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手機消費卷向“好服務+真省錢”
采寫/萬天南
編輯/陳紀英
火熱的世界杯比賽,好手如林,高度內卷,即便傳統強隊,只要一著不慎,也有可能被槍挑下馬。
12月3日凌晨,排名28的“學渣”韓國隊,最終以2:1逆風反彈,擊敗排名第9的“學霸”葡萄牙,靠的就是在補時賽階段,一氣呵成地奔襲、助攻、射門,拿下關鍵一分,扭轉了戰局。
在這場比賽中,壓哨破門的絕殺球,成為了逆轉戰局的關鍵。
所謂絕殺球,是指在球賽即將終結的讀秒階段,或者戰況膠著時刻,決定勝負的致勝球。
廝殺激烈的世界杯,與當下高度內卷的手機行業極為類似。
信通院報告顯示,2022年1-9月,中國手機出貨量累計1.96億部,同比下降21.1%。
無疑,手機行業已經進入常態化的存量時代,爆發式增長被結構性增長取代。
行業膠著之下,如何推開內卷之門,踢出決定關鍵勝負的“絕殺球”,是手機品牌面臨的共同挑戰。
單向度的好產品、性價比、好服務,就像在球門之外兜兜轉轉的無效球,已經很難打動換機意愿不強、嚴防死守的目標用戶,也很難構建足夠堅固的競爭壁壘。
因此,一招致勝也必須換道為全壘比拼,“好產品+好服務+性價比”三位一體,才能如同絕殺球一般,精準擊中手機黨的消費痛點和堵點,洞開市場之門。
手機破卷,服務為王
存量時代,求解增長,成為了所有手機廠商面臨的共同挑戰。
從供給端來看,廠商之間競爭激烈,彼此嚴防死守,任一品牌踢開市場之門,都并不容易。
從需求端來看,手機市場疲軟,直接原因就是用戶心門緊閉,換機意愿不強,換季周期越來越長。
vivo執行副總裁、首席運營官胡柏山對此有著清晰洞察,“我記得最早(手機更換周期)是16-18個月,之后是20-24個月,最近是36個月了。這是因為產品沒有創新,吸引不了用戶,用戶換機的速度就延長了。”
創新逼近天花板,各個品牌之間的創新剪刀差正在縮小,如同世界杯最后的決賽戰,強隊如林,因此,僅靠產品微創新,難以撬動換機意愿,“價格優勢疊加服務優勢”的競爭權重,也逐漸占據C位。
整體出貨量不暢之下,手機品牌集體涌向中高端,以價代量,去滿足用戶的消費升級需求。
但高端化定價,也抑制了部分用戶的換機欲望。假如品牌和零售渠道,能夠提供省錢省事好服務,提升性價比,則可以反向撬動用戶換新機。
京東聯合《經濟日報》發布的《2022中國電器服務市場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90%的消費者認為“服務”十分重要,而且重要性逐年增加,新穎、貼心的服務不僅“省事”,還能實實在在“省錢”。
該如何定義“省錢又省事”的好服務?找準痛點是第一步。
當下,手機服務鏈條中,被用戶吐槽最多的就是售后服務。
2021年中消協受理投訴情況報告顯示,根據投訴性質劃分,售后服務問題占31.54%,為第一大投訴類型。而在售后投訴中,手機通訊類產品,名列第四位。
根據《財經故事薈》在多個手機群所做的初步調查顯示,售后維修費用昂貴,是被普遍吐槽的第一大槽點。
“買得起,用得起,修不起”,90后王力(化名)告訴《財經故事薈》。
他曾在2020年,耗費近萬元購入某款智能手機,半年之后,屏幕意外摔裂,“因為不屬于保修范圍,我自費換屏花了快3000元,太肉疼了”。
此前,曾有調研發現,手機的換屏等費用,占到了手機全價的20-30%以上,甚至有部分機型,占比高到50%以上。
