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面會迎來反轉嗎?
1
李澤楷現身北京
敏感時刻,李嘉誠次子現身北京!
3月23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在北京拉開帷幕。
這個論壇放在全國兩會之后召開,規格很高,國務院總理出席并發表主旨演講。 論壇主題是“全面釋放發展動能,共促全球經濟穩定增長”。參會嘉賓也很有講究,我截取一些給大家看看。
國企代表:
?
民企代表:
?
外企代表:
?
學者代表:
?
可以看到,很多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在大佬云集的名單中,有一個名字同樣引人注目:
李澤楷,盈科拓展集團創辦人、主席。
從官媒發布的現場照片看,李澤楷還出現在參會嘉賓與總理的大合照中。
?
而當下正是李嘉誠拋售巴拿馬港口事件的敏感時刻,李嘉誠次子李澤楷現身北京參加高規格會議,釋放了什么信號?
2
李嘉誠壓力山大
時間回到3月4日深夜,李嘉誠旗下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00001.HK)在港交所公告,宣布與貝萊德牽頭的財團達成原則性協議,出售其全球港口業務核心資產。
這個資產包里覆蓋亞歐美洲23個國家的43個港口,涵蓋199個泊位及配套的智能碼頭管理系統、全球物流網絡等核心資源。更關鍵的是,此次交易將涉及和記港口集團持有的巴拿馬港口公司90%股權:
后者持有和營運巴拿馬巴爾博亞和克里斯托瓦爾兩個港口。
據公布,和記港口集團出售資產的總企業價值已協議為22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57億元)。該交易的收益分配、基本條款和關鍵條款已原則上達成,正待最終文件確認。相關文件將在2025年4月2日或之前簽訂。
賣資產沒啥,但這個節點太敏感了。
幾乎同一時間,有消息傳出,貝萊德公司牽頭的一個投資集團開始將巴拿馬運河的航運“美國化”。在此之前,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后,已經多次表示美國必須重新控制巴拿馬運河。
?
巴拿馬運河是全球“黃金水道”,戰略意義非常重大。
船只從太平洋進入大西洋,如果從南美洲南端繞行,航程達到15000公里,將走一個月的時間,而且南端和恩角氣候寒冷,航行非常危險,那里號稱“海上墳場”。而走巴拿馬運河,只需要9個小時,時間只有原路線的1/80,而且安全很多。
巴拿馬運河承擔著全球6%海運貿易量,美國是巴拿馬運河最主要的用戶,占運河貨運量的約74%。其次為中國,約占21%。
也正因此,數據顯示,貨輪要從巴拿馬運河順利通過,需要支付58.6萬美金的通行費,折合人民幣要425萬元,其被稱為“世界上最貴的收費站”。
?
而李嘉誠這次賣的兩個港口,正好位于巴拿馬運河兩端,屬于關鍵位置。一旦美國掌控這些港口,完全可以在關鍵時刻對中國商船進行刁難,比如限制停靠、提高費用,甚至直接禁止通行。
消息傳出后,李嘉誠受到鋪天蓋地的輿論壓力:
3月13日,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轉發了香港大公報的一篇評論,文章題目為《莫天真 勿糊涂》。
3月15日,大公報又發表了一篇題為《偉大的企業家都是錚錚愛國者》的評論,港澳辦官方網站再次轉載了這篇評論。
3月17日,香港《大公報》再發表題為《飲水思源有擔當,背靠祖國謀發展》的社評,回顧了國家對香港歷年來的關愛和支持。
?
這樣密集的點名實屬罕見,相關文章用詞非常嚴厲:
長和為何如此輕易將這么多重要港口轉讓給不懷好意的美國勢力?表面宣稱的商業行為暗中藏著怎樣的政治算計?所謂“精明”的交易有沒有考量國家民族利益?
媒體發話之后,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和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也做出點評,梁振英的話說得很直接:
有些香港商人誤信“商人無祖國”,以為一切“在商言商”……沒有祖國的商人只會淪為沒有父母被人欺凌的孩子。
?
形勢同樣反映在資本市場。交易消息傳出后,李嘉誠旗下,僅長和、長江基建集團、電能實業、長實集團這四家公司市值蒸發就超過780億港元。
3
為什么是李澤楷?
在這樣的時刻,李澤楷現身北京參加高規格會議,更加耐人尋味。
李嘉誠有兩個兒子——長子李澤鉅和次子李澤楷。兩兄弟風格不一樣,哥哥李澤鉅性格沉穩內斂,從小接受嚴格商業訓練,從基層逐步積累經驗;弟弟李澤楷個性張揚,喜歡冒險與開拓。
?
