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承承. 編輯丨李壯
在利好因素持續發酵下,光伏設備行業景氣度持續修復。
近兩年,供需失衡讓光伏設備行業“內卷”加劇,子行業中的硅料硅片、光伏電池組件等細分領域不僅整體營收在2024年出現大幅下滑,且整體業績也大幅虧損。如今隨著2024年下半年光伏行業自律行動的展開,特別是2025年上半年“搶裝潮”的影響,光伏設備行業2025年一季度營收和業績同比回暖的公司明顯增多。在行業景氣度回升下,機構的關注度也明顯升溫,行業內超過八成公司在二季度獲得機構調研。
業績改善預期正在增強
在供需錯配的大背景下,光伏產品價格在2024年出現了大幅調整。據硅業分會數據,截至2024年底,硅料價格、硅片價格、電池片價格、組件價格降至3.45萬元/噸、1.10元/片、0.28元/w、0.68元/w,較年初時的價格降幅分別為41%、38%、20%、31%。
產品價格的大幅下跌,讓光伏設備生產企業的業績出現了明顯調整。據Wind數據,光伏設備行業的68家上市公司中,2024年僅22家能夠實現營收同比增長,占比32.35%;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的公司14家,占比20.59%。要知道,在之前的2023年,實現營收增長的公司多達52家,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的也有41家。
進入2025年后,隨著光伏產業自律行為的持續,以及更多光伏企業將產能布局從扎堆東南亞向全球更大范圍鋪開,光伏產業的供需錯配情況有所改善。而年初發布《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和《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政策,更是讓光伏市場涌現出一波“搶裝潮”,部分產品價格上漲導致相關公司業績有一定程度修復。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收同比增長的光伏設備公司提升至31家,占比達45.6%;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的公司提升至27家,占比39.7%。
相較同比數據的改善,單季業績環比數據更為樂觀。統計數據顯示,在光伏設備行業的的五大子行業中,硅片硅料行業的7家公司今年一季度全部實現單季業績環比增長;光伏電池組件行業的22家公司有15家實現業績環比增長;光伏輔材行業的18家公司中有14家實現單季業績環比增長;逆變器行業的9家公司有5家實現單季業績環比增長;光伏加工設備行業的12家公司有10家實現單季業績環比增長。
“雖然光伏設備行業整體的供需平衡仍有待時日,但度過周期底部的預期在增加,行業價格有望在2025年企穩。”對于光伏設備行業景氣向好原因,財信證券在研報中稱:一方面,組件價格已降至現金成本附近,企業稼動率和經營周期均有放緩,價格競爭的烈度或下降。另一方面,在宏觀層面和行業層面,防止“內卷式”同質化競爭正凝聚越來越多的共識。“產業鏈周期探底特征明顯,企業盈利開始出現分化,估值勝率步入配置區間。”
合同負債整體規模恢復增長
體現光伏設備行業景氣度變化的指標還有合同負債,其是企業已收或應收客戶對價而應向客戶轉讓商品的義務。據Wind數據顯示,在光伏行業產品價格“內卷”嚴重的2024年,需求的不足讓光伏設備行業的整體合同負債規模出現了大幅下降,由2023年的1107.26億元下降至2024年的823.7億元,規模減少了283.9億元,下降幅度達25.64%。
在單家公司合同負債變化上,光伏設備行業的68家公司中有44家公司的合同負債規模較2023年出現減少,其中,晶盛機電、捷佳偉創、隆基綠能是合同負債減少最多的前三家公司,合同負債分別減少了50.96億元、50.04億元、41.54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合同負債減少的44家公司中,有32家公司營收出現了同比下滑、34家公司歸母凈利潤出現同比下滑。
不過,隨著2024年下半年以來多重利好因素的出現,2025年一季度,光伏設備行業公司合同負債下降的公司數量縮減至29家。
在2025年一季度合同負債增長的公司中,陽光電源、隆基綠能、通威股份、天合光能、協鑫集成是合同負債提升最多的公司,合同負債在一季度分別提升了12.50億元、11.25 億元、10.55億元、7.91億元、7.24億元。其中,陽光電源隸屬于逆變器行業,通威股份隸屬于硅料硅片行業,余下的3家均為光伏電池組件行業。
雖然光伏設備行業整體合同負債規模由2024年末的823.7億元提升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848.2億元,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光伏設備5個子行業中,光伏加工設備子行業拖累了光伏設備行業合同負債的提升。
