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奶酪行業競爭愈發激烈,特別是新興品牌的發展更是不容樂觀,在此情況下,個別企業就踏上了“劍走偏鋒”之路。
“在妙可藍多的帶動下,奶酪成為中國乳業增長非常迅速的一個細分領域,不僅帶動伊利、蒙牛等老牌企業紛紛加碼,還催生了一大批新興品牌。”快消行業分析師康定平表示,在品牌數量迅速擴容的過程之中,疊加消費降級,奶酪市場增長速度慢了下來,“新興品牌在研發、工廠等方面缺乏競爭優勢,所以這幾年的日子都不太好過,被迫干了一些出格的事情。”
9月30日,奶酪博士(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和奶酪博士(安徽)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統稱“奶酪博士”,在《文匯報》刊發《聲明》,承認對妙可藍多構成商業詆毀,造成不良影響。
《聲明》顯示,奶酪博士(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和奶酪博士(安徽)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統稱“公司”)根據(2023)滬0120民初14965號民事判決書第一項判決要求,在此為上海妙可藍多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消除影響。
據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此前公布的行政處罰書顯示,2022年7月22日至2022年8月25日,奶酪博士通過實際控制的三個短視頻賬號發布自有“奶酪博士奶酪棒”產品的宣傳視頻。
該宣傳視頻中含有“你買過這種水酪棒嗎?不要再買這種一晃就掉的奶酪棒了,里面大部分都是水,像我們奶酪博士的奶酪棒,口感就綿密多了”等誤導性信息,同時還展示了“百吉福棒棒奶酪”產品及棒體、“妙可藍多奶酪棒”包裝及價格標簽。而上述視頻由奶酪博士自行設計、制作、發布。
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認為,奶酪博士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或者誤導性信息,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有關規定,對其罰款10萬元。
不久后,奶酪博士(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和奶酪博士(安徽)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遭到上海妙可藍多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起訴,案由為“商業詆毀糾紛”。
奶酪博士于2022年在三個短視頻賬號發布的內容中含有誤導性信息,對上海妙可藍多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構成商業詆毀,造成了不良影響。對此渠道存在的產品宣傳方式失當,公司了解情況后已經第一時間嚴肅整改,停止不良影響并已誠懇接受了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行政處罰。
“奶酪博士及其創始人陳昱樺必須深知并感恩,沒有妙可藍多,就沒有今天如此規模的奶酪市場,因此,奶酪博士作出如上行為,既擾亂了奶酪行業的有序競爭,也是缺乏職業底線的行為。”康定平表示,各大奶酪企業都有不同品類、價格各異的產品,因此,奶酪企業在宣傳自身產品的時候,可以“自吹自擂”,但沒有必要“踩著別人往上爬”,這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則認為,奶酪博士擾亂奶酪市場公平競爭,其以不正當競爭方式宣傳極不明智,不僅不能達到預期目的,品牌信譽與形象也大打折扣。
開資料顯示,奶酪博士的主體公司奶酪博士(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董事長陳昱樺合計持股近46%,至今共獲得3輪融資。2020年,奶酪博士獲得挑戰者創投2000萬元天使輪融資,2021年獲得紅杉中國種子資金、萬物資本、星納赫本Pre-A輪融資,2022年獲得今日資本、SCEPHolding戰略融資。
為了擴大影響力,奶酪博士也在聘請代言人。目前,前中國女籃國家隊隊長陳楠已經成為奶酪博士品牌摯友和高鈣推薦官。
奶酪博士創始人兼CEO陳昱樺坦言,如果一個品牌無法把品質牢牢握在手里,是無法走得長遠的。他還多次表示,奶酪博士要做“配料表純凈”的產品。但成立之初,奶酪博士并無自建工廠,其產品主要依賴第三方代工。
由于代工生產一直不受到消費者的待見,所以奶酪博士也自建了生產線,但仍有眾多產品屬于代工生產。但妙可藍多在對外營銷上,從沒有就此貶低奶酪博士,盡顯了龍頭企業的責任與擔當。
“奶酪博士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或者誤導性信息,損害妙可藍多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這是絕不可以接受的事情,作為創始人兼CEO的陳昱樺更應該帶頭反思,而不是害怕甚至惡意揣測媒體關于此事的報道。”康定平直言,人在做、天在看,不走正道,注定會受到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