股。后經2022年2月、11月及2023年3月投資變動,目前,杭州愛鉑控股有限公司持股46%,呂建明持股27%,通策醫療持股18%,童志鴻持股6.5%,此外,自然人沈玲玲、楊祎辰均持有0.75%股份,胡進、蔣錫才各持有0.50%的股份。
從上述股權結構看,眼科管理公司是通策醫療的參股公司。其第一大股東杭州愛鉑控股有限公司的股東為呂建明及浙江通策地產集團,后者亦為呂建明實際控制。
簡言之,呂建明是眼科管理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眼科管理公司經營范圍為,主要從事投資活動、醫療器械租賃、銷售等。其核心資產是8家眼科醫院,包括新昌廣濟眼科醫院有限公司、杭州廣濟眼視光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富陽廣濟眼科醫院有限公司、嘉興廣濟眼科門診部有限公司、西安存濟眼科醫院有限公司、杭州存濟眼鏡有限公司等,均處于開業狀態。
對于本次收購,通策醫療在公告中稱,基于眼科醫院項目已完成培育并考慮眼科項目未來的增長空間及預期,公司意向行使參股公司優先受讓權,收購童志鴻擬轉讓的6%股權。
根據中聯資產評估集團(浙江)有限公司以2022年12月31日為評估基準日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標的公司項目估值30億元,當時,通策醫療計劃對眼科管理公司進行增資。根據2023年3月由中聯資產評估集團(浙江)有限公司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標的公司最新估值為30億元。
本次交易,參考眼科管理公司2019年12月增資擴股引入浙江大健康產業基金后估值20億元,經雙方共同協商確定,本次轉讓的協議價格為1.2億元。
截至2022年底,標的公司凈資產8.87億元,按20億元估值計算,溢價率約為125.39%。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收購作價并未參考最近一次評估值30億元,而是選擇參考四年前的估值20億元。
業績從高增長進入瓶頸期
公開信息顯示,2006年,通策醫療收購杭州口腔醫院,并進行資產重組,由此正式進軍口腔醫療領域,并于2007年借殼ST中燕實現曲線上市,成為“中國醫療服務第一股”。目前主營業務為醫療服務,主要產品是口腔醫療服務,根據其2023年半年報,目前旗下共有74家醫療機構和2056名醫生,主要醫院為杭州口腔醫院集團、寧波口腔醫院集團、三葉兒童口腔、其他蒲公英分院。
進軍眼科賽道,或與通策醫療的經營承壓有關。
自2007年上市至2021年,通策醫療營業收入、凈利潤持續增長,分別從0.91億元、0.10億元增長至27.81億元、7.03億元,分別累計增長29.56倍、69.3倍。
然而,2022年,其營收、凈利潤分別為27.19億元、5.48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23%、21.99%。近10年以來,首次出現年度營收凈利雙降的局面。
通策醫療發布的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21.85億元,同比增2.12%;實現歸母凈利潤5.12億元,同比減少0.67%。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季度內,公司實現營收8.22億元,同比增長0.11%;實現歸母凈利潤2.07億元,同比減少5.58%。三季度的營業收入基本沒有增長,凈利潤出現下滑,從而拖累前三季度業績。
此外,通策醫療高度依賴浙江市場,近年來,雖然積極出省擴張,但浙江省內市場仍然是收入的絕對貢獻者。2023年上半年,浙江省內市場貢獻的收入為11.74億元,占比達92%。
針對本次收購眼科管理公司,通策醫療在公告中表示此舉“有利于擴大公司眼科領域的投入及收益,符合股東整體利益。”
近年來,除了口腔服務主業之外,通策醫療也在涉足輔助生殖等其他專科。此次擴增眼科管理公司股權,并非“牙茅”首次盯上眼科賽道,其在年報中提到,“從2017年開始,通策醫療參與了通策眼科的優先級投資,每年獲得了固定的回報。通策眼科與現在A股上市的眼科醫院公司相比,學科第一,收益能力穩居前三”。
從經營業績看,2021年,眼科管理公司尚未正式運營,無營業收入,凈利潤為4497.88萬元;2022年,其營業收入為1.44億元,凈利潤高達1.36億元。營收跟凈利潤基本持平的業績表現,其持續性受到市場關注。
眼科機構前景如何
隨著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中國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及中國社會醫療保障體系的完善,居民醫療支付能力水漲船高。
A股市場的民營眼科醫療機構,包括愛爾眼科、華夏眼科等經營業績均表現不俗。
民營眼科醫療機構主要包括醫院、門診、視光中心及其他部門(研發及培訓機構等),以門診就診量和住院人數為主要衡量運營能力的指標,按2021年營收數據,愛爾眼科以150億元遙遙領先,朝聚眼科和愛爾眼科歸母凈利率表現突出,分別為15.8%和15.5%,普瑞眼科和華廈眼科的客均收入/利潤分別為1601/88元和1560/232元。
受人口增長放緩、生活環境改善等因素影響,眼部疾病在短期內有增速放緩的趨勢,2015-2019年眼科醫療服務市場規模從507.1億元增長至2020年1125.7億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2521.5億元。業內人士認為,考慮到國內眼科醫療滲透率處于極低水平,老齡化程度仍在持續加深,未來眼科醫療市場空間可觀。
不過,亦有投資分析人士表示,隨著眼科醫療服務進入成熟期,出現產品同質化嚴重、行業壁壘逐漸提高、信息更加透明的行業特征,促使行業競爭愈加激烈,差異化業務優勢顯現。從業務來看,頭部眼科醫院業務覆蓋更加廣泛,業務結構更加合理,多數醫院以消費眼科服務為主,且更加向消費眼科傾斜。(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