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短期利益和長期價值,一個都不能少
撰文?| 吳先之??
編輯?| 王? ?潘
“扛過上個冬季的公司,都是百煉的精鋼,不管在線營銷趨勢怎么變,對于我們來說,短期得有明顯的效果,而且還能產生長期價值。”
一家化妝品牌從年前開始就在密切關注各平臺動向。“我們不是初創品牌,沒有庫存壓力,所以不考慮數據大起大落的方案。”事實上,過去一年,大促的爆發系數和平峰的差距越來越小,部分商家雙十一大促的銷售峰值可能還不及平日銷量的3倍。
2月22日,快手2023磁力大會上,快手高級副總裁、商業化負責人王劍偉將當前市場的需求情況概括為“看長做短”,品牌商家們既要規模,又要利潤;既要長期經營,又要短期的現金流健康。
某頭部代運營市場人士提到,去年12月以來,品牌方的營銷力度開始回暖。“如果說去年品牌商家希望預算不變的情況下,要求變多,那么今年唯一的變化就是預算變多了。”
去年年底,快手做了一次年度調研,結果顯示,近80%的企業表示會增加或與去年預算持平。而他們認為最大的挑戰來自于獲客成本變高、大環境走勢不確定性、ROI/轉化率提升難等三個方面。
所有信息都表明,商家們需要尋找到確定性強,增量明顯,同時又可以實現長效經營的平臺。商家既要又要也要,倒逼全行業探索在線營銷的可能。
做短,效率與確定性
老樹難發新芽,事實上在短視頻+直播業態成熟的情況下,行業增長面臨著許多結構性問題。
就拿商家來說,經歷三年特殊時期,眼下尚未恢復元氣,加之經營思維普遍存在固化的問題,因此短期如何解決商家增長的“確定性”變得尤為重要。畢竟先得讓人在短期看到希望,才有可能進步找到解法。
商家的問題不解決,短視頻平臺的增長也將趨于停止,尤其是正處于商業化關鍵節點的快手。
日前,快手磁力大會上,磁力引擎產品負責人李明陽給出了自己的解法,其中流量機制升級最為重要,包括全店ROI與搜索能力,即是對當下問題的回應。
李明陽表示,快手“全店ROI”著眼于客戶整體生意增長,依托于客戶在快手沉淀的內容、粉絲和人群資產,通過算法和模型組合投放快手全域流量,進而保障客戶在快手整體經營ROI目標的達成,并追求綜合收益最大化,實現從品宣到效果再到銷售的全鏈路轉化。
簡單理解就是,商家告訴快手自己要投入多少,需要起到怎樣的效果,在全店ROI投放邏輯下,快手為之提供高潛力與高價值的投放組合,從而提供確定性、有安全感的結果。
這對平臺方具備挖掘高潛力與高價值流量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作為內容平臺快手流量充沛,而且多元。截至去年第三季度,快手3.63億日活用戶的平均時長高達128分鐘,同期快手按照行業劃分銷售與運營團隊,因此能夠開展精細化的運營。在全店ROI在算法與模型的加持下,快手能夠從效率上為營銷帶來確定性的增長。
通過全盤把握,復用資源,快手通過全域流量的組合投放,能夠幫助商家找到符合自身定位的高價值用戶。
2月14日情人節,花西子、半畝花田、膜法世家、溪木源、歐詩漫按照快手“全店ROI”的邏輯進行了一次投放測試,結果五個品牌最終整體GMV同比增長63%,平均全店ROI提升了33%。其中,歐詩漫的GMV取得了164%的增長,而溪木源的全店ROI提升了97%。
除了全店ROI,搜索引擎的強化,為商家提供了另一個確定性增長的機遇。
眾所周知,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依靠算法推薦、分配流量,以信息流搭建了一個“內容找人、貨找人”邏輯,長于挖掘潛在消費的能力。而搜索則因循“人找內容、人找貨”的邏輯,在滿足用戶剛性需求方面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從去年開始,無論直播電商還是傳統貨架式電商,乃至淘特這類新興的性價比平臺,都把注意力放在了搜索邏輯上。快手經過一輪商業流量擴容后,搜索為內容復現與觸達服務帶來了另一種可能。磁力大會上披露了一組數據,今年1月,快手搜索的日PV峰值超過6億次。
有高PV,還有高ROI。
王劍偉在會上提到,快手此前通過測試發現,搜索廣告中廣告的轉化效率大概比信息流高將近3倍,意味著投快手的搜索廣告ROI比投快手的信息流廣告要高3倍。
顯然,搜索讓快手內容生態形成閉環,信息流+搜索帶來人群信息強化和拓展的同時,確保了品牌營銷可以隨時浮現,從而有效完成轉化。
此外,在面對用戶轉瞬即逝的或剛性,或潛在的需求時,搜索提供了最為有效的承接。搜索體驗優化之后,用戶看到商品內容會點擊商品頁,使得不同企業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檢索場景,如看直播搜游戲、看評測搜產品、看美食搜店鋪等。
搜索+推薦將讓商家更容易在平臺建立中建立自己的流量陣地——這為他們長效經營創造了必要條件。
看長,強私域立品牌
