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尖網》文/筆尖觀察
在資本市場的長河中,樂普醫療曾如一顆璀璨的明星,憑借其在心血管領域的優勢地位和一系列看似成功的并購舉措,被冠以“心血管第一股”的美譽,其并購“神話”也為市場所津津樂道。然而,時過境遷,如今的樂普醫療卻面臨著業績大幅滑坡的尷尬困境。
《筆尖網》關注到,樂普醫療是心血管疾病領域全生命周期的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業務板塊涵蓋醫療器械、藥品、醫療服務及健康管理。
年報顯示,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610,326.91 萬元,同比下降 23.5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24,693.77 萬元,同比下降 80.3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 22,143.04 萬元,同比下降 80.28%。實現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73,464.39 萬元,同比下降 25.82%。報告期末,公司總資產2,457,310.02 萬元,較期初下降 1.8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 1,520,142.14 萬元,較期初下降 4.85%;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 1.59%。
曾經樂普醫療在心血管領域深耕細作,憑借核心技術和產品,逐步站穩腳跟。其并購戰略更是被視作拓展業務版圖、提升競爭力的妙招。通過收購眾多相關企業,樂普醫療試圖整合資源,實現協同效應,打造心血管疾病全產業鏈的生態體系。
而并購帶來的商譽減值風險也如影隨形,《筆尖網》關注到,2024年基于公司的審慎評估,商譽和其他特定資產共發生減值損失合計 25,128.09 萬元,其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的影響為 21,666.94萬元。主要包括:收購蘇州博思美形成的商譽凈額為 8,910.17 萬元,計提減值準備 5,928.22 萬元,收購樂普裝備形成的商譽為 934.28 萬元,計提減值準備 366.56 萬元;公司的應急產品存貨經過審慎評估,計提減值準備 13,575.09 萬元;公司自研的新冠 POCT 無形資產計提減值準備 1,578.97萬元;公司購入的艾塞那肽及奈西立肽藥品的相關技術中止研發全額計提減值準備共3,679.24 萬元。
相關領域人士指出,對于醫療企業而言研發是企業前進的關鍵動力,加大對研發投入的力度,努力攻克關鍵技術難題,推出更多具有創新性和競爭力的產品是相關企業追尋的發展道路。只有憑借真正領先的技術,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雖然,樂普醫療的業績面臨大幅下滑的局面,但這也是轉變的好時機。希望樂普醫療能夠以此為契機,實現蛻變,重新找回昔日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