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喬丹
春節期間,醫美行業總是異常繁榮,隨著消費觀念變化,水光、熱瑪吉、玻尿酸等高科技美容項目越發生活化,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在春節期間投入時間和金錢提升自己的外貌。在廣州越秀區的一家美容院內,正在等待服務的蘇女士對《投資者網》表示,“特意趕來做個水光針,讓氣色好一點,春節能漂漂亮亮。”
近幾年來,科技類美容開始顯現巨大潛力,成為了消費行業里的黃金賽道。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2022年中國醫療美容市場規模達2268億元,同比增長19.87%,2023年將達2666億元。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4年我國醫療美容市場規模將達2880億元。
資本市場也對醫美行業產生了濃厚興趣。近年來,醫美行業獲得了大量的投融資支持,除了傳統的美妝企業外,還有不少藥企也將業務線擴展到了醫美領域。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醫美行業正展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對于投資者而言,關注醫美行業的動態和市場機遇同時,也要理性看待醫美技術的效果和風險。
輕醫美及抗衰成為主賽道
《投資者網》注意到,春節期間,廣州多家醫美機構推出了春節特惠活動,如“閃耀新年”“新年福袋”等,以吸引消費者。從各大美容院里打廣告的項目來看,熱瑪吉、光子嫩膚、黃金微針和瘦臉針等,由于其便捷性和舒適性,受到了消費者的廣泛歡迎。
上述熱推的大多為輕醫美項目,以“不開刀也能變美”為特色,如光電類項目主要使用激光整容醫療器械和光子發生器等,而注射類項目則依賴于透明質酸、水光針、肉毒素、線雕產品,近幾年來,輕醫美在醫美行業中增長迅速,并逐漸成為市場的主流趨勢。
根據新氧數據,從線上訂單量來看,2022年我國醫美市場中,輕醫美占據了絕大部分份額,達到84%,而手術類項目僅占16%。而在2021年,輕醫美市場的占比僅為49.2%。這一數據表明,隨著消費者對輕醫美的接受度不斷提高,該領域正在迅速崛起。
消費者對輕醫美的接受度不斷提高,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它的恢復期短、即時效果明顯。蘇女士對《投資者網》表示:“手術類項目風險較大,恢復期較長,而注射類的玻尿酸等則更容易恢復,對皮膚的傷害也相對較小。”
在眾多輕醫美項目中,抗衰已成為消費者們的熱門之選。廣州藝星整形的一位美容顧問向《投資者網》透露,目前市場上歡迎度較高的產品主要包括光子嫩膚、超聲炮以及熱瑪吉。據新氧數據統計,除皺和美白嫩膚是近年最受歡迎的兩大輕醫美項目。這些項目所對應的產品包括熱瑪吉、超聲刀、瘦臉針、光子嫩膚、美白針等,均屬于注射類與光電類項目。
與此同時,一些知名美妝企業也通過深入研究皮膚衰老機理、基因技術、再生醫學等領域,將抗衰作為研發重點。如完美日記母公司逸仙電商(YSG.US)便與海內外多家知名機構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包括中科院化學研究所、上海瑞金醫院等研發機構。通過首創的Open Lab,逸仙電商與中山大學聯合發布了“中國人皮膚衰老研究平臺”的最新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國務院辦公廳于1月印發的《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也強調了發展抗衰老產業的重要性。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深化皮膚衰老機理、人體老化模型、人體毛發健康等研究,加強基因技術、再生醫學、激光射頻等在抗衰老領域的研發應用。這為抗衰老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品牌建設與研發并行
在醫療美容行業的產業鏈中,上游企業專注于醫美耗材、器械和原料的生產。這些企業涉及玻尿酸、膠原蛋白、肉毒素以及能量源儀器的制造,如愛美客(300896.SZ)、華熙生物(688363.SH)、巨子生物(02367.HK)、昊海生科(688366.SH)、錦波生物(832982.BJ)、四環醫藥(00460.HK)等,目前市場上熱銷的嗨體、愛芙萊、薇旖美等產品,都是出自這些企業之手。
產業鏈的中下游則匯聚了眾多的醫美整形服務機構以及醫美垂直APP等,前者涵蓋了公立醫院整形外科及皮膚科和民營醫療美容機構,提供各種美容手術和咨詢服務。后者則為消費者提供預約服務、在線咨詢、產品推薦等功能,例如,新氧(SY.US)和悅美等垂直APP,以及阿里健康(00241.HK)和美團醫美等綜合平臺,都在市場中占據了一定的份額。
