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附近就是星辰大海”,一場深耕本地的商業蝶變,已經發生
撰文?| 吳依涵??
編輯?| 吳先之
一種樸素的商業哲學,正在被重新發現。出走遠方的人們,開始回歸“附近”。
梧桐樹下,墻頭斑駁,一間窄鋪,一張矮凳,一個搖著手磨咖啡的鞋匠,一邊修鞋一邊不緊不慢地和你談論生活,談論愛情,這是前兩年大火的海派電影《愛情神話》里的場景。電影的動人之處在于,它還原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總是忽視的“附近”。
今年的跨年演講,羅振宇也講了一個關于附近的故事。
南城香,一家開在居民區的餐館,疫情三年來,挖掘附近居民的需求,一天賣五頓飯,解決從孩子到老人,從早餐到夜宵的吃飯問題,成功實現逆勢上漲,僅北京的門店就翻了一倍,單店平均日流水是全國快餐店平均流水的5倍。
?“附近就是星辰大海”,一場深耕本地的商業蝶變,已經發生。
嬢嬢們的勝利
黃毛小卷扎個馬尾,身穿紅色制服,年齡四五十歲,跟家里的嬸嬸姑姑一般大。到了店里,她們會嘮家常一般和你討論家里還需要添置什么。
紅旗嬢嬢,一群生活在成都的人才懂得的“接頭暗號”。
“嬢嬢們的魅力很難抵擋,時間久了,你就會習慣并愛上這種家人般的感覺。”一位在成都“漂”了兩年的朋友告訴我們,現在她已經跟小區門口的紅旗嬢嬢混熟了,每晚下班就算沒什么要買的,也會去打個招呼?!八踔聊苡涀∥襾泶笠虌尩娜兆?,勸阻我貪嘴吃雪糕?!?/p>
幾乎每個成都人的家門口,都有一家帶著紅旗標志、紅藍相間的紅旗連鎖。而每家紅旗連鎖里,都有這么一個親切的嬢嬢。紅旗連鎖的財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8.83億元,同比增長7.64%。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共有門店3557家,其中大部分開在大成都地區。
▲幾乎每個成都人的家門口,都有一家紅旗連鎖。圖源:大眾點評
將人情味與接地氣發揮到極致,是紅旗連鎖的決勝法寶。除了紅旗嬢嬢,這家便利店也跟南城香一樣,捕捉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不斷細化服務的顆粒度。在這里,你不光能買米面糧油,還能交水費、充公交卡,甚至還能報名駕校、購買火車票。
無獨有偶,從東莞起家的本土便利店美宜佳,同樣為居民提供多種生活便捷服務。除了水電繳費、手機充值等基礎服務,還推出了訂奶、代收代寄包裹、微信找零、手機充電、彩票等,并且計劃向“便利店+藥店”進發。
這些事無巨細的服務,成就了紅旗、美宜佳以及更多社區小店們的勝利。據行業數據,線下傳統商品零售渠道有近700萬家包括夫妻雜貨店在內的小店,這些星羅棋布的小店,貢獻了國內快消行業近40%的出貨量。
不同于開在商業中心、寫字樓、交通站的便利店以“流量”為目標,扎根居民區的小店們的策略,不是“做100個人的1次生意”,而是“做好附近每1個人的100次生意”,成為那個讓人習慣并愛上的“嬢嬢”。
重構“附近”的力量
“附近”的力量,說到底是個很樸素的東西,那便是近。春江水暖鴨先知,近,是本地商戶們的天然優勢。
安徽淮南有家60多年歷史的本地乳企,叫益益乳業。過去近一年,這家老字號牛奶店“不務正業”,在淮南接連開了24家“奶茶店”形式的“益益1956鮮奶吧”。這些奶吧近水樓臺先得月,用本地乳場的鮮奶調制乳飲,銷量十分不錯,僅外賣訂單量,今年5月至11月就環比增長超過50%。
益益乳業的官網顯示,在距離淮南市區9公里的郊區,公司擁有近百畝的生態牧場,鮮奶從牧場到工廠只要30分鐘,這保證了奶吧奶源的高度新鮮。
當其它奶茶店還在以“真奶”替代“奶精”作為賣點時,益益乳業已經采用了“鮮奶”的領先水準。同樣的,像這樣的本地奶吧,也不是蒙牛、伊利等全國性乳企可以攻下的城池。
?▲僅外賣訂單量,益益奶吧今年5月至11月就環比增長超過50%。圖源:益益乳業官網
