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悄然而至,北方窗沿落葉漸積,南方臥室即將換上加厚床品。季節交替間,家紡市場也將迎來傳統黃金旺季,而依附于存量房交割的“輕改造”,正成為一股不可小覷的流量。新房銷售趨緩,存量房主導市場,舊改、煥新成為驅動家紡乃至大家居行業增長的核心關鍵詞,家紡如何在存量時代探尋新的生存邏輯?本期家居新范式帶您一起來探。
存量房里的“軟裝剛需”:激活家紡二次需求
2025年上半年,房地產市場呈現明顯分化。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3.5%。而二手房市場靠“以價換量”保持活躍、成交面積預估同比增4%,中原地產研究院報告指出,重點城市二手房成交占比從2020年的38%攀升至今年上半年的66%,沈陽、福州等二線城市甚至超70%,接近一線城市水平。新房冷、二手房熱的格局,正在改變家紡需求的基本面。
二手房市場的活躍,政策功不可沒。帶押過戶政策的全面推廣,將傳統二手房交易周期從1個月壓縮至3-7個工作日,深圳、昆明等地甚至實現當日辦結。交易效率提升加速了存量房流通,而流通背后是大量軟裝家紡更新需求。貝殼研究院2022-2023年調研顯示,北京超9成二手房買家購房后有新裝修需求。通常而言,窗簾、床品套件、沙發布的更換率較高,這些品類因殘留前業主生活痕跡、面料老化、款式過時等問題,成為輕改造的必選項。
城市更新政策紅利更是帶來龐大需求。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明確將推進城市更新作為城市工作重要抓手。住建部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65萬個,改造提升老化管線1.18萬公里,實施適老化改造小區4000多個。2024年全國實施城市更新項目6萬余個,完成投資約2.9萬億元,其中老舊小區改造新開工5.6萬個,能夠直接帶動家居家紡等配套產品消費需求釋放。
“以舊換新”政策對家紡更新支持力度加大,上海、四川、新疆等地將窗簾、床上用品等家紡品類納入以舊換新補貼范圍,補貼比例達15%-20%。政府補貼與市場需求雙輪驅動,激活存量房市場家紡二次消費。華經產業研究院測算,我國城鎮存量住宅超330億平方米。僅老舊小區改造就能夠為家居家紡市場帶來億級增量空間。
恰逢此時,2025年intertextile上海秋冬家紡展將于8月20日至22日盛大舉辦。此次展會覆蓋10萬平方米的展館面積,匯聚了900多家參展商,將充分展現家紡行業面對“更新時代”的集體智慧。從環保面料、適老化設計到家紡定制,科技升級的璀璨光芒將匯聚成強大的產業實力。
需求迭代催生新消費邏輯
存量房買家的多元需求,對居住品質提升的本質追求,正改變家紡產品的價值定義。家居新范式觀察認為,審美差異、使用需求變化等成為驅動力,推動家紡產品從“耐用品”向“場景化迭代品”升級轉變。
審美差異是推動更新的首要因素。二手房買家以80后、90后為主,據潮新聞美好生活研究院聯合杭州貝殼研究院統計,20-40歲青年人在購房和租房市場占比分別達76%和81%。家居新范式分析認為,尤其是年輕消費群體,他們對家居風格個性化需求強烈,若原裝修不符其喜好,更換軟裝家紡成改變空間氛圍的優先選擇。從心理上看,這也是“悅己主義、主權宣示”的快捷方式,通過個性化改造迅速獲得歸屬感與新鮮感。
2025intertextile秋冬家紡展將匯聚全球優質家紡供應鏈。如杭州龍石緊跟色彩趨勢,推出兼具自然美感與柔軟觸感的產品;杭州黃道婆紡織用非遺工藝創新棉麻面料;比利時Love Home Fabrics的面料產品從臥室到廚房重新定義現代生活方式,融合奢華質感與舒適體驗;諾華(杭州)紡織的針織、雪尼爾等面料融合意大利設計美學與中國精密制造優勢;馬來西亞Kaeen Sdn Bhd、印尼P.T. Sinar Mega Adimulia等通過與國際設計師合作或融合傳統工藝與創新設計,打造匹配各類家居風格的面料產品。
功能需求更聚焦場景化且務實。存量房買家多為改善型用戶,對家紡實用性要求細致。家庭成員結構與生活習慣差異影響功能選擇:有孩家庭偏好防污抗菌沙發套,老年群體需親膚透氣床品,養寵家庭要耐磨耐抓的窗簾布、沙發及家具面料。
例如,南通“紡二代”胡博涵團隊推出不粘寵物毛的家紡四件套,傳統家紡企業進軍寵物賽道。2025intertextile秋冬家紡上,參展商們將推出更多適配家居場景的窗簾、面料產品。如專注功能性窗簾研發31年的浙江華辰新材,推出OEKO-TEX認證遮陽簾,兼具遮光與環保功能,滿足家庭采光和健康需求。此外,吳江思佐紡織有限公司生產的仿麻、燈芯絨等沙發面料,蘇州盈久紡織有限公司提供的高性價比家用紡織面料,耐用性與實用性突出,能適配多元家居場景需求。
最后從以上維度總結而言,提升居住品質才是最深層的消費追求。無需大規模硬裝改造,更換軟裝家紡即可顯著提升空間舒適度與美觀度。比如質感更好的窗簾能改善采光與隱私,新沙發可升級客廳休閑體驗,這些細節優化常被納入存量房改造方案。
