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尖網》/筆尖觀察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基金行業,管理凈值規模的大小一直是基金公司的重頭戲,在管規模大就意味著產生較大營收,反之則是“賠本賺吆喝”。然而,卻有部分基金公司的凈值規模逆勢下降,華富基金甚至清倉自家產品,最終令其年度管理規模的縮減值居行業之首。
華富基金為什么“自斷手腳”?背后有著怎樣的離奇故事?
凈值規模縮減251億元
隨著公募基金2024年四季報披露結束,基金公司旗下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等數據浮出水面。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截至2024年12月末,公募行業管理規模為32.83萬億元,較2023年末的27.6萬億元增加了5.23萬億元,增幅為18.95%。
然而,在行業管理規模整體上升的同時,華富基金旗下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卻逆勢下滑,并且成為去年下降規模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
來自同花順iFinD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年底,華富基金旗下管理的基金共計65只,其中非貨幣基金則有62只,包括10只股票型基金和23只混合型基金。對比2023年年底,管理基金的數量增加了4只,但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數量均沒有發生變化。
華富基金基金數量的增加,并沒有讓公司管理份額和規模同步上升,反而成為第一縮減基金公司。
華富基金管理的基金總份額由2023年年底的1093.74億份,縮減至2024年年底的842.36億份,整體凈贖回了251.38億份,總份額變化率為-22.98%。其中,混合型基金的份額由2023年年底的48.46億份縮減至2024年年底的32.17億份,凈贖回率為33.62%。
其管理的總資產凈值方面,由2023年年底的1127.04億元縮減至2024年年底的875.60億元,凈值規模縮減了251.44億元,遠超規模下降第二名,縮減幅度為22.31%。再以混合型基金為例,其管理的混合型基金規模為34.26億元,相比2023年年底的57.74億元,縮減了40.67%。
也就是說,華富基金旗下的混合型基金,在過去的2024年,管理的數量沒有發生變化,但管理規模實實在在下跌了四成。
緣何清倉自家產品
其實,基金凈值的漲跌很正常,但最讓人費解的是華富基金“自斷手腳”清倉自家的產品。
1月9日,華富基金旗下的華富國泰民安靈活配置混合披露了2024年四季度報,成為公募市場首只披露財報的權益類產品。備受矚目的是,這只基金出現了自己贖回自家產品的現象。
據華富國泰民安混合四季度報告,2024年四季度,華富國泰民安混合A份額累計上漲3.15%,基金C份額累計上漲3.04%。2024年全年來看,華富國泰民安混合A份額累計下跌2.35%,基金C份額累計下跌2.74%。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末,該基金A份額和C份額合計資產凈值為3504.86萬元,成為典型的“迷你基金”。該基金四季度財報中提到,從2024年10月9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末,華富國泰民安混合基金資產凈值已經連續60個工作日低于5000萬元,已經觸及了基金合同中基金生效條款的第二條約定的“連續60個工作日出現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應當向中國證監會報告并提出解決方案,如轉換運作方式、與其他基金合并或者終止基金合同等,并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進行表決”,華富基金正在準備做出處理方案。
《筆尖網》發現,其淪為“迷你基金”,與基金份額遭遇大量贖回有關,其中也包括了華富基金自己在高位贖回。
2024年四季度,華富國泰民安混合A份額和C份額合計遭遇了2300多萬份的贖回,申購只有700多萬份額,合計被凈贖回了1600多萬份。凈贖回的1600多萬份中,華富基金自己就占到了約35%。華富基金在2024年10月9日贖回了持有的該基金A份額422.44萬份,贖回了持有的基金C份額137.47萬份,合計約559.91萬份,贖回后,華富基金不再持有華富國泰民安混合。2024年10月9日當天,是華富國泰民安混合2024年基金凈值的一個相對高點。
華富基金高位清倉動作給華富國泰民安混合淪為“迷你基金”進而觸及合同中約定的條件“助了一把力”。是什么原因導致華富基金出現如此“清倉式”的贖回?成為基金市場的一個謎。
可以確定的是,自清倉自家產品后,該基金凈值出現了下跌,華富國泰民安混合A單位凈值由去年10月9日的1.1497元,跌至2025年2月6日的1.1139元,區間回報率為-3.11%;華富國泰民安混合C單位凈值由去年10月9日的1.1451元,跌至2025年2月6日的1.1079元,區間回報率為-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