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謝瑩潔
蘋果產業鏈代工龍頭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002475.SZ,以下簡稱“立訊精密”)宣布終止約135億元的定增計劃。
該公司于12月1日晚發布上述公告。這一定增原計劃用于智能可穿戴設備產品生產線建設及技術升級項目等,定增預案于今年2月披露。
“公司當前股價處于低位,且預測2023年及未來年度充裕、穩健的現金流狀況將足以支撐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相關項目的持續推進。”公司對此解釋稱。
股價長期滯漲背后,是立訊精密對蘋果公司的依賴度難以減少。面對外界質疑,公司亟需新的資本故事。近幾年來公司在汽車電子業務上布局,但該業務營收占比常年維持在5%以下。市場觀點認為這或將成為其新的業務增長點,但短期內可能難見成效。
終止135億定增計劃
公開資料顯示,立訊精密2010年在深交所完成上市。在上市后開始通過收購擴張,正式切入蘋果供應鏈,最初獲得的是iPad連接線訂單;而后幾年,立訊精密加速完善在電子消費領域的布局,成為“果鏈一哥”。
從近幾年的股價表現來看,2021年與2022年,立訊精密全年跌幅分別為12.18%、35.32%。
截至12月7日,立訊精密股價達29.91元/股,較2022年2月發布定增預案時下滑超過36%。相比2020年10月的歷史最高價63.53元/股相比接近腰斬。
資本市場整體環境不佳,加之作為蘋果下游企業,立訊精密仍在國內外面臨諸多并不明朗的市場風險,是其二級市場波動的主要原因。而在自身成長性方面,消費電子市場“紅利”逐漸消散、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導致公司議價能力難以提升。
不少投資者開始擔心蘋果將向東南亞轉移生產線,這成為立訊精密股價承壓的一個重要原因。此外,蘋果已經連續四個財季銷售額均出現下滑。2023年第四財季(7月至9月)業績報告,報告期內銷售額同比下降0.7%至894.98億美元,。
事實上,不只是立訊精密,包括富士康在內的整個代工行業均面臨到溢價能力偏弱、銷售毛利率過低的問題,而蘋果公司正是利用多元化的供應鏈牢牢占據掌控權和議價權。
立訊精密也試圖護盤。10月26日公司公告,公司實際控制人之一、副董事長王來勝擬在半年內系統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額1到2億元。
業績高增毛利率下滑
對于此次終止定增,公司給出的理由是股價處于低位,以及現金流充足。而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公司負債率為59.7%,一年內到期的借款合計169.4億元,貨幣資金為156.7億元。
現金充足,但依然難以覆蓋短期借款。
業績方面,該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1558.75億元,同比增長7.31%;歸母凈利潤73.74億元,同比增長15.22%。作為對比,此前十年時間其收入同比增幅基本都在20%以上,第三季度收入同比下滑了8.51個百分點,為近十年首次。
立訊精密對此解釋稱,公司策略性地放棄了一些通訊產業利潤率較低的OEM業務、可穿戴產品業務未推出新品及客戶管控庫存、部分產品交易模式發生變化,以及終端客戶MINILED產品銷售不及預期。
與此同時,立訊精密對蘋果公司的依賴度難以減少。2020年至2022年,立訊精密營收分別為925億元,1539億元、2140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2.25億元、70.71億元、91.63億元,其中蘋果貢獻的收入占比為69.02%、74.09%、73.28%。
“公司客戶集中度相對較高,并且短期主要集中在消費電子領域。如若重要客戶發生嚴重的經營問題,公司也將面臨一定的經營風險。”財報提示風險稱。
