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方凈
作為基金產品的掌舵者,基金經理的穩定性直接關系到產品的業績表現,因此其動向往往牽動著投資者的神經。
為了限制基金經理中途“跑路”的行為,11月24日,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新規,明確提出對“無特殊情況下管理公募產品處于募集期、封閉期內主動離職,且離職時間未滿24個月(含)”的基金經理不得給予注冊。
而次日,工銀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工銀瑞信”)就因基金經理王筱苓的“清倉式”卸任,而受到市場的關注。同時,該公司還因旗下產品風格漂移的問題,再次被評價機構點名,并由此引發外界討論。
“雙十”基金經理卸任
11月25日,工銀瑞信基金發布公告稱,王筱苓離任工銀大盤藍籌混合、工銀消費服務混合、工銀新藍籌股票、工銀靈動價值混合4只基金的基金經理,至此,王筱苓已不在該公司管理任何公募產品。
信息來源:基金公告
資料顯示,王筱苓畢業于清華大學,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曾任職于中國銀行全球金融市場部,2005年8月加入工銀瑞信,任職于投資管理部、固定收益部、權益投資部、專戶投資部。
Wind顯示,王筱苓的投資經理年限超過13年,年化回報率超過10%,是業內少有的“雙十”基金經理。其在工銀瑞信期間共參與過12只產品的管理,只有一只任職回報率為負,其他均取得正收益。其中工銀消費服務A、工銀新藍籌A任職回報率均超過100%,工銀大盤藍籌更是超過200%。
這樣一位績優基金經理“清倉式”卸任,有媒體稱,原因是其接近退休年齡。但王筱苓的離任似乎早有伏筆:今年7月6日,其卸任了工銀聚焦30、工銀現代服務業兩只產品的基金經理職務。7月31日,工銀大盤藍籌增聘基金經理,隨后的10月份,其管理的工銀消費服務、工銀靈動價值、工銀新藍籌也均增聘基金經理。可以看出,公司已經為王筱苓的離任做好安排。
據統計,近兩年工銀瑞信已有11位基金經理離任,尤其是2022年,公司共有9位基金經理出走,在全行業最多。其中多位具有較深資歷,如黃安樂、游凜峰等,投資經理年限達10年以上。隨著人才流失情況出現,工銀瑞信也在內部培養新人,今年以來啟用了郝瑞、何順等新生代基金經理。
目前,該公司共有70位基金經理,人數在業內排名第11。人員梯隊分布較為均衡,十年以上投資年限者有14人,同時也有12人投資年限不滿一年。
因風格漂移被評價機構點名
基金的持倉狀況與原定投資主題及目標存在較大偏差,被視為“風格漂移”,這類行為違背基金契約,導致基金風格不穩定,會對投資者進行資產配置造成不良影響。
近日,第三方基金評價機構——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在《關于2023年第三季度公募基金不予評價的說明》中,以“風格漂移”為由對工銀新金融當季度的表現不予評價。此前,該機構已兩次點名工銀新金融的風格漂移問題。
根據基金合同,工銀新金融的投資目標為“深入挖掘本基金所界定的新金融主題股票,分享經濟轉型和金融改革的紅利,追求基金資產的穩健增值。”
該基金所指的新金融主題是涵蓋了金融和地產的“大金融”主題。具體包括:第一,傳統金融機構;第二,提供金融服務和金融產品的相關公司;第三,受益于或未來可能受益于金融改革、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的相關公司;第四,從事土地開發、房屋建設、維修、管理,土地使用權的有償劃撥、轉讓、房屋所有權的買賣、租賃、房地產的抵押貸款等業務的房地產行業公司。
從工銀新金融的行業配置來看,季報顯示,今年三季度末,制造業占基金資產凈值4彩色文字1.38%,金融業占比41.05%,房地產業占比6.57%,此外還少量配置了建筑業、批發和零售業、信息技術服務等。而從十大重倉股來看,其中包括江蘇銀行、中國平安等5只金融股,還有一只地產股保利發展,其余還配置了新能源、白酒、信息技術等行業個股。
信息來源:Wind
其實,工銀新金融三季度已經增加了對金融業的配置,此前多個季度金融業占比僅在20%附近。今年一季度末,該基金前三大重倉股是貴州茅臺、五糧液、中航光電,金融和房地產業占基金資產凈值比分別為20.65%和5.53%;二季度末前三大重倉股是寧德時代、江蘇銀行、中航光電,金融和房地產業占比為20.50%和2.41%。
調整的幅度不大,工銀新金融難以擺脫漂移之嫌,值得注意的是,另一只基金工銀瑞信文體產業也曾受到市場質疑。
工銀文體產業風格漂移更加明顯。該基金成立于2015年12月30日,目標是“投資于文體產業中具有長期穩定成長性的上市公司”。2016年重倉股中還有北京文化、中文傳媒、宋城演藝、中國電影等文化類個股,2017年以后其重倉股逐漸與“文體”二字無緣。2021年以來,該基金配置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的比例持續為0。
