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蔡俊
愛博醫療(688050.SH,下稱“公司”)和眼科器械行業,或到了一個非轉不可的路口。
今年2月,公司公開業績快報,2023年營業總收入、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9.5億元、3.04億元,各自同比增長64.18%、30.83%。
其中,“普諾明”等系列人工晶狀體、“普諾瞳”角膜塑形鏡的收入增速分別超40%、25%。2022年,該兩個業務收入分別為3.53億元、1.7億元。以此計算,2023年兩個業務收入分別為4.94億元、2.1億元,各自占收入的52%、22.1%。
高增長的業績背后,其實愛博醫療有所憂慮。行業老大歐普康視陷入增速瓶頸,公司相關業務的護城河也將在進口品牌的降價策略下動搖。無論行業還是自身,找到一個新的著陸點迫在眉睫。
專業化的最后余光
眼科器械有兩大產品,一個是用于視光(治療近視)的角膜塑形鏡,一個是用于手術的人工晶狀體。
兩大產品,催生多個百億市值的上市公司。行業老大歐普康視,2023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13.2億元,主要來源就是角膜塑形鏡。
相比之下,愛博醫療切入同類產品稍晚,但也形成規模。2022年,公司同類產品收入超億元,同時也遇到從醫美賽道切換而來的昊海生科,并逐漸糾纏。
2022年,公司公告稱昊海生科的子公司亨泰視覺銷售的“邁兒康myOK”侵害其同類產品的三項專利,并提起訴訟。
次年,亨泰視覺在官方平臺發布《再致“myOK邁兒康”合作伙伴的公開信》,顯示國家知識產權局已作出決定,案件中公司所稱被侵權的三項專利本身均存在有效性問題,其中兩項專利被宣告全部無效,一項專利的核心部分也被宣告無效。
一系列的事件后,公司角膜塑形鏡的收入增速也明顯放緩,2022年和2023年分別為62.09%和25%。不光自己,老大哥歐普康視也有點“賣不動”,2023年前三季度同類產品的銷售額僅小幅增長4.46%。
實際上,愛博醫療的真正著陸點,還是人工晶狀體。公司是唯一的中高端國產玩家,借由產品力和性價比,通過地方集采打開了成長空間,加速了產品入院,吃下了進口產品的份額。
東亞前海證券在研報中統計,人工晶狀體集采已覆蓋全國所有省市。2021年以來,公司中標安徽、江蘇、京津冀、福建、東北和西北聯盟等省份或區域,平均降價幅度40%-60%。以價換量后,2021年到2023年公司該業務的收入增速分別實現36.37%、15.77%、40%。
相比之下,昊海生科走了另一條路,并有過元氣大傷。
2021年,該企業獨家經銷美國Aaren品牌,人工晶狀體收入3.33億元,略超愛博醫療。2022年,其解除經銷協議,業務收入下滑至2.8億元,被公司超越。2023年上半年,其控股子公司英國Contamac海外發力,業務收入實現2.04億元,仍低于公司。
三年時間,愛博醫療的人工晶狀體迅速崛起,有自身優勢,也有行業紅利,還有同行反襯。不過,好日子終會消逝。
2023年11月,美國愛爾康中標中高端的人工晶狀體集采,三焦點品種從2.3萬元降至不到9000元,雙焦點品種報價不到1800元,甚至低于公司。
過去,愛博醫療的優勢都是建立在相對進口產品的物美價廉。如今,進口產品也化身“價格屠夫”,留給國產的空間還有多少遐想。
這一點,老大哥歐普康視已給出回答,即眼科器械將從專業化發展到消費化。近年來,該企業不僅收購和增設眼科醫院、診所,而且銷售蒸汽眼罩、葉黃素、護眼臺燈等。
消費化之角力美瞳
眼科消費化的趨勢到來,愛博醫療把著陸點放在隱形眼鏡。
2021年,公司收購主營美瞳(彩色隱形眼鏡)業務的天眼醫藥,并接連獲批上市日拋、月拋、半年拋等品種。收購前,天眼醫藥年產美瞳1000萬片。收購后,公司決定擴產3000萬片。
2023年,公司收購同樣主營美瞳業務的優你康,后者擁有7張隱形眼鏡三類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彩片覆蓋日拋、月拋、半年拋等。相比天眼醫藥,優你康的品種、產能、渠道等更為成熟。
愛博醫療的押寶策略,已清晰可見。站在投資角度,截至2023年三季度,公司商譽0.53億元,較年初增長152.4%。
東亞前海證券在研報中統計,國內美瞳市場規模超150億元,主要被中國臺灣、韓國等廠商占據,境內廠商的占比不到10%。
需要指出,目前國產美瞳生產商主要以OEM代工為主,包括天眼醫藥和優你康等。因此,產能在起步階段至關重要。
公司披露,天眼醫藥處于爬坡階段,離設定的目標還有一定距離。收購優你康的初衷,包括迅速擴大產能,同時與天眼醫藥形成產品線互補,更有利于市場推廣。未來,兩個收購標的將在滿產前提下,在市場渠道、采購成本、研發等方面進行整合。
業績快報中,公司提到視力保健產品(隱形眼鏡及隱形眼鏡護理產品等)的收入占比超15%。以此計算,2023年該板塊收入超1.4億元。
截至2023年上半年,天眼醫藥收入0.16億元,凈利潤-584.16萬元。同期,優你康收入0.25億元,凈利潤-0.23億元。可以判斷,美瞳OEM擴產的規模效應初顯,但對凈利潤的承壓也需要關注。
這一點,愛博醫療在快報里也表示,2023年年凈利潤增速低于收入增速的原因,為隱形眼鏡業務處于快速擴張初期,受規模效應、產線調試及品牌營銷等影響,前期盈利能力較弱。
實際上,老對手昊海生科也曾覬覦過美瞳賽道。
2021年,該企業以4164.09萬元收購鑫視康的60%股權,后者有四款美瞳產品的工藝技術,以OEM代工為主。次年,其又出售所持鑫視康的全部股權,轉讓價4164萬元。
一進一出,昊海生科做了“虧本”生意。公告顯示,由于管理背景、文化等方面的差異,該企業認為鑫視康的整合效果較難達到預期目標,且發展前景存在一定不確定性,因此決定轉讓。
老對手折戟,愛博醫療的美瞳野心還不止于此。公司披露,開展OEM之余,還打造了自有品牌奧克拉,這意味著其與博士倫、強生等大牌站在了相同的角力場。
京東商城顯示,奧克拉年拋1片(日戴型、透氧量608Dk/t、含水量38%)約130元,價格與博士倫同類產品持平。又一個國產與進口的較量,或才開始。
而站在資本角度,歐普康視和公司的估值,或從醫療類逐步靠攏消費類。其實,昊海生科的醫美同行華熙生物就是一個例子,從玻尿酸的醫美逐步切換至美妝的消費。(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