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灣商業觀察》施子夫
2024年12月26日,廈門恒坤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坤新材)遞表科創板,保薦機構為中信建投證券。
據天眼查顯示,恒坤新材成立于2004年12月。公司致力于集成電路領域關鍵材料的研發與產業化應用,是境內少數具備12英寸集成電路晶圓制造關鍵材料研發和量產能力的企業之一。公司產品主要應用于先進NAND、DRAM存儲芯片與90nm技術節點及以下邏輯芯片生產制造的光刻、薄膜沉積等工藝環節,系集成電路晶圓制造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公司已量產供貨產品包括SOC、BARC、i-Line光刻膠、KrF光刻膠等光刻材料以及TEOS等前驅體材料。
01
增收不增利,毛利率也大幅波動下滑
財務數據層面,2021年-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41億元、3.22億元、3.68億元和2.38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012.86萬元、1.01億元、8984.93萬元和4410.44萬元。
不難看出,在2022年公司營收和凈利潤大幅增長后,2023年則表現出增收不增利的窘境。
恒坤新材表示,2022年,隨著下游客戶需求的增長及公司自產規模的擴大,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較上年度同比快速增長。2023年,公司自產業務收入仍保持增長,但受下游終端消費市場周期性影響,部分客戶對引進光刻材料和前驅體需求下降,公司整體營業收入增速有所下降,營業毛利與上年度基本持平。同時,隨著公司自產業務的不斷擴張和研發投入持續增加,公司銷售、管理及研發費用合計較上年度增加了3028.54萬元,導致公司當期凈利潤較上年度有所下降。
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成本分別為4314.30萬元、8815.26萬元、1.39億元和1.08億元;銷售費用分別為2174.00萬元、2981.26萬元、3412.96萬元和1678.12萬元,銷售費用率分別為15.40%、9.27%、9.28%和7.05%;研發費用分別為2999.31萬元、4274.36萬元、5366.27萬元和3515.51萬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21.25%、13.28%、14.59%和14.78%;管理費用分別為4091.62萬元、5071.59萬元、6576.51萬元和3669.09萬元,管理費用率分別為28.98%、15.76%、17.89%和15.43%。
招股書顯示,與同行業上市公司平均值相比,恒坤新材這三大費用率都顯得過高。同一時期,同行業上市公司銷售費用率平均值分別為3.82%、3.75%、4.08%和4.19%,研發費用率平均值分別為9.83%、7.58%、8.55%和9.14%,管理費用率平均值分別為7.89%、8.08%、8.26%和7.76%。
也就是說,截至2024年上半年,恒坤新材銷售費用率比同行均值高2.86個百分點,研發費用率比同行均值高5.64個百分點,管理費用率比同行均值高7.67個百分點。
此外,公司的毛利率期內也波動較大,分別為69.44%、72.60%、62.24%和54.60%。
報告期各期末,公司應收賬款賬面余額分別為2984.72萬元、4923.33萬元、9049.38萬元和1.02億元,應收賬款余額占當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21.14%、15.30%、24.61%和42.74%,2024年上半年達到新高。
值得關注的是,恒坤新材同一時期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為6.72次/年、8.14次/年、5.26次/年和4.95次/年,2024年上半年相較于2021年和2022年也大幅下降。
公司表示,(1)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增長較快,增長幅度高于應收賬款平均余額變動,導致應收賬款周轉率有所提升;(2)2023年,受第四季度客戶需求回暖影響,公司第四季度營業收入與上年同期相比有所增長,應收賬款期末余額增加,導致應收賬款周轉率有所下降。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應收賬款管理制度,定期與客戶進行對賬和催收,整體而言,公司應收賬款周轉情況較好。
02
一客戶合作存不確定性,償債能力弱于同行
與此同時,報告期內,公司前五大客戶(同一控制下合并計算)的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9.40%、99.22%、97.92%和97.35%,客戶集中度較高。
報告期內,公司對客戶C實現銷售收入分別為3109.06萬元、4307.83萬元、3308.90萬元和1213.76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2.89%、13.57%、9.15%和5.17%,隨著公司業務的快速發展占比逐年降低。報告期內,公司向客戶C銷售的主要產品分別采購自SKMP和Soulbrain,其中SKMP系SK集團下屬企業,且根據公司與Soulbrain簽訂的《生產技術轉讓協議》,公司自產TEOS可銷售至除三星、SK海力士及其所屬公司外其他所有境內晶圓廠及其海外子公司,并可在Soulbrain同意基礎上向境外其他非韓國、非Soulbrain客戶銷售。根據公開信息,SK海力士擬收購客戶C,該筆收購可能導致公司與客戶C之間的持續合作存在不確定性,進而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令外界有所擔憂的還有,恒坤新材的產能利用率都顯得偏弱,報告期內,SOC業務產能利用率分別為10.56%、20.87%、31.01%和47.79%;BARC業務產能利用率分別為0.92%、9.47%、19.26%和16.43%;TEOS業務產能利用率分別為0.85%、1.68%、26.30%和42.99%。
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KrF光刻膠業務產能利用率分別為1.58%、18.72%、17.39%,i-Line光刻膠業務產能利用率分別為4.67%、24.17%、17.33%。
另外在償債能力方面,恒坤新材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都遠弱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值,資產負債率在2024年上半年則又高于同行平均水平。
招股書介紹,為了滿足生產和經營的需要,公司不斷加大在長期資產方面的投資,導致2023年末和2024年6月末公司流動比率、速動比例低于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但資產負債率仍保持合理水平。
恒坤新材此次計劃募集資金12億元,其中4億元用于集成電路前驅體二期項目,1.93億元用于SiARC開發與產業化項目,6.07億元用于集成電路用先進材料項目。(港灣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