今年三季度末,該基金投資組合中制造業占比54.39%,采礦業占比7.52%,金融業占比6.93%,此外還包括房地產、建筑業、交通運輸等。同時,十大重倉股包含了信息技術、房地產、白酒、新能源、金融、電器等行業個股,配置較為分散,但并沒有文體類個股的身影,顯然“名不副實”。
信息來源:Wind
風格漂移的基金,管理業績也未必會更好。就像上述兩只基金,年內收益率處在中下游水平。Wind顯示,截至11月29日,今年以來工銀新金融A的收益率為-19.26%,同類排名719/844;工銀文體產業收益率為-12.86%,同類排名529/844。
有業內人士認為,買基金如同“開盲盒”的感覺容易造成基民的心理落差,甚至引發投資者對基金公司乃至整個行業的不信任。
事實上,這一問題已受到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去年4月,證監會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要求,引導基金管理人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采取有效監管措施限制“風格漂移”等博取短線交易收益的行為。
主動權益產品9成跑輸大盤
作為銀行系基金公司,工銀瑞信較為倚重固收業務,一直以穩健風格著稱。2016年末,該公司管理規模為4601.51億元,曾高居行業第2。到了2021年末,雖然其規模突破8000億元,排名反而滑落到第9,說明被其他對手以更快的速度趕超。今年三季度末,工銀瑞信管理規模為7474.44億元,行業排名第12,較年初縮水376.28億元。
工銀瑞信基金管理規模
信息來源:Wind
從產品結構來看,該公司股票型、混合型、債券型、貨幣型基金的規模占比分別為11.50%、8.72%、28.25%和50.61%,固收類規模遠超權益類。
信息來源:Wind
以固收見長的工銀瑞信,權益投資方面相對不那么顯眼。在今年A股市場劇烈波動中,一些產品業績回撤嚴重。
市場普遍認為,主動權益產品尤其能體現基金公司的投資能力。據Wind統計,截至11月29日,工銀瑞信旗下可比的79只(只含主代碼)主動權益類產品中,今年以來只有3只取得正收益。若與上證指數年內2.19%的跌幅相比,上述79只產品中有72只跑輸大盤,占比九成。
其中表現最好的是工銀精選平衡,年內收益率為8.02%,同類排名98/3511。該基金今年以來股票倉位在60%-70%之間,主要配置于周期性行業龍頭,三季度末重倉股包括中國中鐵、太陽紙業、郵儲銀行、新興鑄管等。
基金經理在三季報中表示,操作層面,增持的方向主要為農業、建材,前者主要為自下而上選股考慮,后者基于對投資品的小幅增持;減持了軍工、汽車,前者主要考慮中期基本面不確定,后者關注到持倉標的性價比下降。
在79只主動權益類產品中,有8只今年以來跌幅超過20%,包括工銀滬港深精選A、工銀信息產業A、工銀新焦點A、工銀核心機遇A、工銀互聯網加等。
工銀滬港深精選A成立于2017年11月,至今累計虧損41.32%。2021年和2022年,該基金分別下跌22.08%和19.39%。今年以來繼續下挫22.38%,同類排名1313/1413。該基金主要投資港股,今年各季度重倉股都有一些調整,三季度末配置了信息技術、能源等行業個股,包括中國海洋石油、騰訊控股、中國移動、兗礦能源、中際旭創等。
今年港股市場表現較為疲弱。工銀滬港深精選三季報稱,“投資者需要看到國內宏觀經濟或者海外流動性出現更加明確的拐點,港股才可能迎來一波盈利預期企穩、估值大幅修復的行情,在此之前仍需要時間耐心等待。”
另一只老產品工銀互聯網加,成立于2015年6月,成立以來虧損幅度更是達到51.90%,凈值腰斬。今年以來其下跌21.02%,同類排名467/516。該基金投資目標為,“在互聯網+趨勢的引領下,深入研究互聯網行業的發展新機遇以及傳統行業與互聯網相融合的發展新空間,重點選擇發展潛力巨大優質公司進行投資”。
從重倉股來看,今年以來,該基金在軍工、汽車、新能源等行業上有所配置。不過,這些行業基本都處于調整狀態,導致基金業績尚沒有明顯起色。
信息來源:Wind
而部分次新基金也在深度虧損中掙扎。比如成立于2022年2月的工銀核心機遇A,已累計虧損30.08%。今年以來下跌21.37%,同類排名1816/2067。該基金今年開始大量換入房地產和相關家居建材類個股,但目前來看房市困局難破,截至1月29日房地產指數年內跌幅超20%。基金經理在三季報中表示“繼續維持對龍頭房地產公司的配置”,其判斷還有待市場的驗證。
信息來源:Wind
總體而言,工銀瑞信旗下主動權益類產品今年業績失色。未來公司如何留住和培養投研人才,保持團隊穩定,并且更好地進行市場研判,減少產品的業績波動,仍是擺在面前的課題。(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