近兩年,蘋果以“加量降價”的定價策略推出新品,市場猜測供應商因此讓利。從這個角度來看,立訊精密未來毛利率很難有明顯的提升空間。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只有11.8%,凈利率也下滑至5.31%,而在2016年還未并入蘋果產業鏈的時候,立訊精密的毛利率為21.5%,凈利率為8.59%。
為了降低單一客戶依賴風險,立訊精密近幾年一直致力于多元化,董事長王來春在2022年年中股東大會上表示:“十年后公司單一客戶銷售額占比不超過三分之一”。
而另一面,公司又不得不持續加碼建廠來維持公司第一大業務的穩定。根據定增報告,立訊精密募集的資金擬投入7個項目,最大的是“智能可穿戴設備產品生產線建設及技術升級項目”。
董事長王來春此前曾公開表示,立訊精密正在為明年初上市的蘋果Vision Pro做生產準備。蘋果將在今年12月正式量產第一代MR(混合現實)產品Vision Pro,首批備貨40萬臺左右,2024年的銷量目標是100萬臺,第三年達到1000萬臺。
但形勢依然不容樂觀。數據顯示,立訊精密2023年三季度末存貨余額從上年同期的421.77億元降至376.68億元,同比壓縮了10.69%,也是上市以來首次在三季度減少備貨。
從歷年數據來看,從2017年以來一直到2022年,三季報存貨金額同比增幅都在38%以上,存貨處于相對高位。
汽車業務能否成新動力
部分研究機構仍對公司業務抱有信心,原因是公司汽車業務前景可觀。
最近,蘋果汽車項目傳聞不斷,公司方面也多次表達信心:“預估2024-2025年將是公司汽車業務正常的成長期,但在2025年之后,公司汽車Tier1業務有望得到真正爆發,且在未來3-5年,公司的通訊板塊會有非常快且高質量的發展。”
立訊精密在汽車領域的策略,基本與消費電子類似,也是想通過多元化的產品布局來提高單車價值量。從產品端看,公司產品主要包括汽車神經系統、汽車智能駕駛、汽車動力系統以及汽車智能駕艙四大部分。
公司在投資者調研中表示:“今年交付的SmartEV的復雜線束,單車價值就超過一萬元。所有產品單車價值約在3-4萬元人民幣。如果在全球范圍內,立訊精密可以配套1500萬輛車,公司布局的相關產品將會達到2000億左右的規模。”
雖然多元化的產品布局可以拓寬業務板塊,提升公司單車價值量。但由于汽車行業對產品安全性要求較高,認證過程復雜且周期較長。因此,整車廠商對Tier1廠商黏性較高,不會輕易更換供應廠商,這也導致新進廠商進入供應鏈的難度極大
新能源汽車業務的布局讓其資本開支壓力進一步增加。2016年至2022年,立訊精密固定資產由42.16億元快速攀升至440.26億元,今年上半年達到439億元,固定資產增幅遠高于同期凈利潤增幅。
業內因此對公司未來產生觀點分歧,另一方面,目前新能源汽車爆發式增長的階段已經過去。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0月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已經達到了36.2%,從這一數值來看,新能源汽車未來繼續大幅增長的空間相當有限。
而公司在汽車業務方面的效果尚未顯現。2023年上半年,立訊精密汽車互聯產品及精密組件營業收入32.07億元,占公司營業收入比例為3.27%,低于2018年的4.82%。
不過,機遇與挑戰往往并存。招商證券指出,盡管全球宏觀環境對我國供應鏈、產業鏈影響仍在延續,但伴隨消費電子傳統旺季的來臨、全球通信及國內新能源智能汽車市場的放量,公司在聲、光、電、熱、磁、射頻等零部件、模組及系統組裝業務端的綜合表現持續收獲客戶及業界的認可,實現了穩定的高質量發展。
展望未來,在2022年股權激勵計劃中,公司向管理層提出業績考核要求,2023年至2027年的營收分別不低于2300億元、2600億元、2900億元、3200億元、3500億元。
立訊精密預計今年延續業績增長,歸母凈利潤為107.7億元至112.2億元,同比增長17.5%至22.5%。(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