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尖網》 文/筆尖觀察
3月17日,廣東新亞光電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亞光股份)發布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發行結果公告,此次發行的價格為7.40元/股,發行數量為6,200.00萬股,距離登陸深交所主板更近了一步。
招股書顯示,新亞光股份是一家專業從事電線電纜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主要產品為電力電纜、電氣裝備用電線電纜及架空導線等,經過多年自主技術創新及市場經驗積累,公司產品質量穩定可靠、種類豐富,廣泛應用于電力、軌道交通、建筑工程、新能源、智能制造裝備等領域。
《筆尖網》注意到,新亞光股份的業績含金量不高,三年半中有兩年半的經營現金流為負值。而且該公司研發費用率僅為同行可比公司均值的1/10左右,其毛利率也遠落后于同行可比公司均值。此次,新亞光股份的四位實際控制人是“創二代”,股權關系較為復雜,該公司是否能擺脫家族企業面臨的“通病”?
業績含金量不高 貨幣資金量占比低
從2021年至2023年以及2024年1-6月(以下簡稱報告期),新亞光股份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8.9億元、27.6億元、30.1億元和11.8億元,同期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9644萬元、11076萬元、16437萬元和5528萬元。
盡管新亞光股份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實現了較快的增長,但該公司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波動較大,2022年為正的19,909.29萬元,但2021、2023和2024年上半年均為負值,尤其是2024年上半年負值較大,達到-22,849.63萬元,這可能意味著該公司的業績含金量不高,該公司在經營活動中現金流出較多。
事實上,從新亞光股份的資產組成中也能看得出該公司的業績狀況。報告期內各期末,新亞光股份的貨幣資金分別為3.2億元、4.3億元、4.3億元和1.5億元,占當期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20.66%、28.79%、27.51%和11.6%,同期該公司的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5億元、5.9億元、6.8億元和6.6億元,占當期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32.68%、40.02%、43.15%和51.28%,遠超貨幣資金占比。
從2021年到2023年,新亞光股份的貨幣資金的比例從20.66%上升到27.51%,然后在2024年6月30日驟降到11.60%。這可能意味著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使用了大量現金,或者有資金被轉移到了非流動資產。同期,該公司的應收賬款余額變化大不相同,其應收賬款的比例從2021年的32.68%逐年上升到2024年的51.28%,金額也在增加。這可能表明公司的銷售政策放寬,客戶付款周期延長,或者存在回收風險。高比例的應收賬款可能影響公司的現金流,需要關注壞賬準備的情況。
新亞光股份的存貨從2021年的12.08%到2024年的18.85%。這可能意味著庫存積壓,銷售不暢,或者公司預期銷售增長而提前備貨,存在存貨滯銷的風險。
總體來看,新亞光股份的貨幣資金的減少和應收賬款的大幅增加可能對公司的流動性造成壓力。同時,存貨的增加可能影響資產周轉率。
研發費用率僅為同行1/10 毛利率也遠落后
招股書顯示,截至最新招股書簽署日,新亞光股份擁有專利130項,其中發明專利63項、實用新型66項和外觀設計1項。
報告期內,新亞光股份的研發費用分別為503.31萬元、779.97萬元,1067.29萬元和503.80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0.17%、0.28%、0.35%和0.43%,研發費用率不到1%,甚至達不到0.5%。
報告期內,新亞光股份的研發人員數量分別為15人、17人、18人和17人,占當期員工總數的1.52%、1.7%、1.81%和1.78%。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新亞光股份的研發人員中,??茖W歷的研發人員數量分別為33.33%、11.76%、16.67%和17.65%。
此外,新亞光股份的研發費用率遠落后于同行可比公司。報告期內,同行可比公司的研發費用率均值分別為3.07%、3.24%、3.49%和3.5%,幾乎為新亞光股份的研發費用率的十倍左右。
在研發費率遠落后于同行可比公司的情況下,新亞光股份的毛利率也遠落后于同行可比公司。報告期內,新亞光股份的毛利率分別為9.21%、9.85%、11.74%和9.96%,同期可比公司的毛利率均值分別為15.25%、15.81%、15.52%和14.82%。
四位“創二代”實控人如何面對家族企業“通病”
招股書披露的信息顯示,新亞光股份的實控人家族持股比較高,共持有公司逾99%股份。 2020年10月,該公司實際控制人的姑姑陳少英、陳新妹、陳金英以1元/注冊資本的低價認繳公司新增注冊資本,而公允價格高達4.47元/股出資額,且三人既不是戰略投資者,也未在公司擔任重要職務,該公司卻稱此次增資構成股權激勵。然而,如此高額的股權支付,這背后的決策邏輯實在耐人尋味。
招股書顯示,此次發行前,陳家錦、陳志輝、陳強和陳偉杰合計直接持有公司93.71%的股份,并通過鴻興咨詢間接持有公司2.43%的股份,合計持有公司96.14%的股份,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其中,陳家錦直接持股比例最高,為46.86%,陳志輝、陳強和陳偉杰直接持股比例分別為23.43%、11.71%、11.71%。2018年11月,陳家錦、陳志輝、陳強和陳偉杰四人簽署《一致行動協議》,為共同一致行動人。
此外,陳少英、陳新妹、陳金英為同胞姐妹關系,系陳家錦等四人的姑姑,分別持有新亞光股份1.43%、1.43%、0.71%股份。陳少英、陳金英、陳新妹未與陳家錦等四人形成一致行動關系,也未被認定為公司實控人。
據了解,陳家錦、陳志輝、陳強和陳偉杰四人系堂兄弟關系。1999年,陳小煥、陳恩、陳文桂三兄弟共同出資創立了新亞光股份前身新亞光有限。20多年后,三兄弟各自的兒子已接過了接力棒,成為公司實控人,陳家錦為陳小煥之子,陳志輝為陳文桂之子,陳強、陳偉杰二人為陳恩之子。
陳家錦等四人年齡相仿,陳強、陳志輝兩人出生于1986年,陳家錦、陳偉杰兩人出生于1988年。陳家錦、陳志輝、陳偉杰三人均在新亞光股份任職,其中陳家錦擔任董事長,陳志輝擔任董事、總經理,陳偉杰任職董事。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家族企業常因任人唯親導致管理混亂,決策主觀性強且缺乏制衡,專業人才上升空間受限,創新動力不足。裙帶關系易引發內部矛盾,代際傳承易出現權力紛爭,制度化建設滯后制約長期發展,過度集權降低市場應變能力。這些情況也是新亞光股份未來即將面對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