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開了個“好頭”。
?
來源 | 伯虎財經(bohuFN)?
作者 | 林恩?
?
今年以來,關于外賣騎手等靈活就業群體繳納社保的話題備受關注。兩會期間,多位人大代表提出相關建議。
其中,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一級教授張占斌提到,傳統的社保制度主要基于穩定的勞動關系和單位制,難以完全適應新就業群體的實際情況。
其認為,需要從制度設計、政策支持和社會觀念等多方面入手,構建更加靈活、包容的社保體系,以保障這一龐大群體的合法權益。
4月3日,美團發布公告,將試點為騎手補貼養老保險。首批試點已在福建泉州、江蘇南通兩城區開啟,向區域內全部騎手開放,后續逐步推廣至全國,預計覆蓋百萬騎手。
靈活就業群體繳納社保,一直面臨諸多挑戰。美團此次推出的養老保險試點方案,以“參保補貼”的形式,契合騎手實際需求,極有可能打破靈活用工群體繳納社保困境,成為一個新范本。
01 養老保險補貼試點方案,帶著10分誠意
美團方案顯示,對當月收入達到就業地相關繳費基數下限,且近6個月有3個月滿足該條件的騎手,美團以相關繳費基數為基準,補貼50%的費用。
從門檻上看,這個規則的設計也恰好能夠覆蓋到此前提到的“全職及穩定騎手”,保證了那些真正依賴外賣獲得主要收入來源的人,可以在靈活就業的同時,獲得實在的保障。?
這份方案公開透明,沒有用工作時長、單量、審核等條件來約束騎手,也給出了具體的細節。
具體來看,可以概括為“無前置資格限制、無參保地點限制、無時長單量限制、無跑單類型限制”:無需簽署任何合約或者等待邀約;支持騎手自主選擇在戶籍地或就業地參保繳費獲補;無時長單量限制;面向所有類型騎手開放,不因騎手的熟練度、工作年限而有所區別。
簡單來說,騎手無需承擔任何跑單單量、時長的壓力,且可以自由決定工作的地點和時長。作為專門為騎手量身定制的方案,“友好度”可謂拉滿了。
除了滿足騎手的工作屬性,具備極高的靈活度,美團這一試點方案也將普惠性詮釋得淋漓盡致。
方案從騎手意愿出發,設置“基準補貼”,將參保門檻降低在“500元心理線”,滿足騎手真實訴求。
2022年,江西財經大學學者團隊針對南昌外賣騎手等靈活就業群體的調研顯示,即便是按照60%檔次個人承擔20%養老保險成本,每月最低繳納費用為635元。針對這一最低檔繳費金額,外賣騎手普遍反應較大。同時,根據行業研究顯示,72.3%的外賣騎手“只愿意繳納500元以下金額”。
以試點地區為例,泉州市靈活就業人員參加養老保險的最低月繳費基數為4433元,按繳費比例20%計算金額為886.6元,騎手可獲得443.3元的美團現金補貼;南通市最低月繳費基數為4879元,繳費金額為975.8元,騎手可獲得487.9元的美團現金補貼。
按照美團的試點方案,騎手需要繳納的社保資金,處于可承受范圍內。
而作為對比,五險一金方案雖保障全面,但對企業資金流壓力大,可能影響企業擴張和騎手招募規模,只有一小部分能夠享受到福利保障;而“參保補貼”方案在成本壓力更小的基礎上,覆蓋面更廣,讓更多騎手受益。
美團的思路是,先解決騎手最迫切的養老保險需求,后續再逐步完善其他保障,更符合當前外賣行業和騎手群體的實際情況。
而騎手們同樣在意的工傷保險,美團也早有布局。2022年7月,美團試點新職傷(即工傷保障),已在7省市為超過600萬騎手繳納了逾14億元的保費,初步實現每單必保、每人必保。據介紹,接下來美團還將在年內擴圍至全國17個省市,未來將覆蓋全國。
這次養老保險補貼的試點方案,可以說是帶著十分的誠意而來。切實從騎手與企業的實際發展出發,算不上十全十美,卻也切切實實解決了當下最棘手的問題,更為靈活就業群體繳納社保提供了一個極具參考意義的范本。
(圖源:豆包AI生成)
02 靈活就業者最需要的,不是“配齊社保”
事實上,騎手的社保繳納難題,僅僅只是一個切面。
當下,我國靈活就業群體規模龐大,據《中國統計年鑒2024》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靈活就業人口已達2億,占全國就業人口的14.3%,預計到2025年,這一群體規模還將擴大至2.5億人。
