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謝瑩潔
伴隨著榮耀擬借殼上市的市場傳聞,天音通信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音控股”,000829.SZ)近期再次被曝光在鎂光燈下。
“榮耀終端可能借殼本公司上市的描述與事實不符。”盡管發布澄清公告,天音控股仍經歷了一波暴漲行情,近一個多月累計漲幅約60%,最新股價來到了12元/股上下。
往前追溯,該股于2021年下半年長期在25元/股左右的高點徘徊,但近兩年來,股價鮮少超過20元/股。二級市場波動起伏背后,是智能手機在海內外市場的增長紅利漸消,下游渠道商的盈利空間也開始不斷被壓縮,行業內競爭環境更加激烈。
作為國內分銷龍頭,天音控股并不滿足屈居于產業鏈最末端的代理商位置,而是選擇向上游拓展,獲得業務的新增長點。截至目前,其已發展成為跨通信、零售電商、彩票三大行業的集團化公司。
辟謠榮耀借殼傳聞
天音控股11月21日披露澄清公告稱,報道關于榮耀終端可能借殼本公司上市的描述與事實不符。經與控股股東確認,公司、控股股東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不存在籌劃上述傳聞或其他應披露未披露的重大事項。
在發布上述公告的同時,天音控股表示,其全資子公司天音通信有限公司作為榮耀終端的間接股東,持有榮耀終端的股東深圳市星盟信息技術合伙企業19.36%的股權。
企查查數據顯示,2020年11月,華為將榮耀品牌相關業務資產出售給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而后者則由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與30余家榮耀代理商、經銷商共同投資設立,深圳星盟就是出資方之一。
但辟謠后天音控股股價仍上漲,10月25日至12月1日日的累計漲幅超過了60%,截至11月30日收盤報12.30元/股,總市值126億元。
市場頻頻猜測,兩家企業存在一定的股權關系。天音控股的實際控制人為深圳國資委,而榮耀的股東之一也是深圳國資。
此外,天音控股既是榮耀的渠道商,也是華為的核心代理商。其不僅開設多家榮耀手機售后店鋪,還有1500家華為授權體驗店。
業務交叉互補,股東重疊,天音控股旗下也有自己的手機品牌——WIKO,去年正式發布首款鴻蒙生態智能手機WIKO 5G。
不過,當前主流手機品牌多有忠實的擁躉,市場對WIKO這樣的小品牌并不感興趣,以WIKO天貓旗艦店數據為例,手機的整體銷量為12單,僅有3條消費者評價。
盈利能力待修復
與最新的走勢相似,天音控股在2021年9月曾上演一輪巨震行情。彼時的公告顯示,公司籌劃參與聯合收購某手機品牌業務,收購范圍擬涉及品牌商標、研發及供應鏈等,該事項目前處于初期商議籌劃階段。
這令市場上出現天音控股欲收購榮耀品牌的傳聞。天音控股隨即收到深交所的關注函,要求說明是否存在信息泄露或內幕交易情況,是否與股東減持計劃存在關聯等。
股價波動起伏背后,是智能手機在海內外市場的增長紅利漸消。市場由藍海轉向紅海,下游渠道商的盈利空間也開始不斷被壓縮,行業內競爭環境更加激烈。
2018年至2022年,天音控股營業收入分別為424.7億元、529.4億元、597.8億元、710億元、764.3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2.31億元、5069萬元、1.86億元、2.07億元、1.1億元。
該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693.07億元,同比增長31.29%;歸母凈利潤為1.29億元,同比增長4.70%。
盈利能力方面,在高通脹等因素影響下,公司所處的行業面臨產品銷售成本增加,疊加產品組合變化,以及新業務爬坡影響,毛利率也受到擠壓,2018年至2022年及今年前三季度分別為3.31%、3.72%、2.86%、3.32%、3.55%與2.77%,處于較低水平。
通信產品銷售目前仍是天音控股的核心基本盤,營收長期占比超過80%。不過該業務在帶動公司收入高增的同時,也限制了公司盈利增長,最近五個報告期該業務毛利率均不高于5%,上半年下滑至2.3%。
除了盈利能力承壓,天音控股今年還卷入一場訴訟。因一筆貸款未歸還,第二大股東天富錦今年5月收到法院傳票。一審判決,天富錦償還中原信托貸款本金及利息等共計16.47億元,董事長黃紹文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隨后在今年8月,天音控股披露定增預案,公司擬定增募資不超過25億元,用于海內外營銷網絡建設、數字化平臺建設、彩票研發與產業化等七大項目。
公司在定增公告中指出,極端情況下,黃紹文存在因無法償還大額債務而影響其任職資格的風險,可能對公司未來經營造成不利影響。
未來仍面臨不確定性
對于天音控股而言,能否穩定增長比較重要,但僅依靠主營業務似乎希望渺茫。
科技市場獨立分析機構Canalys預計,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經歷大幅下滑12%后,預計2023年出貨量仍下降5%。
這也意味著,隨著終端消費電子進入存量競爭時代,天音控股前行之路愈發艱難,行業規模遞減效應影響下,突破低維惡性競爭環境,提升行業話語權,轉型升級舉措迫在眉睫。
近年來,天音控股不斷拓展業務邊界,為減弱對手機銷售業務的依賴,譬如公司加入華為新能源汽車銷售體系,持續布局線下實體店鋪汽車銷售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天音控股在2018年收購天貓TOP3的手機線上零售商上海能良電商,正在成為天音控股第二增長曲線。
目前,天音控股的零售電商業務是各業務板塊中增速最快的,營收占比也已超過10%。電商業務2023 年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 94.87 億元,同比增長 77%。
在新業務亮眼表現的背后,是缺乏定價權帶來的低毛利,市場目前認可度仍不夠。隨著線上紅利見頂,客單價提升,零售電商的毛利率下滑了1.79個百分點至3.59%。
綜合以上來看,天音控股在各領域還處于起步階段,欲實現大規模收益還存在較遠距離,目前仍面臨不確定性。
對于天音控股的轉型戰略,市場眾說紛紜,有觀點認為,公司涉獵領域過多,或將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如果行業增速放緩,市場競爭加劇,公司毛利率或會繼續下滑,面臨增收不增利的風險。
也有研究機構看好公司發展戰略。東方財富證券最新研報顯示,公司積極進行多元化戰略拓展,與華為合作新能源汽車銷售,并購WIKO 手機向上游品牌布局,抓住電商領域機遇打開增長空間。預計公司2023-2025 年營收分別為969.38/1106.35/1295.27 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07/5.76/8.09 億元。(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