前文提到,面對結構性問題,解決短期問題只能治標,要想治本還得把目光聚焦于長效價值之中。無論全店ROI還是搜索,快手圍繞商業化所找到的解決方案都必須建立在內容活力的前提上。
企業的遠慮,無非是做強私域能力,并由此塑造自己的品牌力。
依托于快手生態,除了娛樂直播和直播電商,從2021年開始,本地生活、短劇、小游戲、招聘、房產等更多與用戶生活、傳統行業息息相關的垂直內容在快手扎根生長。其中,短劇在大會上被屢次提及。
經濟學上將一個組織不僅產生所預期的效果,同時還會影響到組織之外的人與社會,稱之為“溢出效應”。經過幾年醞釀,短劇的內容價值正溢出為商業價值。
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微短劇規劃備案量不到400部,而去年1-9月,已達2788部、64071集。而過去9個月的網絡影視劇上線備案數中,微短劇的占比從期初的21%,在期末已接近40%,儼然躋身主流。
快節奏、碎片化、故事性強以及主題風格鮮明的短劇內容形式,改變了平臺用戶與內容的鏈接方式。
據快手光合大會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7月,快手短劇日活用戶為2.6億,而去年三季報顯示,快手日活3.63億,相當于10位日活用戶就有7位看過微短劇。其中超50%的快手短劇日活躍用戶日均觀看10集以上,養成追劇習慣。
用戶的注意力在哪里,品牌客戶的營銷布局就會在哪里,哪里就有商機。在一眾探索短劇商業化的品牌商家中,丸美提供了一個長期經營的范本。
先是獨家冠名愛情甜寵劇《靠近雙子星》,隨后品牌主理人下場出演,隨后的雙十二期間,短劇主創團隊與直播間聯動,完成了“短劇粉”向“品牌粉”與“主播粉”的轉化。在劇集更新前后,丸美官方旗艦店還錄制了31集的專輯,劇內劇外價值疊加。
丸美圍繞這一部短劇,做了不限于傳統贊助的品牌曝光,還實現了品牌人格化與IP化。顯而易見的是,短劇帶來了更多商業化的想象力。
此前有觀點認為長視頻中可以插入廣告,如果機械化套用在2分鐘一集的短劇中,勢必降低用戶體驗。為了不降低用戶體驗,快手放棄了直接插入廣告的嘗試。
快手相關人士透露,基于短劇類型和用戶體驗的考慮,快手引入了彩蛋模式,即看完劇后,把劇中未看完的內容以彩蛋形式植入客戶權益。”其實對于用戶來說,看完2、3分鐘不過癮的情況下,很愿意把彩蛋看完。“
內容是互聯網通往商業場景的十字路口,因此短劇的價值不單只有“內容+人”一種模式,還能匹配品牌方的多種需求,例如快手CNY,便依靠短劇提供了“內容+場景”的新嘗試。
春節是消費節點,也是借助大眾情緒創造價值的契機。快手與淘特APP合作,聯合古麥嘉禾、冬漫社、神狼等頭部短劇制作方,上線9部題材多元的短劇。在站內發起#新春炫劇的話題活動,同時為淘特APP定制入口,品牌與短劇雙向灌注,流量疊加。
短劇創造了近200億的播放量,除常規曝光資源以外,通過品牌劇場、劇情植入以及抽獎免單等多種玩法,帶來了更多品牌曝光的機會。
短劇擴充平臺內容池的同時,大會上磁力引擎試圖進行三方面的基建,幫助商家將快手作為長期經營的主陣地。
一個是提升磁力萬象DMP的數字化能力,以及即將推出一款面向企業的數據策略平臺。第二個是完善品牌號與快手小店的基礎設施,使其在品牌曝光、內容心智、達人種草、創意互動、直播和搜索等場景建立起品牌心智。最后是沉淀人群資產的磁力方舟。
這里需要著重提到“磁力方舟”。通過磁力方舟的5R模型將人群分層,如此一來,平臺不僅可以洞察各層人群的畫像情況以及他們的差異,從中尋找營銷機會,而且可以針對不同層級人群,持續進行二次營銷,最終實現高效的人群流轉。
窗口已至,長短相濟
告別黑天鵝之后,所有行業站在起跑線上都希望自己可以搶跑——在爆發期抓住爆發的增量,從而一步快,步步快。
由于短視頻+直播巨大的流量優勢,快手這類內容平臺也試圖匹配市場需求,整合全域資源,提供新的營銷思路與營銷工具,用長短相濟的方式,以利品牌營銷之器。
在快手商業流量擴容之后,磁力引擎推出新的產品和經營工具以提升效率的方式滿足商家對于GMV與現金流等短期需求,形成了一條清晰的價值鏈條。
短期,平臺幫助品牌完成復蘇階段的搶跑,長期來看,品牌需要圍繞優質的短劇、快手CNY、達人生態,制定貼合自身調性的營銷方案。同時借助平臺數字營銷產品,品牌能夠進一步沉淀用戶資產,尋找更有針對性的營銷策略。
這也反過來表明,快手這類短視頻平臺不再是大力出奇跡這種簡單、粗暴的成功的路徑,而是成為商家既有短效,亦有深度的經營陣地。
2023年,走過上一個冬天的消費市場正在全面復蘇。不可否認的是,線上經營的環節越來越復雜,在日趨理性的用戶面前,經營者勢必應時調整營銷思維與方式,對數字化、全域化、產品化的營銷工具敞開大門。
如果,再能搭上平臺商業化加速的快車,獲取超額的短期紅利,并順勢安營扎寨,所謂長期價值,便不再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