如此龐大的群體,有著強烈的社保繳納需求。與此同時,橫亙在這一群體面前的,是切切實實的社保繳納難題。
可能有人疑惑了,直接交五險一金不就好了?問題是,現實遠沒有想的那么簡單。
眼下,五險一金并非“打工人標配”。
國家統計局披露,2024年末中國就業人員總量為7.34億。目前,五險一金中參保人數最少的一項是公積金,全國繳納人數為1.74億人,可見擁有完整五險一金的中國就業人員,占比僅為23.7%。
剔除掉一金,擁有完整五險的人也并不多。參照五險中繳納人數最少的失業險,可以進一步推導,擁有五險的人數最多為2.46億,占就業人員總數的33.5%。
這背后是社保繳納面臨的諸多復雜現實。
我們常說的“五險一金”,通常是指白領群體擁有的福利保障。而2億靈活用工群體,往往不在這一范圍內。
靈活用工群體繳納社保,面臨的第一道難關,就來自勞動者自身。
北京大學國發院學者團隊調研顯示,僅有10%的騎手愿意接受現行的社保繳費比例。若強制個人繳納社保,23.5%的騎手明確表示“不愿參保”,38.9%的騎手僅愿意繳納月收入的5%以下。
在杭州跑單七年的騎手溫小葉告訴我們,“社保費用方面,我覺得在符合國家標準的情況下越低越好,因為我現在交的新農合才400塊一年,不想增加太多負擔。”
一位行業觀察者認為,“如果一個崗位月收入都不到4000元,你再讓人拿出七八百元來買社保,那也實在是不太人性。”
可以看到,靈活就業群體自身并不愿意在社保上投入太多費用,這是由他們自身的工作屬性、收入等情況決定的。
第二道難關,則來自用人單位。
首先是靈活用工崗位并不像傳統職業那樣,有明確的工時、辦公地點,也沒有考核KPI,甚至有的人工作一星期就不干了,或者在多個平臺同時工作,在這個層面看,平臺與靈活就業群體的勞動關系的界定并不如外界所想的那么簡單。
其次,采取完善的五險一金福利保障,對于企業而言,意味著較大的經營壓力。
尤其是像外賣、網約車等行業屬勞動力密集型,利潤微薄。如果社保一刀切,就可能出現兩種情況:一方面,用人單位會衡量用工成本與效益,勞動力市場可能迎來“大地震”,另一方面,許多經營成本會轉嫁到商家、消費者身上。
企業能夠承擔的社會責任是有限的。過去,諸多國家嘗試將靈活用工變為全職勞動者,但均以失敗告終。
例如,美國加州、西班牙、新加坡曾推行法案,將外賣騎手、Uber司機等變為全職勞動者。然而,法案的實施反而導致崗位減少、企業退出、就業者收入減少,并未真正保護勞動者權益。
(圖源:豆包AI生成)
當下,對于2億靈活就業群體而言,最迫切和最現實的事情,不是配齊社保,而是先加入進來,有基本的社保兜底。
盲目要求給靈活就業群體配備五險一金,不符合企業經營現實,也不契合就業群體的真實訴求,效果反而可能適得其反。
從準入門檻更低、需求更高的養老保險開啟探索,或許才是真正帶著誠意的方式。
目前,在所有保障中,美團已經滿足騎手最看重的養老保險需求和工傷保險需求。某種程度上,這是“參保補貼”的靈活做法帶來的一種勝利。
結合兩會期間多位學者、人大代表的建議,不難發現,美團推出的“參保補貼”方式,更符合政策導向和現實情況。
泉州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美團推出“企業補貼+個人自愿”的騎手參加養老保險試點方案,既回應了騎手群體的現實需求,也為靈活就業社保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探索,有助于推動形成多方協同的靈活就業社保模式。?
更值得關注的是,除了外賣騎手以外,網約車司機、主播等超過2億的靈活就業人群,仍然迫切地需要參與到社會保障中來,而這樣一份靈活的方案,也許會給他們帶來新的希望。?
文章封面首圖及配圖,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若版權者認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聯系我們,本平臺將立即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