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尖網》文/筆尖觀察
隨著一只新產品的募集失敗,又暴露了信達澳亞基金的最大軟肋。
3月15日信達澳亞基金公告稱,該公司旗下的信澳通合進取三個月持有期混合FOF募集失敗。實際上,信達澳亞基金旗下的FOF基金危機四伏,不但業績表現落后,且多數基金業面臨清盤。
再加上權益基金規模的持續萎縮,信達澳亞基金會否因新基金募集失敗而改變自身策略?
管理FOF慘淡
據信達澳亞基金公告,信澳通合進取三個月持有期混合FOF于2023年6月15日獲證監會許可注冊,并經準予延期募集,自2024年12月16日起公開募集。截至2025年3月14日該基金募集期限屆滿,該基金未能滿足基金備案條件,基金合同不能生效。該基金擬由王奕蕾擔任基金經理。
新基金不能成立,同類型的老基金表現又如何呢?
據天天基金網,信達澳亞基金旗下有5只FOF基金,這一數量還不足基金公司平均水平的一半。5只FOF基金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合計資產規模為0.59億元,與平均每家公司16.65億元相比,更是不足平均規模水平的4%,在可比的88家基金管理公司中排名第76名。2023年9月底,信達澳亞基金旗下的FOF基金凈值規模為1.53億元,一年多的時間這一規模縮減了61.44%。
具體來看,5只FOF基金全部觸發清盤的規模紅線。信澳頤遠養老目標2055五年持有期混合型發起式(FOF)凈值規模僅0.1億元;信澳通合穩健三個月持有期混合型(FOF)A、信澳通合穩健三個月持有期混合型(FOF)C凈值規模分別0.0029億元、0.10億元;信澳頤寧養老目標一年持有期混合(FOF)A、信澳頤寧養老目標一年持有期混合(FOF)Y凈值規模分別0.38億元、0.00007萬元。
在業績方面,信達澳亞基金旗下有5只FOF基金近6月平均回報率為11.34%,跑輸同類基金12.11%的平均業績,更是跑輸同期滬深300指數26.82%的漲跌幅。
通過該公司老的FOF基金的表現,也能理解新FOF基金募集失敗的根本原因。
王奕蕾還能堅持多久
據《筆尖網》觀察,信達澳亞基金旗下的FOF基金主要由王奕蕾管理。募集失敗的擬任基金經理同樣也是王奕蕾。
上述5只FOF基金,信澳頤遠養老目標2055五年持有期混合型發起式(FOF) 、信澳通合穩健三個月持有期混合型(FOF)A、信澳通合穩健三個月持有期混合型(FOF)C由王奕蕾獨自管理,信澳頤寧養老目標一年持有期混合(FOF)A、信澳頤寧養老目標一年持有期混合(FOF)Y則由王奕蕾和王蘭共同管理。
王奕蕾累計任職時間4年又15天,現任基金資產規模0.59億(5只基金)。2016年9月加入新華基金,擔任基金投資部總監和投資決策委員會委員,2019年4月4日至2019年12月4日任專戶FOF產品投資經理;2020年4月26日至2022年9月20日任新華精選成長主題3個月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基金經理;2022年9月加入信達澳亞基金,并現任FOF和養老投資部負責人。
可見,在FOF的投資管理方面,王奕蕾有一定的經驗,信達澳亞基金也毫不猶豫,2023年7月開始由她任職旗下FOF的基金經理。管理時間最長的信澳通合穩健三個月持有期混合型(FOF),在去年四季報稱“本基金存在連續六十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五千萬元的情形,本基金管理人已按照法規規定向監管機構報送說明報告并提出解決方案,截至報告期末本基金資產凈值仍未達到五千萬元”。
新產品募集失敗,老基金又全部觸及清倉紅線。王奕蕾還能堅持多久?
其實,信達澳亞基金整體的權益基金規模均有明顯下滑:其中股票型基金規模由2021年年末的218.87億元,縮減至2024年年末的90.09億元,三年縮減幅度58.84%;混合型基金規模由2021年年末的428.05億元,縮減至2024年年末的268.69億元,三年縮減幅度37.23%。
業內人士稱,面臨自身軟肋,信達澳亞基金需要深入分析募集失敗的原因,是市場環境不佳、投資者信心不足,還是本身基金投資策略不受歡迎?在分析原因的基礎上,公司需要調整策略并重新規劃未來的基金募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