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尖網》/筆尖觀察
隨著市場震蕩及基金凈值下跌,基金公司的在管規模變動也是情理之中,且在基金行業中的排名也相對固定。然而,中庚基金卻打破了行業的這種規律,短短兩年,在管規模排名極速下滑43個名次。
事出反常必有妖!
在管規模排名極速下滑
截至2024年末,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32.83萬億元,在2024年6次刷新規模新高。較2023年末的27.27萬億元增長20.39%,較2022年末地25.75萬億元更是增長27.5%。其中,2024年的非貨管理規模共計18.66萬億元(不含估算),較三季度末略有下滑,較2023年末增長2.84萬億元,這一增量主要倚賴于債券基金和指數類產品的規模增長。
然而,并非所有公募基金均乘上了這波東風,有些基金公司管理規模不升反降。
《筆尖網》注意到,在2024年,可比的194家基金管理公司中,有69家占比35.57%的基金管理公司的在管規模出現了下滑,且有21家基金公司的規模排名下降超過10個名次。中庚基金在排名下滑的道路上一路領先。
具體來看,2024年年末,中庚基金旗下6只基金的總資產凈值136.45億元,與上年相比下降了167.18億元,變化率達到-55.06%;該基金公司在管規模行業排名為第131名,與2023年年末的第100名相比,下降了31個名次。規模排名在一年內出現超過30個名次的異動,在基金行業極為罕見。
如與2022年年末相比,中庚基金規模排名更是下滑43名。在2022年年末,該公司在管規模為363.28億元,業內排名為第88名。
從季度的規模變化上看,中庚基金管理規模已經連續7個季度下跌,中庚基金管理規模在行業中由2023年一季度末的第85位下滑至2024年四季度末的第132位,7個季度內規模排名下滑了47名。
正常情況下,基金公司管理資產的規模排名不會有太大改變,中庚基金的排名異動背后有何隱情?
明星基金經理人走樓空
聯想到邱棟榮的辭任基金經理,疊加投資回報率的低迷,我們不難理解中庚基金的“末路狂花”困局。
2024年7月21日,中庚基金公告稱,丘棟榮因個人原因于7月19日離任公司副總經理,并卸任了中庚小盤價值、中庚價值品質一年持有期、中庚價值領航等5只產品的基金經理。邱棟榮2018年加入中庚基金,曾任公司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一職,卸任前其管理規模約占公司資產管理規模的77%,他也是中庚基金第4大股東,持股9.73%。
眾所周知,丘棟榮是業內頂流明星基金經理,以低估值價值投資聞名,并且長期業績優秀。丘棟榮旗下5只基金,其中4只基金的任職年化回報在10%以上,同類均排名前1/10。
業內人士認為,丘棟榮猶如中庚基金的定海神針,其在位時大家覺察不到什么,但一旦其離職,就如同大廈將傾。在丘棟榮離任之前,市場已聽到風聲,部分資金提前撤離丘棟榮管理的5只產品。
《筆尖網》注意到,2024,中庚基金旗下基金的管理業績已經疲態盡顯:據同花順iFinD顯示,中庚基金旗下偏股基金的平均回報率為0.20%,遠遠跑輸同類基金4.45%的平均回報率,更是跑輸同期滬深300指數14.68%的漲幅;其業績排名在可比的161家基金公司中位居第118名。
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中庚基金目前由4位基金經理管理著6只產品,其中,劉晟任公司投資部研究部總監,基金管理年限不足1年,在管基金近兩年虧損超10%;其余3位基金經理的投資經理年限,吳承根為4年,陳濤為3年,孫瀟不足1年。
基金經理的經驗不足,直接在選股上體現出來。截至去年年底,中庚基金旗下基金重倉的前五大股票,分別是鴻路鋼構、華夏航空、安井食品、潤豐股份、安圖生物,持倉市值占總凈值比例分別為6.53%、5.67%、4.56%、4.51%、4.32%,且較上期均有明顯的增倉。近3個月,上述5大重倉股漲跌幅分別為-3.61%、-25.47%、-19.67%、-8.05%、-8.05%。
基金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是管理費,管理費的增長主要來自基金規模的增長。對于中庚基金來說,沒有明星基金經理的加持,還能堅持走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