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尖網》文/筆尖觀察
4月26日,東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東方高端制造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資產凈值連續30個工作日低于5000萬元,可能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情形。《筆尖網》發現,東方基金擔心的事可能會集中發生,該公司旗下近一半的基金或觸發清盤紅線。
作為一家成立超20年的基金公司,東方基金如何應對清盤危機?投資者又該如何避雷?
清盤潮襲
據東方高端制造混合披露,根據《基金合同》的規定:《基金合同》生效后,連續 50個工作日出現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200人或者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情形的,基金合同終止,不需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截至 2025年4月25日日終,該基金已連續 3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特此提示。
“若出現基金合同終止的情形,基金管理人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基金合同》的約定成立基金財產清算小組,履行基金財產清算程序。本基金進入清算程序后將不再辦理申購、贖回等業務,敬請投資人關注。”東方高端制造混合就此提示稱。
《筆尖網》發現,截至3月末,東方基金旗下披露凈值數據的基金有116只,其中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的基金有46只,另有6只基金截至去年年底的持有人數量不滿200人。也就是說,有52只基金可能觸發清盤紅線。這一數量占比達44.83%,接近半數。而東方基金旗下資產凈值處于5000萬元到1億元的還有20只,即迷你基金占比接近六成。
此外,截至4月25日,東方基金旗下單位凈值月內繼續下跌的基金有58只,其中29只的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另有29只資產凈值高于5000萬元。換句話說,隨著月內凈值的波動,觸及清盤紅線的基金可能還會增多。
“2024年以來A股市場持續震蕩,權益類基金面臨較大贖回壓力,規模持續縮水。部分主題型基金(如醫療、高端制造等)受行業周期波動影響,凈值回撤加劇投資者離場。”業內人士就此分析稱,債券型基金雖受市場青睞,但東方基金旗下固收類產品競爭力不足,未能有效承接權益類基金流出的資金。
如何應對“閃退”
對于基金的“閃退”,不管是基金公司還是基金投資者都應想方設法避免。
從基金公司的角度看,清盤可能導致公司聲譽受損,影響公司資金運作,還會導致客戶流失嚴重。一方面,基金清盤易引發投資者對管理能力的質疑,尤其是當多只產品同時出現預警時,會顯著削弱市場對公司的信任度,從可能導致機構投資者撤資,進一步加劇規模萎縮的惡性循環;另一方面,基金公司主要依賴管理費盈利,而管理費與基金規模直接掛鉤。規模低于5000萬元的基金已處于盈虧平衡線以下,但清盤將直接切斷收入來源。清算過程需支付審計、法律等額外成本,對中小型基金公司會造成現金流壓力。
基金清盤對投資者的影響更為直接。比如基金清盤期間(通常15-30個工作日)暫停申購、贖回,投資者無法進行交易,可能錯失市場投資機會。清算完成后資金到賬存在延遲,部分案例顯示清算周期超過45天。若投資者原計劃短期贖回資金用于消費或周轉,清盤將打亂資金使用計劃。在投資損失方面,基金需在清算期間強制賣出持倉,若遇市場低迷或流動性差的資產(如小盤股、信用債),可能以低于凈值價格成交。清算費用(審計、法律、托管等)將從基金資產中扣除,進一步降低投資者最終所得。更為關注的是,若清盤時基金凈值低于持倉成本,投資者將承擔實際虧損。
東方基金成立于2004年6月11日,是家成立已經超過20歲的成熟基金,但為何落得如此窘迫的境況呢?
除了短期的市場影響外,東方基金存在產品同質化問題。公司旗下混合型、股票型基金超過半數聚焦醫療、制造等單一賽道,缺乏差異化定位。迷你基金占比過高,不排除部分產品成立時“帶病發行”,后續缺乏持續營銷投入。此外,東方基金的投研能力存在短板,加上剛剛成立的4只基金,該基金公司旗下120只基金產品,僅有24名基金經理,平均每人管理5只。基金經理“一拖多”現象突出,部分產品投研資源分散,策略執行效果弱化。
據《筆尖網》觀察,東方基金旗下的股票型基金僅有2只(東方創新醫療股票A、東方創新醫療股票C),合計規模0.3億元,與2024年6月末的1.20億元相比縮減了75%;兩只基金近一年平均回報率為7.8%,跑輸同類基金同期9.45%的平均回報。
業內人士稱,東方基金需要優化產品線,對同質化產品實施合并清盤,同時基金布局FOF、量化指增等創新品類,降低單一市場風險敞口;在投研能力建設方面,可適時引入外部投研團隊,重點加強行業輪動和風險控制模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