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6年,卡爾·本茨發明第一輛汽車時,這個鋼鐵機器還只是富人的新奇玩具。
沒有人會想到,139年后在深圳文博會的鎂光燈下,三家中國巨頭企業的攜手合作——
以算力、數據、算法、文化為支撐,讓汽車這個傳統工業品,變成一個連接天、地、人的“超級終端”,進而引發關于人類未來生活形態的深層思考。
01
文博會上,重磅發布
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文博會),近日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完美閉幕。
回顧持續數天的展會,可謂精彩紛呈、亮點頻出、爆點滿屏。
?
這個被譽為“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風向標”的展會,自2004年創辦以來,從最初的4.5萬平方米擴展至如今的16萬平方米,匯聚海量文博“頂流”,以更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
不僅見證著文化與產業的“雙向奔赴”,展現文化產業的新機遇和新可能,更率先以 “高含 AI 量” 展區搶占產業先機。
比如,在文博會開幕首日,廣汽集團攜手華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重實驗室,首次聯合發布“人車家-文化科技引領未來生活態”,成為此次文博會的最大看點之一。
?
這場發布會的特別之處在于,它不僅是廣東展團在本屆文博會的首個重磅活動,更是一次用文化賦能產品、用產品重新定義未來的實驗。
華為的鴻蒙系統、央視總臺的超高清音視頻技術、廣汽的智能制造能力,三者交織成一張網,試圖將千家萬戶、萬千場景串聯成一個有機整體。
而這次“聯手”的終極目標,或許是一場關于“移動生活空間”的革命
——汽車不再是被動的交通工具,而是進化為融合文化、科技與生活方式的“第三生活空間”。
這或將正在顛覆傳統的生活方式!
02
何為“人車家”
大家第一次看到這個概念,會有一些疑惑,到底什么叫“人車家”?華為、廣汽、央視這次的聯合發布,有什么看頭。
如今智能終端開發領域流行一個概念叫:“車是移動的家,家是固定的車”,因為本質上,兩者都是生活空間,一個可以移動,一個不能移動而已。
在傳統認知中,汽車是工業文明的集大成者。它的核心使命是“代步”,是兩點之間的位移工具。但今天的汽車,正在突破物理邊界的束縛。
過去,人、車、家三個主體是分成兩套系統,一個是“車+智能”,一個是“家+智能”。當時之所以分開,是因為過去車和家難以直接互聯,所謂人車家都是零打碎敲,根本沒有形成體系。
?
而現在這三家巨頭聯合起來就是要打通這個鏈條。
我們可以暢想一下,在“人車家”的智能生態下,生活里的各個部分都能串起來。比如說,你在開車的時候就能輕松控制家里的智能設備。
用戶離家時,車機語音可一鍵關閉全屋家電,再也不用擔心忘記關水電氣,或者看看家里攝像頭確認下情況,多方便。
而且在車里面,也能和手機、其他家里其他智能設備無縫對接,聽音樂、查信息都更順手了。
當車輛駛入車庫,家里的掃地機器人開始工作,空調調整到體感最舒適的溫度
?
這些場景背后,是“人車家”生態的本質——打破空間界限,讓技術成為生活的“隱形管家”。
這種打破空間界限的智能協同,讓我們的生活和出行變得更一體化,打破了以前各干各的壁壘。
如此看來,“人車家”全生態,是一個集多場景于一體的智能生態系統!
它顛覆了傳統的單純以車或家為核心的單一服務理念,將人置于服務系統的核心地位。此生態系統致力于全方位提供主動化、個性化智能服務。
通過多樣化智能設備、深度智能化功能無縫銜接人、車、家等多樣化豐富場景,從而構建一個以人為中心、主動服務為特色的智能化超級大生態系統。
?
所以,“人車家”不只是單純的技術創新與變革,更是對人們未來生活方式的前瞻式全面探索與全新定義。
其中蘊含著巨大的產業機遇,一旦該全新生態系統逐步構建完善,必將為相關領域帶來天翻地覆的變革!
03
三大巨頭聯手,力量有多大?
“人車家”所引發的變革,起源于2023年。
這一年小米首次提出了“人車家全生態”的集團戰略,華為推出了全新品牌“華為鴻蒙智家”,人車家全場景生態互聯,理想在全員信中提到要持續用新科技改變生活中最重要的兩個物理空間“車和家”。
“人車家”概念在這一年成為了汽車行業發展的共識。
那么兩年之后,廣汽集團、華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重實驗室,三家聯手為何如此重磅?
關鍵在于他們所處各自領域的技術和產品優勢,三家技術優勢互補,恰好形成了一個“鐵三角”一樣的技術鏈。
華為的入局,為這場實驗注入了底層技術邏輯。
?
作為全球ICT巨頭,華為的鴻蒙系統已覆蓋手機、平板、智能家居等多個原生應用,其分布式架構能實現跨設備無縫協同。
在智能座艙方面,歷經五次迭代,鴻蒙座艙可以說是引領行業進化,實現了手機、平板、智能家居設備的全場景互聯。
比如在這次文博會上,廣汽發布的傳祺向往M8乾崑15.6英寸中控屏與17.3英寸吸頂屏構建的沉浸空間里,用戶既可三指輕劃實現影視內容跨屏流轉,也能通過語音指令同步調節車內環境與家居設備。
這種打破物理界限的交互邏輯,讓超過5萬款移動應用和75個原生車機應用自如流轉,構建起覆蓋影音娛樂、遠程辦公、智慧生活的數字生態,未來用戶甚至能通過車機控制家里的智能馬桶蓋。
近乎完整生態整合能力,讓華為成為“人車家”戰略的技術底座。
廣汽則提供了制造業的“硬核支撐”。
在智能汽車領域,廣汽致力于通過車聯萬物,將汽車打造為“智能移動之家”。
飛行汽車GOVY 已實現垂直起降與150km/h巡航,未來計劃覆蓋粵港澳大灣區城際出行。
人形機器人GoMate則能通過AI自主切換輪足模式,未來能在康養場景中完成送藥、陪伴等任務。
從地面到天空,從座艙到家居,“汽車+飛行器+機器人”的立體生產能力的布局,恰好為智能AI提供了硬件終端。
廣汽積極與業內頂尖力量合作,攜手華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重實驗室等合作伙伴,共同為用戶帶來更優質的產品和體驗。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重實驗室的角色更為特殊。其研發的菁彩聲技術,未來將廣播級音視頻標準引入車載場景。
?
在本次文博會中,由華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單位聯合起草,世界超高清視頻產業聯盟(UWA)與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標準工作組(AVS)聯合制定的三維菁彩聲(Audio Vivid)技術,首次在昊鉑HL上搭載,將車載空間轉化為沉浸式藝術現場。
這種“技術降維打擊”,讓文化內容與科技體驗實現了前所未有的融合。
三家巨頭的合作,本質上是讓“人車家”從概念逐漸變成一個可感知的現實智能生態。華為的鴻蒙生態賦能,廣汽以智能制造提供物理載體,總臺國重實驗室讓用戶體驗向高端化躍遷。
當然,前路依然漫長。但在這次文博會上,我們看到了汽車開始學習“思考”,客廳與車廂的界限逐漸模糊。
在第二十一屆深圳文博會閉幕之際,我們至少可以期待:
未來的出行,將不再只是從A點到B點的位移,“人車家”全生態戰略閉環才剛剛開始,未來的發展有著無限的可能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