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尖網》/文 筆尖觀察
4月19日,諾安基金的發布公告稱,公司高管楊谷將不再擔任諾安基金副總經理,具體原因是“專注于投資工作”。
實際上,楊谷在管的基金短期內的業績并不理想。或許,卸下公司管理專注投資是正面危機的最好途徑。
在管5基有3只位后半營
據天天基金網數據,楊谷累計任職時間19年又62天,現任基金資產規模50.63億(5只基金)。曾任職于平安證券公司綜合研究所、西北證券公司資產管理部;2003年10月加入諾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于2006年11月起擔任基金經理,自2007年9月一直既為公司副總經理又為基金經理,“雙重身份”任職時長18年。
自2006年2月開始,楊谷便開始管理諾安先鋒混合基金,該只基金產品當前資金總規模約40億元,是楊谷所管基金產品中規模最大、時間最久的一只,亦為楊谷在操作風格上的代表作,自其開始管理諾安先鋒混合基金開始,楊谷為該基金產品帶來的任職回報率為7.87倍。不過,近兩年,諾安先鋒混合基金出現了業績大幅回撤,諾安先鋒混合A 、安先鋒混合C近兩年回報率分別為-12.67%、-13.38%,在可比的3650只同類基金中分別排名第1435、第1525。
近三個月,楊谷的投資管理更是大跌眼鏡,5只基金中,諾安精選回報混合回報率為0.97%,排名勉強躋身同業前1/3;諾安進取回報混合回報率0.82%,已不在同業前1/3;諾安優選回報混合、諾安先鋒混合A、諾安先鋒混合C均現虧損,均處于同類基金的后半營。(如圖)
其實,在3月6日,楊谷卸任諾安優勢行業混合A、諾安優勢行業混合C,兩只基金年化回報分別4.63%、4.56%,在可比的2244只同類基金中排名第1245、第1253,兩只基金的Alpha(年化)分別為-4.0957%、-4.1398%。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面對管理業績的萎靡不振,楊谷選擇了回歸本職。
“回歸”路漫漫
曾任諾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18年之久的楊谷,從管理崗位上退下來,還能全心撲在投資上嗎?是否有巨大的心理落差?
截至目前,已披露的基金定期報告顯示,楊谷在諾安先鋒混合基金上的持倉策略,既重視股票市場的新興趨勢賽道,又兼顧了股票的“便宜”以及在行業配置策略上避免單一持倉。迎合市場對新興趨勢賽道的需求,意味著基金經理的選股很可能進入市場高估值、高擁擠度領域,這可能為基金產品帶來中長期回撤風險。因此,楊谷在諾安先鋒基金上對新興賽道的持倉,偏向選擇自身原有基本盤穩固的股票以及賣鏟子的股票以及具有市場熱度邏輯,但未被市場第一時間關注的行業或個股。
《筆尖網》還發現,楊谷在調研公司方面比較少,在2024年僅調研過4家公司,與2023年的7家、2022年的6家相比明顯減少,這對投資經理來說缺乏了實際調研驗證投資的機會。
業內人士稱,基金經理缺乏調研,會為投資帶來潛在負面影響:一是信息獲取不充分導致決策偏差。缺乏實地調研可能使基金經理過度依賴二手信息,增加偏聽偏信的風險。弱市中公司基本面與股價關聯性減弱,若僅通過公開數據判斷,可能忽略情緒驅動的短期機會或風險。二是錯失行業動態與公司治理變化。調研的核心價值在于驗證公司實際運營狀況(如產能利用率、管理層穩定性),減少因信息滯后導致的誤判。若長期缺乏此類驗證,可能影響持倉結構的合理性,尤其在技術迭代快的行業(如半導體、新能源)。三是風險控制能力削弱。據2023年數據,調研頻率低的基金在個股暴雷事件中的損失平均高出12%,表明調研對規避重大風險具有實際意義。
回歸基金經理后,楊谷會加大調研力度嗎?投資管理業績會有質的飛躍嗎?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稱,基金公司高管轉任基金經理后的業績呈現“短期承壓、中期分化、長期擇優”的特征。核心變量包括策略迭代效率、投研協同能力及市場周期匹配度等。投資者需結合持倉透明度(如季度報告披露完整性)與風險調整后收益(如夏普比率變化)綜合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