在醫美領域,國際企業與國貨企業之間的科技競爭愈發激烈。國際企業憑借其深厚的研發實力和技術優勢,不斷加碼科技輸出,而國貨企業也不甘示弱,通過提升自身的科技濃度,爭奪科技戰場的主動權。
以巨子生物、愛美客、昊海生科等為代表的國內廠家,2023年研發投入同比大幅增長,巨子生物的研發投入同比增長高達81%,而愛美客和昊海生科的研發投入也分別增長了39%和27%,展現出國貨企業的科技實力和創新活力。
科研的投入也結出了碩果。巨子生物于今年1月公布了一項雙光子顯微成像技術,通過這項技術可以直觀地觀察到膠原蛋白在皮膚中的透皮吸收過程,以及它如何真正促進肌膚膠原的生成。這一技術的出現有效論證了重組膠原蛋白的實際功效,為膠原蛋白產品的研發和應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持。
除了產品研發,國貨企業也在品牌建設方面下足了功夫。愛美客在2023年末推出的三款新護膚品牌“愛芙源”、“嗨體護膚”和“嗨體熊貓護膚”,分別定位醫美術后修復、眼部護理和頸部護理,豐富了愛美客的產品線,進一步提升了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化妝品、藥企競相布局醫美
除了上述企業外,一些化妝品企業也正積極布局醫美領域,探索新的增長點。如丸美股份(603983.SH)于2023年9月推出了Ⅱ類醫療器械新品,包括醫用重組膠原蛋白貼敷料和液體敷料,正式進軍輕醫美市場。貝泰妮(300957.SZ)也推出了定位為“醫美搭檔”的高端專業護膚品牌AOXMED璦科縵,以滿足消費者對專業美容護理的需求。
除了化妝品企業外,不少藥企也紛紛涉足醫美領域。華東醫藥(000963.SZ)是較早布局醫美的藥企,其推出的少女針已正式銷售。其他藥企,如康哲藥業(00867.HK)、江蘇吳中(600200.SH)也在醫美領域有所涉獵。
2023年5月,康哲藥業附屬公司康哲美麗與西宏醫藥建立合作,引進了注射用聚左旋乳酸微球填充劑(俗稱“童顏針”)。隨后在今年1月,康哲藥業再次宣布與西宏醫藥達成合作,康哲美麗獲得了注射用聚己內酯微球填充劑(俗稱“少女針”)及注射用羥基磷灰石微球填充劑(俗稱“微晶瓷”)在中國大陸等地區的獨家許可權利,進一步豐富了其在再生類醫美領域的產品線。
此外,江蘇吳中的孫公司達透醫療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其產品“聚乳酸面部填充劑 AestheFill”(俗稱“童顏針”)在今年1月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醫療器械注冊證》,標志著公司在醫美領域的管線穩步推進。
隨著這些企業在醫美領域的布局和拓展,市場可以預見醫美市場將迎來更加繁榮和活躍的未來。但繁榮背后,也潛藏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首當其沖的是醫美服務水平。整形科與皮膚科醫生作為醫美服務的主力軍,他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對于保障服務的質量至關重要。然而,我國符合醫美行業規范的專業醫療從業人員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
據《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2022》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整形外科醫院和美容醫院的注冊執業醫生數量分別為3375人和16877人,注冊護士數量分別為2606人和13240人,合計符合醫美行業規范的專業醫療從業人員僅36098人。
企查查數據顯示,當年合規注冊的醫療美容機構共1.5萬家,這意味著專業醫療從業人員的數量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這種人才短缺的現象可能會影響到醫美服務的質量和安全性,給消費者帶來潛在的風險。
其次,低價醫美現象也給市場帶來了不小的沖擊。一些醫美機構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可能會采取不正當的手段來降低成本,例如使用非正規渠道的醫療器械和藥品、重復使用一次性醫療器械、減少服務流程等。
2022年的315晚會上,央視就曝光了大量未取得械字號正規備案的“注射劑”。2023年9月,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發布的《醫療美容網絡輿情簡報》再次指出,“非法或過期藥械”問題仍然是醫美機構管理違規中的最大癥結所在。(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