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縱觀濱海能源的成長與發展,成立至今公司已經歷四次主業變更——從涂料、電力到包裝印刷,如今收購滄州旭陽,再度跨界尼龍新材料。
一場重大資產重組讓濱海能源走出5連板。
5月17日,濱海能源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向旭陽集團有限公司、邢臺旭陽煤化工有限公司、深創投制造業轉型升級新材料基金、農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發行股份購買其合計持有的滄州旭陽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滄州旭陽”)100.00%股權。
行情顯示,在該消息催化下,5月19日至5月23日,濱海能源股價迎來連板,期間累計上漲幅度達65.74%。
主業頻換,虧損不斷
濱海能源成立于1992年,前身為天津燈塔涂料有限公司,1997年2月在深交所上市。彼時,公司主要從事涂料及顏料產品的生產和銷售。2003年8月,其與原控股股東天津燈塔涂料有限公司簽訂《資產置換協議》,并于2004年正式更名為天津濱海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縱觀濱海能源的成長與發展,成立至今公司已經歷四次主業變更——從涂料、電力到包裝印刷,2023年楊雪崗入主后公司全面轉型鋰電負極材料,如今收購滄州旭陽,再度跨界尼龍新材料。
那么,按照濱海能源業務更換的時間線來看,其業績表現又如何?
上市之初,也就是涂料業務時期,濱海能源的業績幾乎沒有穩定增長過,凈利潤虧損是常態,最高盈利年凈利潤也不過僅有3021萬元。
2014年實施重組后,公司主業變更為電力、蒸汽、熱水生產和銷售。這期間,濱海能源業績有了顯著改善,凈利潤穩定增長的同時,漲幅一度達到274.57%。
2018年,濱海能源將熱電資產置出,主營業務變更為包裝及出版物印刷。這次業務的更換,也換來了濱海能源業績的轉虧。根據數據,2019年濱海能源凈利潤為1333萬元,同比下降63.49%;2020年至2023年,公司凈利潤始終在虧損狀態,最高虧損達1.02億元。
2023年,濱海能源置出包裝印刷業務,開始進入新能源負極材料業務;2024年,公司完全剝離印刷業務,聚焦鋰電池負極材料業務。盡管負極材料產能逐步釋放,公司業務規模持續提升,但因鋰電產業競爭加劇,濱海能源盈利持續承壓。
“蛇吞象”式并購
再來看看本次交易對手方滄州旭陽。
與濱海能源相比,滄州旭陽盈利能力較強。重組預案顯示,滄州旭陽擁有從制氫、雙氧水、環己酮到制備己內酰胺、己二胺再到尼龍6、尼龍彈性體等在內的一體化產業鏈,是國內少數擁有全工藝流程的企業,盈利能力良好,技術創新優勢突出。
根據數據,2023年、2024年和2025年前3個月,滄州旭陽分別實現營業收入92.76億元、103.11億元、24.12億元,凈利潤3.48億元、2.38億元、2111.94萬元。
值得關注的是,滄州旭陽的規模遠超濱海能源。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滄州旭陽總資產達145.8億元,約為濱海能源13.27億元總資產的11倍。此次交易是一次明顯的“蛇吞象”式并購。
本次交易完成后,滄州旭陽將成為濱海能源全資子公司,濱海能源將打造第二增長曲線,形成“負極材料+尼龍新材料”雙輪驅動協同發展的業務格局。
實際上,通過濱海能源股權結構可看出,本次交易是實際控制人將旗下優質化工新材料業務注入上市公司的重要整合舉措。
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10月,濱海能源原控股股東天津京津文化傳媒發展有限公司以6億元,向旭陽控股轉讓其所持濱海能源20%股份。本次交易在2022年初完成,旭陽控股成為濱海能源新的控股股東,上市公司實控人由天津市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變更為楊雪崗。
本次重組中,交易對手方旭陽集團、旭陽煤化工與上市公司均為楊雪崗控制的企業,本次交易完成后,旭陽集團預計將成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因此,本次重組構成關聯交易,且預計構成重大資產重組,但不構成重組上市。
資金情緒高漲
對于此次重組,濱海能源表示了對未來的期盼,稱這將實現公司資產規模、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公司拓展收入來源,提升資產質量。同時,滄州旭陽化工板塊能夠借助境內資本市場平臺,優化運營能力加速發展。
未來發展究竟會如何尚未可知,但對于這場重大資產重組,資本市場已經給予了一定的反饋。
5月21日、5月23日,濱海能源以連續三個交易日內漲幅偏離值累計達20%而登上龍虎榜。南京幫、炒股養家等游資上榜。
5月21日,山西證券浙江分公司買入1186.07萬元,申港證券四川分公司買入564.18萬元,炒股養家買入366.46萬元,世紀證券深圳羅湖買入聯儲證券寧波分公司買入292.48萬元,124.35萬元;賣出席位中,機構專用賣出176.25萬元,招商證券北京光明路賣出125.10萬元,申萬宏源上海徐匯區天鑰橋路賣出76.44萬元,廣發證券惠州下埔路賣出50.67萬元。整體來看,買入力量較強。
從龍虎榜數據可以看出,機構席位的凈賣出對股價形成了一定壓力,但游資的積極買入能緩解這種壓力。游資風格偏向短線操作,可能對股價的短期走勢形成支撐。市場情緒方面,濱海能源的連續漲停吸引了眾多資金關注,市場熱度較高。
5月23日,市場情緒發生變化,整體呈凈賣出狀態。具體來看,買入席位中,東興證券深圳金田路買入2847.91萬元,中信建投南昌北京東路買入1765.17萬元,國信證券北京通州北苑買入1500.98萬元,南京幫買入1424.83萬元,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南昌桃苑大街證券營業部買入1381.37萬元;賣出席位中,太平洋證券河北分公司賣出4772.73萬元,東興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金田路證券營業部賣出3135.34萬元,國泰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石家莊裕華東路證券營業部賣出1910.67萬元,東方財富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林芝廣州大道證券營業部賣出1530.35萬元,山西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賣出1404.07萬元。
從游資操作風格來看,東興證券深圳金田路的凈賣出對股價造成了一定的壓力,顯示出游資短線獲利了結的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