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謝瑩潔
中國ETF規模在不到五年的時間里飆升數倍,個人投資者已超越機構成為主力軍。截至4月29日,境內ETF總規模已突破4萬億元,創歷史新高。與此同時,具備更強策略靈活性與適配個人投資者需求的場外指數基金,也正快速發展。
規模迅猛增長背后,ETF已成為包括國家隊在內的各路資金借道入市的重要工具,被視為類“平準基金”的主要載體。從最新披露的公募基金2025年一季報來看,今年一季度,中央匯金大手筆增持了多只滬深300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
以中央匯金為代表的中長期資金逆勢增持,釋放出明確的政策維穩信號。研究機構指出,每當重要權重指數在盤中下跌時,以滬深300 ETF為代表的部分ETF總會在尾盤出現成交量的短期迅速放大,最終使得滬深300和上證指數基本平盤或者錄得微幅。?
大手筆增持ETF
近年來,國內指數基金市場快速擴容,場內ETF成為指數投資的首輪主要推動力。日前,中央匯金公司發布公告稱,已再次增持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并表示未來將繼續增持,堅決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這一消息在市場中引發了廣泛關注,也為近期波動的 A 股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央行發布消息稱,堅定支持中央匯金公司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場指數基金,并在必要時向中央匯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貸款支持,堅決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中央匯金公司也公告,表示維護資本市場穩定資金來源充足。
中央匯金成立于2003年12月,代表國家依法行使對國有商業銀行等重點金融企業出資人的權利和義務。作為國家出資設立的國有獨資公司,中央匯金一直被視為資本市場的“穩定器”。其增持 ETF 的行為,不僅是對當前 A 股市場配置價值的充分認可,更是向市場傳遞出強烈的政策維穩信號。在全球金融市場劇烈波動的背景下,中央匯金的這一舉措顯得尤為重要。
市場將此次“國家隊”出手解讀為“中國版平準基金”入市。華創證券分析稱,相比于2024年“924”行情,本輪政策銜接更為通暢,表現為央行再貸款→匯金公司→匯金公司增持多體量ETF,以及央行再貸款→國新、誠通國資運營投資平臺→相關央國企回購,整體形成了較為通暢的央行資金入市流動性支持工具。
事實上,中央匯金的增持行為并非偶然。近年來,隨著 A 股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國際化進程的加速,市場波動也日益頻繁。中央匯金通過增持 ETF,不僅能夠有效平抑市場的異常波動,還能為市場提供增量資金,增強市場的流動性和穩定性。
維護資本市場穩定
從增持標的來看,中央匯金此次主要瞄準了滬深 300ETF 等核心寬基指數。這些指數涵蓋了滬深兩市的主要成分股,具有很強的市場代表性和投資價值。增持這些 ETF,不僅可以穩定指數、穩定大盤,還能向市場傳遞出對優質資產的長期看好信號。
中信證券發布研報稱,2023年10月以來,中央匯金通過增持ETF有效穩定資本市場預期、提振投資者信心。根據公募基金2023年第四季度至2025年第一季度披露的持有人數據,匯金持有的ETF份額未曾出現環比凈減少的情況,諸如“匯金通常在市場階段性上漲后賣出”等傳言與實際情況完全不符。
“2025年4月以來,匯金持有的ETF獲明顯的資金凈流入,且結構上更加均衡。A股也是中國應對貿易戰中提振信心的關鍵環節,應充分相信國家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的決心。”中信證券認為。
2024年基金年報顯示,“國家隊”機構頻繁現身ETF持有人名單。以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為例,中央匯金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于2024年底增持近260億份,使該公司合計持倉占比超過69%。除中央匯金外,中國國新、中國誠通等國資背景長線資金也增持ETF,成為股票型ETF的重要持有人。
以中央匯金為代表的中長期資金逆勢增持,釋放出明確的政策維穩信號。據招商證券策略團隊觀察,每當重要權重指數在盤中下跌時,以滬深300 ETF為代表的部分ETF總會在尾盤出現成交量的短期迅速放大,最終使得滬深300和上證指數基本平盤或者錄得微幅。
值得注意的是,4月18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再次強調“要持續穩定股市”,并將“持續穩定股市”置于“持續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之前。A股也是貿易戰當中的關鍵環節,應充分相信國家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的決心。
在產業資本方向,天風證券發布的數據顯示,產業資本由凈減持轉為凈增持。其中銀行、電子、紡織服飾行業凈增持規模領先,而傳媒、農林牧漁、食品飲料行業出現小幅凈減持。這是自2024年10月以來首次出現凈增持情況,顯示市場信心有所恢復。
在貨幣環境上,華西證券認為,昨天MLF的超額續作或是央行進一步落實適度寬松的序曲。前期受到匯率壓力、長端利率過快下行等因素的制約,“寬貨幣”的執行進程相對停滯,目前隨著匯率約束松綁,央行在國內目標或也由債市防風險轉為經濟穩增長,其余“寬貨幣”舉措有望陸續落地。考慮到5月為政府債供給大月,凈融資規模或達1.5萬億元,降準依舊可期。(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