因此,錨定痛點,為手機用戶提供“全程無憂”的省錢省心服務,或許成為存量時代,手機品牌商、零售商博弈的賽末點。
這樣的趨勢,也在前述《報告》中得到了驗證:接近30%的被調查用戶,已經學會用服務省錢;只換不修、價保和以舊換新成為消費者最喜愛的省錢服務。
不過,共性痛點之外,不同市場的用戶,對好服務的偏重和青睞也有所差異。
《報告》顯示,91.2%的中低線用戶中認為“服務很重要”,而高線用戶比例為88.5%;中低線用戶更關注價保時長、物流時效和售后體驗,高線用戶更加青睞以舊換新,同時對客服響應速度有著較高要求。
映照到手機市場,這意味著面對差異性的省錢省心服務需求,品牌商和零售商必須提供多元服務,對分眾群體“投其所好,區別對待”。
vivo京東組CP,“好服務”和“真省錢”兼得
在傳統的價格理論中,一分價錢一分貨,似乎是顛簸不破的真理,真省錢與好服務,仿佛只能二選一。
而京東攜手vivo推出的無憂服務包,則是對傳統定價的突破式創新。
雙方針對新機vivo X90系列,推出的超V計劃,以限量超值服務套餐,“KO換機顧慮,解鎖超值機密碼”,實現了“好產品+好服務+性價比”的兼得,如同一記絕殺球,精準洞穿用戶心門。
考慮到手機用戶有著個性化的分層需求,為此,京東和vivo打造了不同階梯的服務矩陣,推出了99元、199元的差異化省錢服務禮包,應對多元需求。
其中,99元【意外無憂】套餐,服務覆蓋1年不限次全保維修、30天無憂體驗、200元復購補貼;199元【保值無憂】套裝,服務覆蓋1年不限次全保維修、30天無憂體驗、30天安心價保、200元復購補貼、80%保值換新。
貼心的差異化服務,也讓王力雙眼放光,“可以輕松無憂實現用機自由了”。
此前,在出血近3000元換屏之后,深感肉痛的王力,使用手機時畏手畏腳,再也不敢摘下厚厚的硅膠手機保護套,“原本購機,是看中了它的輕薄,現在被迫戴套,厚得像搬磚”,王力自嘲。
超V計劃中,不限次的全保維修服務,不僅覆蓋三包范圍內正常使用導致的故障,對于各種意外導致的機器損害,也能在服務上限內,提供免費官方保修服務。且質量和意外問題,只要維修累計金額在購機發票金額內,均不限次維修。
上述省錢省心服務包,覆蓋了售前、售中,售后全周期,在用戶購機、用機,以及后續的換機中,都能享受一攬子的省錢、省心、省力的無憂服務。
具體而言,【意外無憂】套餐,著眼于在售前和售中,降低用戶購買決策成本,護航用戶使用體驗。
其中,30天無憂體驗服務,遠遠超出了國家規定的三包服務基準線。
法定包退服務是指,產品自售出之日起7日內,發生性能故障,消費者才能選擇退貨、換貨或修理;
而30天無憂服務,不僅把包退服務從7天延長到30天,在退貨條件上也大大放寬,即商品完好,無故障發生,用戶也能無責任退貨。
如此一來,用戶可以毫無負擔嘗試新機,且有充足時間全面體驗評估新機。品牌也能借此撬開用戶換機意愿不強、換季周期漫長這一導致手機市場不振的最大堵點。
【保值無憂】,則是撬動復購、裂變的黃金支點。
上述趨勢,從京東的手機銷售情況中,可見一斑。
根據統計,2022前三季度,京東以舊換新手機訂單量同比增長了240%。
而80%保值換新、200元復購津貼,大幅刷新了以舊換新的保值基準線,以高保值大幅降低換新成本,驅動用戶再次復購,針對性療愈用戶換新動力不足的痛點。
在當下的存量時代,為了拉動手機銷量增長,渠道、品牌無不挖空心思。
但沒有真正集中痛點、打通堵點的戰略戰術,哪怕花樣再多,也收效甚微。