正因此,李嘉誠的接班布局堪稱“分而治之”:長子李澤鉅掌舵長和系,次子李澤楷早年便被鼓勵自主創業,獲得現金支持發展個人事業。
這些年,李澤楷的事業搞得風生水起。目前,李澤楷手握電訊盈科、香港電訊、盈大地產三家港股公司,以及兩家美股SPAC公司,涵蓋科技、媒體與電信、金融服務及地產三大行業。從最新數據看,這三家港股上市公司市值超1100億港元。
?
早在1994年,李澤楷就被《時代》雜志選為全球一百名新領袖之一。2025年2月,其以45億美元財富位列福布斯2025中國香港富豪榜第19位。
此前還有消息稱,李澤楷旗下富衛集團已重啟在香港上市計劃,IPO估值目標可能高達90億美元(約702億港元)。這樣一來,李澤楷的身價還將水漲船高。
當然,李澤楷也有踏空的時候。
1999年,李澤楷花220萬美元買下騰訊20%的股權,成為騰訊早期投資人。
但不到兩年時間,李澤楷為了籌錢收購香港電訊,出售了一切非核心的業務,其中就包括年輕的騰訊。
當時的騰訊,已經有了一定的用戶規模,但一直無法盈利,李澤楷又急著用錢,于是轉手就把騰訊賣了,也賺了十幾倍。
然而多年之后,李澤楷痛心疾首:
不止一次地后悔過,而且那也是一次極大的教訓。
?
當年從李澤楷手中收下騰訊股份的MIH,3200萬美元變成了1294億美元,足足賺了4044倍!
如果李澤楷還持有騰訊20%股票的話,他妥妥地超過李嘉誠,問鼎香港首富甚至亞洲首富了。
可以看到,李澤楷未參與家族主業,并以“靈活身段”維系與外界的聯系。
一方面,李澤楷常參與公益活動。例如2008年,李澤楷以私人名義向四川地震災區捐贈人民幣2000萬元。2020年,李澤楷通過李嘉誠基金會向內地捐款一億元港幣用于武漢防疫抗疫工作。2023年8月,臺風“杜蘇芮”肆虐京津冀地區,李澤楷以個人名義向中華慈善總會捐款2000萬港元助力當地賑災工作。
?
另一方面,李澤楷也擔任一些社會職務。他是策略及國際研究中心、世界經濟論壇、哈佛大學國際發展中心國際顧問委員會的成員,他還曾是北京政協委員。
這樣一來,關鍵時刻,李澤楷就能以“第三方”身份斡旋。
4
尾聲
這場博弈還在進行中。
輿論的密集風暴,很可能是一次極限施壓,讓李嘉誠三思后行,先暫停相關交易,等各方詳細溝通后,再做決策。
前幾天,香港《大公報》就直接發文:奉勸有關企業和人士,停止交割,切勿打錯算盤、因小失大。
更早些時候,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馬輝率代表團訪問巴拿馬,會見巴主要政黨領導人,同智庫學者等座談。加上此番李澤楷現身高規格會議,事情可能迎來轉機。
?
坊間傳言,李嘉誠曾給自己定下八字戒律——
少出風頭,不談政治。
這很謹慎,但多少又有點不切實際。享受了政治帶來的紅利,卻又不想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天底下哪有這樣的好事?
曹德旺曾說,企業家應將自己的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綁定,在自己賺錢的同時回饋國家。從李嘉誠家族的商業軌跡來看,因看空中國而進行的一系列資產拋售和轉移,不僅錯失了騰訊發展帶來的巨額財富增值,還在國際地緣政治和商業輿論中陷入被動。
?
新加坡總理李光耀也曾這樣評價李嘉誠——
毫無疑問,李嘉誠是富可敵國的亞洲超人,但是我們卻不能從他的手下看到一個世界級的品牌,他的巨大財富來源于他壟斷了房地產和一系列的民生工程,他對經濟的發展實際上并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時常有人拿李嘉誠和霍英東做對比。
?
李嘉誠說:
我只是一個純粹的商人,不要用那些空洞的道德來衡量我,不賺錢的商人不是好商人。
霍英東說:
我賺更多錢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國家興旺,民族富強。
實際上,在任何國度,商人要想把生意做到一定程度,他們都將與政治、國家和文明牢牢地綁在一起。古今中外,無數巨商大賈都在驗證著這個命理。還是那句話:
一個人的命運,固然要靠個人的奮斗,但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