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誰能把握住機會?
?
從34%、84%...直到當前的125%,中美關稅儼然已沖破進度條,進入極限對壘階段。其中,半導體作為進出口關鍵產品,受關稅加碼影響尤為明顯——隨著原產地認定新規、芯片報價暫停等消息相繼曝出,涉美芯片進口通道空前縮窄,國產芯片已經被推向關稅戰爭前線。
01 關稅戰引發連鎖反應,美國芯片或將全線撤退
根據最新消息,經國務院批準,自2025年4月12日起,調整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商品加的加征關稅稅率,由84%提高至125%。鑒于在目前關稅水平下,美國輸華商品已無市場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后續對中國輸美商品繼續加征關稅,中方將不予理會。
關稅反制措施剛剛落靴,國內半導體行業果斷跟進。同日,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發布關于半導體產品“原產地”認定規則的緊急通知。通知指出,根據海關總署的相關規定,“集成電路”原產地按照四位稅則號改變原則認定,即流片地認定為原產地。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還進一步建議,“集成電路”無論已封裝或未封裝,進口報關時的原產地以“晶圓流片工廠”所在地為準進行申報。
消息一出,涉美芯片企業集體靜默?!安簧倜老敌酒镜男略鲇唵味紩和髢r了,大家比較悲觀,都在評估影響。”有消息人士透露,“考慮到成本負擔加劇,美國芯片或許要加速撤出中國市場?!?/p>
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美國本土的晶圓廠有:GlobalFoundries(格芯)、英特爾、美光、德州儀器。
除了英特爾的產能集中在美國外,德州儀器的晶圓廠主要也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緬因州、猶他州,少部分晶圓廠在德國,封測主要在美國本土,部分位于馬來西亞、菲律賓、中國成都。
此外,英特爾部分CPU和GPU產品、ADI的模擬芯片產品、博通部分射頻類和汽車電子芯片、美光少部分DRAM和NAND芯片、安森美大部分功率類產品、Qorvo的射頻前端產品或將因原產地認定新規受到影響。
02 國芯自主可控呼聲高漲,誰能全面對位替代需求?
練兵千日,終須一戰。面對美系芯片騰出的市場空白,國產廠商全面補位已成定局。
民生證券認為,這次的貿易糾紛和此前有質的不同,不是簡單的中美貿易摩擦、而是美國單方面割裂全世界的行為。當下更需堅定信心,增大自主可控的配置敞口。同時,自2018年貿易糾紛后,中國的半導體產業也有長足發展,此次關稅政策有望進一步加速國產替代。
從國產芯片市場格局看,龍芯、華為、飛騰、海光、兆芯、申威等廠商都在備選名單。
賽迪研究院指出,海光和兆芯均采用x86技術架構,兩者分別獲得了x86完整交叉專利授權和指令集期限授權。其中,海光掌握完整的x86指令集代碼,并通過核心指令集擴充建立國產化C86指令體系,安全、性能及自主迭代能力較強,被視為國產CPU市場第一梯隊。
國產ARM路線中,鯤鵬與飛騰均基于ARM V8架構進行了國產化自研。其中,鯤鵬憑借高度集成的設計和豐富的軟件產品生態,受到國產化用戶市場認可;飛騰依托于安全架構創新,在信創市場認可度較高。目前,國產ARM也被視為僅次于X86的主流技術路線。
此外,龍芯和申威憑借深度自主研發,受到黨政及特種市場領域信賴。其中,龍芯基于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指令系統LoongArch,實現了多代處理器產品性能升級;申威同樣擺脫了外部技術依賴,并在政府、軍工等關鍵領域得到應用。目前兩大廠商均在進一步發力生態建設,以期邁向更廣闊的商用市場。
綜合來看,六大國產芯片產品都基本滿足國產替代“安全可用”需求。隨著中美“關稅戰”打響,國產化芯片有望加速大規模落地進程,擔當起國產替代市場需求。
文章封面首圖及配圖,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若版權者認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聯系我們,本平臺將立即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