如同西班牙在對陣摩洛哥的比賽中,雖然控球傳球技術嫻熟,但只在球門之外打轉,全場沒有一個絕殺球破門而入,得分為0,慘敗收場。
而京東聯手vivo探索出來的無憂服務禮包,疊加“真省錢+好服務”,既遠超國家三包標準,也抬升了行業默認的售后服務基準線,引領全行業,解決真需求,如同絕殺球,精準踢開手機行業的內卷之門。
一“球”致勝,多方共贏
超V計劃的無憂服務禮包,大幅讓利給用戶,從零和博弈的角度來看,似乎會導致渠道和品牌受損。
但其實,和諧健康的供需關系,并非你輸我贏的零和博弈。
沃爾瑪創始人山姆·沃爾頓,自創業之初,就堅持“為顧客節約每一分錢”。這種堅守,既利他也利己,最終助推沃爾瑪成登頂全球商超巨頭。
因此,省錢省心的好服務,于京東、品牌來說,短期看是投入,長期來看是回報,可以實現供需雙方持續的共贏互惠。
vivo的主動讓利,也就不足為怪了。今年Q3,盡管手機競爭膠著,但vivo卻逆襲而上,高居中國手機出貨量榜首。
以無憂禮包,持續擦亮的“好產品、好服務、真省錢”優勢,成為其突破內卷、撬動消費、帶來增量、鞏固頭部地位的重要支點。
而在電商渠道中,京東也一向以”好服務、真省錢“見長。
只是,最近幾年,京東“ 正品好貨”、“當日達次日達” 、“以舊換新”、“180天價保”等服務優勢過于亮眼,以至于京東的 " 省錢 " 屬性,似乎鋒芒不再。
但其實,一度有著 " 價格斗士 " 之稱的京東,對于“省錢”駕輕就熟——從 3C 起步的京東,每一次品類大擴充,都伴隨著聲勢浩蕩的價格競爭,莫不于此。
如今的京東,既要又要還要——好產品、好服務、低價格,組成 競爭力“金三角”。而手機作為其強勢品類,更是如此。
京東與vivo的此次聯手,也讓其“真省錢”、“好服務”的優勢得到再次強化。
獨善其身之后,還能普惠行業,雙方這場突破性的探索,為內卷的手機市場,找到了增長新動能。
綜上,京東與vivo的此次試水,于用戶、于品牌、于京東、于行業,都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堪稱多贏之舉。
不過,要持續踐行省錢省力省心的好服務,并非易事。
一方面,省錢好服務是京東的核心競爭力,依賴的是其“生態優勢”和“系統優勢”,包含自營模式、自建物流等供應鏈優勢,而非單點致勝。
比如,手機品類提供以舊換新服務,其前提是,京東具備了專業標準的檢測能力,以及科學精準的估價體系。
而“180天只換不修”服務,則賴于京東的正品行貨屬性,產品故障率低,所以敢于承諾。
如今,這些好服務已經深入人心,手機用戶也樂意為此買單。
2022年京東11.11巔峰28小時期間,超90%的購機用戶對保障服務需求強烈,近85%的購機用戶選擇了1.2倍價保、180天只換不修等服務。
另一方面,上述服務,也需要京東和品牌的高度協同。
在電商渠道中,京東用戶整體的消費力最為強勁,消費升級需求浪潮浪涌;且京東對上線、下線市場實現了全域穿透。
因此,品牌自然愿意與京東一起突破邊界,持續探索,以此獲得確定性增長。
京東與vivo探索的無憂服務,也不會是終點。廣闊天地大有可為,未來,京東可以把這一攬子的服務標準,復用到更多手機品牌里。
總之,從沃爾瑪到京東,在零售業態中,“真省錢+好服務”,是長興不衰的“絕殺球”,無論存量、增量時代,都能拿捏確定性增長,手機領域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