統計數據顯示,在光伏設備的5個子行業中,逆變器行業合同負債規模由2024年的110.34億元提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125.91億元,其是光伏設備5個子行業中唯一一個連續兩期財報合同負債上升的行業;硅料硅片、光伏電池組件、光伏輔材行業的合同負債規模由2024年的55.03億元、232.58億元、5.86億元,提升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70.49億元、270.76億元、10.07億元。而2024年、2025年一季度營收和業績表現還不錯的光伏加工設備行業成為光伏設備5個子行業中唯一的合同負債連續兩期減少的子行業,其2024年、2025年合同負債分別相比上一年減少了173.44億元和48.92億元。
此外,光伏設備行業的68家公司中, 2024年合同負債下降超過10億元的公司有11家,其中有6家企業隸屬于光伏加工設備子行業,分別為晶盛機電、捷佳偉創、拉普拉斯、京山輕機、連城數控、奧特維。此外,在2024年、2025年一季度合同負債規模持續下降的15家光伏設備公司中,隸屬光伏加工設備子行業的公司也多達9家,在光伏加工設備子行業12家公司中占比達75%。
在合同負債下降的公司中,奧特維是連續兩期合同負債出現下降的公司,其合同負債2023年有39.07億元,而到了2024 年、2025年一季度,分別只有26.35億元、25.77億元。基本面表現上,奧特維2024年營收增速排在了光伏設備行業68家公司前列,但其業績增速卻僅有1.36%,而其2023年時的營收和業績增速分別為78.05%和76.1%。2025年一季度,奧特維的營收和業績表現再次下滑,分別同比負增長21.9%和57.56%。
奧特維在2024年年報中表示,2024 年,公司主要產品應用的光伏行業面臨產能嚴重過剩,擴產速度放緩。2024年度,公司簽署銷售訂單101.49億元(含稅),比2023年度下降22.49%;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手訂單118.31億元(含稅),比2023年度下降10.40%。公司2024年新簽訂單總額有所下降,主要是光伏行業的訂單下滑所致。
表1 ?連續兩期財報合同負債持續增長的光伏設備公司
數據來源:Wind
八成公司在二季度獲得機構調研
在基本面的改善下,機構對光伏設備公司的關注度明顯增多。據Wind數據,今年一季度,機構僅對19家光伏設備公司進行了調研,其中,光伏電池組件的橫店東磁、天合光能、晶科能源、阿特斯,硅料硅片行業的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獲得較多關注,這些公司被調研次數均在2次以上。
隨著2024年報和2025年一季度財報陸續披露,機構對光伏設備公司的調研力度明顯加大。統計數據顯示,二季度以來,有55家光伏設備公司獲得機構調研,行業內標的公司占比80.88%。其中,隸屬光伏電池組件行業的天合光能、鈞達股份,光伏加工設備的高測股份被調研次數均在3次以上。此外,晶科能源、晶盛機電、陽光電源、奧特維、邁為股份等11家公司被調研次數也有2次。
從機構關注的公司來看,天合光能和橫店東磁是年內機構調研次數最多的2家公司,被調研次數均為6次。其中,天合光能在一季度和二季度均被調研了3次,而橫店東磁的調研則主要集中在一季度,達5次。
對于天合光能的調研,機構最新關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資本開支、新技術布局、光伏全球市場需求、儲能、關稅影響等問題上。其中在資本支出上,天合光能表示,“公司訂單以現金流為本來應對行業壓力,2024年的經營性現金流80億元仍保持較好水平。2025年一季度現金流也同比有較大的改善。長期負債當前在有息負債占比處于較好的結構狀態,2025年也沒有規模性的資本開支計劃,會保持較好的現金流水平。”
對于光伏全球市場需求問題,天合光能表示,“2025年全球的市場需求預計還會保持一定的增幅,新興市場預計增速較快,中東非預計有30%以上的增速,亞太預計也有兩位數的增速,中國預計也有正的增速,美國主要受稅率影響,還有待觀望。”
相比天合光能和橫店東磁的6次調研,鈞達股份在上半年被調研次數僅有4次,排在了調研次數榜的第6位,但其在二季度被調研次數上,卻與天合光能、高測股份一樣多,均為3次。
機構對鈞達股份的業績變動、港股項目進展、海外市場盈利情況、關稅政策影響等問題關注度很高。在海外市場問題上,鈞達股份表示,“2025年一季度,公司海外市場銷售占比從2024年23.85%大幅增長至58.00%。其中,印度、土耳其、歐洲等主要海外市場占有率行業領先。未來隨著海外各區域市場逐步興起,公司將持續加強海外市場開拓力度,不斷滿足海外市場持續增長的光伏電池需求,持續提升公司海外銷售占比。”
在關稅問題上,鈞達股份表示,“美國對中國地區早有較高的關稅壁壘,公司過去及現在并無電池產品出口到美國,因此美國關稅政策對公司當前業務并無影響。”
表2 ?機構二季度以來調研次數2次以上的公司
數據來源:Wind
(本文已刊于05月24日出版的《證券市場周刊》。文中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作買賣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