“近”的衍生優勢有很多,除了益益乳業的本地供給之外,更懂本地行情和消費者也是“近”的一大優勢。附近的商家,往往能提供確定且安心的服務,解決消費者的緊急需求。
去年10月下旬,北京寒潮突至,氣溫突降至個位數,不少來不及網購寵物保暖用品的養寵一族,選擇了向本地寵物店購買保暖用品。
北京朝陽一家連鎖寵物用品店的店長表示,自己每天都看北京的天氣預報,看到馬上要降溫了,就提前進貨了寵物毯子、寵物窩、寵物衣服等保暖用品,降溫那天果然就踩準了需求,接到很多外賣訂單。不過,店長也表示不能多囤,因為到了11月中旬,北京一通暖氣,這些需求就又減少了。
這位店長的考慮內容,是本地商家才有的敏銳度。在傳統電商時代,把生意“做出去”,一家店供應全國,是電商商家們的生意邏輯。而如今,誰能敏銳地捕捉并滿足附近消費者的需求,把生意“做回來”,是本地商家們正在考慮的新問題。
去年7月,商務部發布的《2022年上半年中國網絡零售市場發展報告》首次提到了“即時零售”,肯定了即時零售在“線上線下深度融合”中發揮的作用。這種“線上下單,30分鐘下單”的的方式,將曾經游離于傳統電商之外的本地商家,送上了新的風口。
依托平臺搭建的橋梁,近700萬本地小店,連接起1000多萬奔跑于街頭巷尾的騎手,不僅把本地生意做到了“線上”,還把服務半徑從1-2公里,拓展到了附近的3-5公里。
一個全新的本地商業邏輯,正在被構建。
如何踩好風火輪?
成都一家超市的老板江陽,入駐美團將近半年,深感這場零售整體變革帶來的沖擊。傳統商超的一些商業邏輯,并不復用于即時零售。?
“經過幾個月的實驗,我發現零食、酒水、有一定重量的糧油賣得比較好。但我賣得好的不一定別人也可以賣好,你需要觀察周邊的主要消費人群以及一段時間內消費趨勢的變化?!?/p>
江陽的最大感受是,即時零售的紅利與流量無關,而在于挖掘線下和傳統電商之外“未被滿足的需求”。
為了探索“未被滿足的需求”,江陽不斷進行試驗,線上的選品也比線下更加靈活。比如,降溫了他會上架一些暖寶寶、手套、暖手寶等冬日神器,夏天則會將一些夏日飲品作為活動補貼商品,由此帶動其它商品的銷售。
如今,江陽的小超市線上訂單已達到了每月1500單左右,雖然與線下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不過“每個月都在穩步增長”。他預感,明年會迎來一波新的增長。
?▲面對即時零售這一新業態,本地小店們在不斷探索新辦法。攝影:張權
上海的安德超市老板鄧飛龍,則變得格外細心。他發現,外賣訂單有規律可循。
白天,人們的需求較重,成箱成箱地買水;晚上,訂單變得瑣碎輕盈,從下午5點到晚上10點,多是醬油、飲料薯片之類;半夜與凌晨,則是些小而急的單子,洗發水、沐浴露、孩子的尿不濕或女性的衛生棉,或者泡面加啤酒。
如何踩好風火輪,做到1+1>2?
依靠即時零售平臺的數字化系統,借助無接觸交易、智能結算、網訂店?。ㄋ停┑刃路绞剑镜匦〉陚兲岣吡朔招?。不過,對于即時零售這一新業態,像江陽和鄧飛龍一樣轉型而來的小店老板,仍在不斷摸索規律,比如開啟精細化、全品類、全時段經營,挖掘“附近”市場的增量空間。
新業態之下,第一批勇于嘗鮮的店主們已吃到了甜頭。北京90后周宇夫婦的雜貨店通過上線即時零售,一年就回了本,一個月僅美團平臺的營業額就高達55萬,超過線上線下總營業額的一半;廣東楊佳龍夫婦的小店,上線兩年,便從“房租都要付不起”到了“收入翻了10倍”。
商務部近期發布的《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21》,指出“外賣概念在不斷拓寬,即時零售帶動電商本地化發展”。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認為,即時零售由需求催生,扎根于本地實體,本地線下零售商、本地生產商和本地品牌都將迎來新的機會。
疫情之后,隨著越來越多消費者加大本地消費的比例,借助“附近”的真實生活構建歸屬感,實體門店發現圍繞本地做深做細、服務附近用戶也是一個打法。隨著本地零售快速復蘇和發展,長期扎根本地的美團等零售企業也有了新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