在更新品類方面,窗簾、沙發套等產品的更換頻率較高。窗簾因其直接影響空間色彩和采光,且成本相對較低,因此大多數買家會選擇更換以匹配新的裝修風格;沙發若結構完好,通常會僅更換套面,若款式陳舊,則會選擇整體更換。
在更新周期方面,呈現縮短趨勢。比如過去窗簾更換周期為5-8年,如今受健康意識與審美迭代影響,可能縮短至2-3年(頻繁清洗導致的面料老化也加速更新);沙發套更換周期從3-5年縮短至1-2年,部分家庭甚至按季節更換家紡(春夏亞麻、秋冬珊瑚絨),相關布料因此持續熱門。
2025intertextile上海秋冬家紡展作為亞洲領先的家紡貿易平臺,展品涵蓋十大品類,包括創新可持續面料、智能紡織品、奢華設計以及相關產品。四大展館集結全球家紡力量,比如海外Editor進口布展區匯聚頂尖面料,設計師面料區為創意提供舞臺,精準契合當下消費者對家紡審美與功能的需求,助力家紡從業者找到適配市場的窗簾/沙發/家具面料解決方案。
家紡企業的“存量生存術”
面對新需求,家紡企業打法也在變。從產品到服務不斷探索,從而構建適配存量時代的新生態。
環保與可持續成為產品底線。對于家居建材,消費者的健康家居煥新需求突出。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93.3%的中國青年消費者消費時優先考慮綠色環保產品,其中44.2%表示“經常會”選擇。國家近年來也在持續推動綠色家居消費政策,包括如火如荼的綠色建材下鄉、各地的“家裝廚衛‘煥新’工作”鼓勵消費者選擇綠色、低碳的家居產品。家紡產品在綠色環保上的不斷創新,能夠滿足健康可持續人居的追求。
2025intertextile上海秋冬家紡展上,參展商將帶來創新可持續的窗簾、面料產品。寧波億帛窗飾將展出波浪軌道、智能卷簾系統等創新產品,為住宅與商業空間提供可持續方案;嘉興震森主打30%PU+70%再生滌綸混紡的環保面料,用無溶劑工藝減少污染,Sugar系列為100%再生滌綸針織,耐用、抗污、易護理;有逾50年經驗的西班牙紡織品牌Rioma的TerraLoom戶外系列,采用MicrosuePP紗線、天然再生棉面料及印花天鵝絨;保加利亞Char Ltd專注裝飾與家具面料研發生產,采用環保纖維、低能耗織造工藝、植物染劑及節水后整理技術,紋理精致且堅持綠色生產。
定制服務更“細”。存量房戶型多樣,催生精細化定制需求。在家紡中,定制是再尋常不過的,例如窗簾也能全屋定制,根據窗戶尺寸、家具風格定制褶皺比例與圖案;針對異形沙發提供上門測量+專屬打版服務,確保沙發套貼合度。
比如源志誠家紡20余年專注高端提花/繡花面料,提供窗簾/墻布/家具布等定制方案;海寧御藝美軒專注優質軟裝家用窗簾,提供靈活訂單服務;保加利亞Char Ltd將高端設計與定制服務相結合,滿足全球市場需求;嘉興震森支持定制開發與深度合作,融合前衛色彩與創新設計;杭州龍石提供現貨或定制生產,適配酒店和住宅市場的多樣化需求。此外,浙江凱迪雅布業專注高精密大提花及天然混紡面料,自主研發萬款花型,可滿足個性化定制;浙江升麗紡織旗下品牌提供2萬種原創花型,為定制窗簾、家紡面料提供豐富選擇。
渠道端向社區場景下沉。窗簾等家紡品牌通常在商場和社區均有布局,頭部品牌傾向在商場開旗艦店,提升品牌形象與客戶體驗;中小品牌多選擇社區店,降低運營成本并貼近目標客戶。
家居新范式觀察認為,家紡企業可以因地制宜借鑒家裝企業的做法逐漸加大布局社區店與線上服務入口,在老舊小區周邊設煥新服務站,提供窗簾上門拆卸、安裝一站式服務,這種離用戶更近的渠道模式將縮短服務響應時間。
生態協同成為更高階競爭壁壘。頭部企業聯合家裝平臺、房產中介構建新生態,降低消費者決策成本,家紡企業將能夠更深度嵌入存量房改造的全流程。
如羅萊生活與飛書合作,借助數字化工具優化內部管理,加強與加盟商協同;抖音生活服務通過營銷模式幫助家紡建材品牌拓展線上渠道;金太陽控股打造“新生代家紡生態平臺”纖意坊,目前已通過整合設計、研發、展銷、直播等資源,構建了涵蓋產業生態圈的協同網絡。
2025intertextile上海秋冬家紡展作為產業生態構建的紐帶,將匯聚來自世界各地的家紡企業創新成果,賦能產業鏈企業從“單一產品供應商”向“空間煥新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轉型。
結語:在“舊”里種出“新”,在更新浪潮中錨定長期價值
隨著增量時代的新房配套紅利漸退,存量時代的更新迭代機遇正濃。
城市更新的進程仍在繼續,存量房的改造需求還將持續釋放。對于家紡企業而言,真正的機會不在于追逐短期的政策紅利,而在于構建與“更新時代”相適配的長期能力。這種能力體現在對材料科技的持續投入、對設計美學的不懈追求、對服務體驗的打磨,更體現在對“家”這一核心場景的深刻理解。
秋天的落葉會化作春泥,正如存量房市場的“舊”,也在滋養家紡行業的“新”。再老的房子,也能因為一張繽紛的地毯、一塊養眼的窗簾、一套舒適的沙發、以及能包裹自己的布藝家具,重新變得讓人想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