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馮尋
臨近年底,公募基金清盤預警公告依然牽動著市場的神經。從以往信息來看,國投瑞銀去年僅清盤了1只基金,2021年3、4月,共計清盤了3只基金,今年情況如何呢?
國投瑞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投瑞銀”)官網顯示,12月20日、12月21日,公司連續發布了兩條基金清盤公告,涉及的基金分別為國投瑞銀安睿混合、國投瑞銀安智混合。
信息來源:國投瑞銀官網
另外,國投瑞銀旗下國投瑞銀興順3個月持有(FOF)基金年內已發布了5次資產凈值連續低于5000萬元的提示性公告,該只基金今年1月剛成立。
其此前的基金合同顯示,“連續50個工作日出現前述情形的,基金合同將終止并進行基金財產清算,且無需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截至2023年12月11日,該基金已連續45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
連續兩只基金清盤
12月20日,國投瑞銀發布了旗下國投瑞銀安睿混合基金合同終止及基金財產清算的公告。
信息來源:國投瑞銀官網
公告顯示,國投瑞銀安睿混合的《基金合同》中約定,“合同生效后,連續20個工作日出現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200人或者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應當在定期報告中予以披露。”
《基金合同》同時約定,“連續50個工作日出現上述情形的,基金合同將終止并進行基金財產清算,且無需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
國投瑞銀表示,截至2023年12月19日終,國投瑞銀安睿混合資產凈值已連續50個工作日低于5000萬元,觸發了上述《基金合同》的終止情形。根據《基金合同》約定,該基金的最后運作日為2023年12月19日,自2023年12月20日起進入基金財產清算程序。
12月21日,國投瑞銀又發布了旗下國投瑞銀安智混合的清盤公告。截至12月20日日終,該基金資產凈值已連續50個工作日低于5000萬元,觸發了《基金合同》終止情形。公司同時表示,該基金的最后運作日為2023年12月20日,自2023年12月21日起進入基金財產清算程序。
國投瑞銀安睿混合成立于2021年9月,距今僅有兩年多,該只基金成立時,募集期間凈認購金額為2.2億元,并在當年年末資產凈值達到點2.58億元。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進入2022年后,國投瑞銀安睿混合的資產凈值便開始下滑,并在第四季度出現斷崖式下滑,資產凈值從三季度末的2.04億元,降至年底的0.57億元,直接縮水72.06%。
國投瑞銀安睿混合的資產凈值突然跳水,或許和機構投資者撤出有關。基金2022年第四季度報告顯示,有2家機構在報告期賣出的基金份額都超過8000萬份,合計超1.6億份。
信息來源:國投瑞銀安睿混合2022年四季報
類似的事情也發生在國投瑞銀安智混合上,同樣是2022年第四季度、同樣是機構大面積贖回,2家機構在此期間分別贖回了2444.74萬份、3000.57萬份,合計5445.31萬份。
信息來源:國投瑞銀安智混合2022年四季報
規模增長趨緩
資料顯示,國投瑞銀成立于2005年6月,是第一家外方持股比例達49%的合資基金公司,股東分別為國投泰康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投泰康信托”)、瑞銀集團(UBS AG),持股比例分別為51%、49%。
其中,國投泰康信托是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而瑞銀集團則是歐洲最大的金融控股集團之一,國投瑞銀股東實力非常雄厚。
同花順iFinD顯示,國投瑞銀自成立以來,管理規模持續攀升,尤其是2020年底管理規模突破千億元之后,很快在2022年三季度末便突破兩千億元。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國投瑞銀的管理總規模達到2626.16億元。不過,今年二季度以來,在A股市場波動、新基金發行困難的大環境下,公司管理總規模出現增長緩慢的現象。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國投瑞銀的管理總規模已有2601.99億元,三季度末僅較一季度末增加了24.17億元。
產品結構來看,國投瑞銀旗下貨幣型基金占比最高,接近總規模的一半,占比達到48.03%,其次是風險較低的債券型基金,占比為34.52%,權益類基金占比則較低。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重倉新能源業績受挫
總體來看,國投瑞銀對新能源行業較為“偏愛”。Wind數據顯示,公司第一大重倉股是寧德時代,前十大重倉股還包括天齊鋰業、天賜材料、璞泰來、億緯鋰能等多只新能源概念股。
信息來源:Wind
公司知名的基金經理施成,正是堅守新能源賽道的代表。
資料顯示,施成曾任中國建銀投資證券研究員、招商基金研究員、深圳睿泉毅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高級研究員。2017年3月加入國投瑞銀從事研究工作,2019年3月開始管理基金,目前共參與管理7只產品,總規模達到147.27億元。
作為百億基金經理,施成因在管產品年內業績不佳而備受關注。天天基金網顯示,截至12月27日,除今年3月剛成立的國投瑞銀景氣驅動混合基金,施成管理的基金年內虧損皆超過25%。
其中,虧損最為嚴重的是國投瑞銀先進制造混合、國投瑞銀進寶靈活配置混合,跌幅達到38%以上。
數據來源:天天基金網
延續此前專注于新能源板塊的投資策略,今年以來,國投瑞銀先進制造、國投瑞銀進寶靈活配置前十大重倉股高度重合,且幾乎清一色為新能源企業。
信息來源:國投瑞銀先進制造混合2023年三季報
信息來源:國投瑞銀進寶靈活配置混合2023年三季報
施成在2019年曾憑借重倉新能源行業取得亮眼戰績,當時正值新能源產業上行周期,而今年在全球經濟波動、技術挑戰和成本壓力等因素下,新能源板塊持續調整。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12月27日,新能源指數(000941)年內下跌40.36%。
國投瑞銀先進制造三季報顯示,“以新能源為代表的業績成長行業,經歷了2022年的估值中樞下移,2023年盈利增速下降,整體市場預期處于低點,我們看好2023-2025年能夠兌現成長的公司的行情。”
雖然施成因新能源而成名,但是如今市場上也出現對其持倉過于集中的爭議。未來,其堅守能否讓產品業績得到改善,還有待市場的檢驗。(思維財經出品)■