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灣商業觀察》施子夫
12月2日,北交所網站披露北京天廣實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廣實)在北交所上市的審核問詢函。北交所主要從業務與技術、公司治理與獨立性、財務會計信息與管理層分析及募集資金運用及其他事項四個方面對天廣實進行了關注。
公開信息顯示,2024年11月4日,天廣實的北交所IPO獲受理。在闖關北交所之前,天廣實還曾謀求科創板及港交所上市,不過均遭折戟。
01
無商業化,持續虧損9.5億
天廣實公司是一家專注于創新型抗體靶向藥物研發及產業化的生物制藥企業,主要從事創新藥開發業務,并依賴現有生產設施及產能對外承接少量CDMO業務。公司核心產品MIL62是自主研發的一種創新型第三代CD20重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
根據招股書介紹,天廣實的主要產品MBS303/MSC303是基于多特異性抗體技術平臺研發的創新型CD20/CD3 雙特異性抗體,在與靶向細胞有強結合力的同時與T細胞有適度的結合力,保證抗體對T細胞靶向特異,具有溫和而持續的激活和殺傷能力,能夠有效緩解CD20陽性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和免疫性腎小球腎炎患者的癥狀。
主要產品MBS314是一種針對多發性骨髓瘤的創新型GPRC5D/BCMA/CD3三特異性抗體,更有效克服腫瘤異質性以徹底清除患者體內腫瘤細胞殘留,增強產品的抗腫瘤效果同時提升治療的安全性,為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提供優選解決方案。
報告期內,天廣實的核心及主要產品均處于研發階段,尚未上市實現銷售,公司主要通過向客戶收取許可費、提供醫藥研發服務(CDMO業務)、轉讓研發成果取得少量收入。
從2021-2023年以及2024年1-6月(以下簡稱,報告期內)公司來自研發服務收入的金額分別為375.4萬元、1437.54萬元、2766.95萬元和66.91萬元,2021-2023年,來自許可費的收入分別為1031.88萬元、457.62萬元和1935.7萬元。另外,2023年天廣實技術成果轉讓收入為1555.68萬元。
而在凈利潤層面,截至招股書簽署日,公司核心及主要產品尚未獲得上市批準,尚未開展新藥上市相關商業化活動,由此公司也錄得持續虧損的現狀。
報告期內,天廣實的凈虧損分別為3.18億元、2.6億元、2.41億元和1.31億元,扣非后歸母凈虧損分別為3.39億元、2.67億元、1.85億元和1.26億元。三年六個月的時間,天廣實合計虧損9.5億元,截至2024年6月,公司累計未彌補虧損15.64億元。
天廣實在招股書中表示,在核心及主要產品上市前,公司未來經營虧損將可能持續增加,公司未盈利狀態仍將在一段時間內存續并可能繼續擴大。若公司核心及主要產品的上市進程受到較大程度的延遲或無法獲得上市批準、獲批上市后商業化進展嚴重不達預期,則可能導致公司觸發北交所退市的相關條件。
同時,公司方面還提及到,公司擬采用北交所第四套上市標準的生物醫藥行業公司。據了解,《北京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試行)》第 2.1.3 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的公開發行并上市的市值及財務指標標準:“預計市值不低于15億元,最近兩年研發投入合計不5000萬元”。
02
從科創板、港交所再轉北交所,募資額減少近八成
從成立至今,天廣實一直專注于藥物研發,因而研發投入不斷增加。報告期內,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2.19億元、1.81億元、1.99億元和9709.04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1557.05%、951.09%、311.38%和6629.37%,研發費用主要包括測試與技術服務費、職工薪酬、直接投入、折舊攤銷、股權激勵費用和其他。
從費用構成來看,在研發費用中,測試及技術服務費金額分別為6921.32萬元、6616.71萬元、6688.64萬元和3381.31萬元,占比超過30%;職工薪酬分別為5234.88萬元、5481.82萬元、4524.17萬元和2626.89萬元,占比超過20%。
不難看出,報告期內,天廣實研發投入中直接材料投入、折舊攤銷金額逐年減少,其中2021年合計7002.32萬元,2023年合計2800.04萬元。
在12月2日北交所下發的審核問詢函中,北交所就研發投入問題要求天廣實說明:測試和技術服務費核算合規性、職工薪酬及股份支付金額核算準確性、直接投入及折舊攤銷金額逐年減少的原因、合作研發支出分攤方式、研發投入核算內控規范性等問題。
持續虧損且并無主營業務收入下,天廣實的核心及主要產品均產生自銷售收入前,也因此,公司期內現金流錄得流出狀態。報告期各期,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2.05億元、-1.8億元、-1.75億元和-5453.93億元。
天廣實表示,公司產品成功上市前,公司營運資金主要依賴于外部融資,如經營發展所需開支超過可獲得的外部融資,將會對公司的資金狀況造成壓力。如公司無法在未來一定期間內取得盈利或籌措到足夠資金以維持營運支出,公司將被迫推遲、削減或取消公司的研發項目,影響在研項目的研發及商業化進度,從而對公司業務前景、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構成不利影響。
另外由于持續虧損,天廣實也主要依靠外部融資緩解資金壓力。
根據天眼查顯示,2016年5月,天廣實完成超1億元的A輪融資,投資方冪方健康基金。2017年1月,天廣實的B輪融資交易金額2.7億元,投資方包括高特佳投資、嘉實投資、冪方健康基金、亦莊國投和賽盈資本。
2020年4月天廣實完成11.3億元的C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中金資本、醴澤資本、中信證券、國投創合、清池資本、亦莊國投等。
除了外部融資,天廣實自身多次沖擊資本市場也受到外界關注。
2020年9月,天廣實的科創板IPO獲上交所受理,保薦機構為中金公司。在上交所下發審核問詢函后,2021年3月,天廣實撤回科創板上市申請。
2021年7月,天廣實選擇沖刺港交所,擬港股主板上市,后無下文。
2023年3月7日,天廣實在新三板掛牌,同時公司還存在兩次以定向增發方式募集資金的行為。兩次定向募資金額分別為1.5億元、2.18億元,合計3.68億元。
此次IPO,天廣實計劃募資3.49億元,其中2.89億元用于創新生物藥研發及臨床項目投入,6000萬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值得關注的是,與四年前遞表科創板時的15.90億元募資額相比,天廣實此次大幅減少了近80%。(港灣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